美國國際教育者協會(NAFSA)通過匯編美國高校報告發現,近期至少有500起國際學生簽證被撤銷的案例。
截至目前,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等私立大學,以及俄勒岡大學和佛羅里達大學等大型公立大學都報告了相關案例。據高端教育內幕(Inside Higher Ed)統計,從特朗普上任至今,已有超過100所高校報告該校國際學生和應屆畢業生的合法居留身份被終止。
美國國務卿盧比奧3月27日表示,國際學生因參與支持巴勒斯坦抗議活動以及其他與“潛在犯罪活動”相關的活動而成為驅逐目標。
教育部就赴美留學發出警告
由于擔心師生在返回美國時可能會遭到盤問或者居留,布朗大學、康奈爾大學在內的多所大學已向學生和教職員工發出警告,建議師生推遲個人海外出行計劃。
據央視新聞,教育部9日表示,近日,美國俄亥俄州通過有關高等教育法案,其中包含涉華消極條款,對中美高校教育交流合作施加限制。教育部提醒廣大留學人員,近期選擇赴美有關州學習時做好安全風險評估,增強防范意識。
與此同時,有更多美國學生考慮到海外高校就讀。中歐大學維也納校區8日表示,新學年申請該校課程的美國學生數量增加了四分之一。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則報告稱,與過去幾年相比,申請該校課程的美國學生數量出現了“顯著”增長。
學校表示不知情
關于國際學生的簽證被吊銷一事,多名高校官員表示,學校沒有收到正式通知,也不清楚具體原因,學校是在查閱政府數據庫之后才知曉相關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參與過支持巴勒斯坦抗議活動之外,也有學生因為有超速駕駛等違規行為而被吊銷簽證,另有部分學生表示不清楚具體理由。移民律師稱,在很多情況下,除非法院強制要求,特朗普政府拒絕提供有關簽證撤銷決定的任何細節。
“這一程度前所未有。”NAFSA首席執行官歐 (Fanta Aw)認為,由于缺乏明確引發了人們的焦慮,“目前的情況相當令人擔憂。”
當地時間7日,美國大學協會(AAU)和美國教育理事會(ACE)聯合14個美國高等教育協會公開致函魯比奧和美國國土安全部部長諾姆,要求美國國務院和美國國土安全部(DHS)就此事提供更多信息。信中表示,當局未經協調就下達命令,要求學生“自行驅逐出境”,并且命令中“沒有包含任何關于如何對該決定提出上訴或對該決定進行核實以確保在識別這些人時不會出錯的補充信息”。
目前已有學生就此事向政府發起訴訟。
上述公開信警告稱,每年有超100萬名國際學生在美國高校就讀,為全美帶來438億美元的經濟效益,創造了37.5萬個國內就業崗位,并且為增強美國高校的學術活力和美國學生的全球素養作出了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