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間時分,走進馬鞍山市湖東路第二小學,新增的地面游戲空間成了學生們“搶灘登陸”的熱門地兒。走迷宮、旋轉跳、折線跳、飛行棋、跳格子等,學生們手、腳、腦并用,沉浸式“解鎖”自己喜愛的游戲。此外,踢毽子、跳繩、跳皮筋等傳統游戲也回歸到校園課間活動。“15分鐘的課間讓我覺得更加輕松了,課間活動也豐富多彩,我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去玩,既增強了體質,也增進了友誼。”學生谷雨葶說。
今年年初,我省明確要求2025年春季學期開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統籌好每節課和課間時長,自主設置課間安排,實施15分鐘課間時長,落實30分鐘大課間時長。該政策的出臺為學生們的課間生活注入了新活力。如何更加充分有效地利用好這15分鐘?各地各校紛紛行動起來,在有限的空間為學生們拓展出無限可能,讓學生們心里有陽光,身體能出汗,開心“一刻”,樂享童年。
馬鞍山市湖東路第二小學學生課間成功登上攀爬網
游戲煥新啟智趣
春季學期,馬鞍山市花山區啟動“校園地面游戲煥新計劃”,一校一策,通過“專業設計+校本創新”的模式,將傳統文化、體能訓練、德育主題等巧妙融入校園地面游戲設計,為運動加時,為課間15分鐘增趣。
馬鞍山市東苑小學、湖東路二小深入挖掘傳統游戲的魅力,將跳房子、飛行棋等經典游戲與現代元素巧妙融合。馬鞍山市王家山小學將方格、數字、漢字等五顏六色的游戲圖案巧妙融入學科知識,踐行了“玩中學、學中思”的教育理念。馬鞍山市秀山第二小學的教學樓前,以“安全守護 快樂成長”為主題的地貼游戲,將交通、消防、防溺水等安全知識融入趣味互動中。馬鞍山市微山小學設計了不同文化主題的游戲模板,包括垃圾分類、防溺水、二十四節氣等,將課間游戲與德育工作相結合,寓教于樂。馬鞍山市東方城小學地面游戲設計別具一格,有考驗平衡力的 “S型賽道”、指令激活的“字母迷宮陣”,還有進階式闖關的“立定跳遠”,滿足不同學生的運動需求。
隨著課間活動時間變長、活動范圍變廣,花山區教育局進一步加強了校園安全管理。各校增加了對校園設施檢查的頻次,加大課間值勤巡查力度,借助主題班會、校園廣播站等對學生宣講課間安全知識,強化對學生的安全教育。下一步,該區將繼續鼓勵學校自編校園廣播體操、韻律操等,開發多樣化的益智類小游戲,不斷豐富學生的課間生活,讓“五育并舉”的教育理念在校園里真正落地生根,助力學生全面發展,健康快樂成長。
馬鞍山市秀山第二小學學生課間參與“安全守護 快樂成長”主題的地貼游戲
空間再造育新人
春季學期以來,寧國市西津小學將課間時間調整為15分鐘,并且上、下午各組織了30分鐘大課間體育活動,保障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少于2小時,讓整個校園“動”了起來。在校園有限的空地上,學校系統科學地用貼紙、色塊創設了“地面迷宮”“數字格子”“石頭剪刀布跳”等學生們喜愛的地面游戲。
下課鈴聲一響,越來越多的學生走出教室,動起來、玩起來。校園被學生們的運動激情點燃,洋溢著蓬勃的朝氣。西津小學校長羅林介紹,下一步,該校將進一步創新課間活動設計,做好時間管理的加減法,促進課間活動“量質齊升”,全面提升學生的運動興趣和參與度。
寧國市寧陽學校河瀝校區在15分鐘課間活動中,創新融入文化、德育與學科元素,讓課間成為學生們釋放活力、涵養素養的“第二課堂”。學生們三五成群或誦讀文化名人語錄,或組隊挑戰體育闖關。該校將教學樓走廊升級為“多維互動空間”,設置融合二十四節氣詩詞的跳格子、嵌入數學闖關題的智慧迷宮等復合型游戲區;創新開發德育拼圖游戲,將勵志標語轉化為需要協作解謎的立體裝置。這種空間再造使每個課間成為可觸摸的成長契機。
在寧國市,這種以“小切口”推動“微改革”的創新實踐,不僅培育“心里有陽光,身體能出汗”的時代新人,破解課間管理難題,更通過場景化學習實現了“五育融合”,為新時代校園文化建設提供了鮮活的樣本。
踢毽子等傳統項目回歸寧國市寧陽學校河瀝校區課間活動
自主選擇促成長
春季學期起,黃山市屯溪區所有義務教育學校全面實施“陽光課間15分鐘”微改革,將原有10分鐘課間延長至15分鐘。這看似微小的5分鐘調整,正悄然改變著校園生活。
伴著清脆悅耳的下課鈴聲,屯溪區龍山實驗小學的學生們從教學樓魚貫而出,開啟歡樂的課間時光。為豐富課間活動項目,該校集思廣益,用彩色線條和色塊繪制特色運動地面,設計了“節氣蘿卜蹲”“拼音跳跳蛙”等數十種游戲,校園各個角落被巧妙利用,每一寸空間都縈繞著學生們的歡聲笑語。該校少先隊大隊輔導員劉慢慢介紹,學校創新推出“我的課間我做主”活動,推出了休閑體育類、探索發現類、提升素養類等多種課間活動,無論是戶外的蹦跳玩耍、大汗淋漓,還是室內的興趣活動、閉目養神,都是課間15分鐘的正確“打開方式”。
在屯溪大位小學,許久不見的滾鐵環、丟沙包、跳大繩等傳統體育項目在操場上輪番上演,學生們盡情享受課間運動時光。“每天都期待課間活動時間,這些傳統游戲既有趣又能鍛煉身體,和同學們一起玩特別開心。”學生余旭杰表示。該校少先隊大隊輔導員寧盈盈介紹,為保障課間活動秩序,學校采用“錯峰出行”的方式,將全校班級分為單雙數班,鼓勵學生們分區分批充分運動,每個年級每個班設置不同活動項目,讓師生共同參與。
屯溪區教育局通過建立學校體育工作督導機制,定期開展安全教育和現場巡視,不斷完善課間活動的形式和保障措施,確保學生在活動中的安全。下一步,該區將積極探索與學校實際、學生發展階段相適應的體育活動內容,客觀記錄學生日常體育參與情況和體質健康監測結果,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屯溪大位小學“陽光課間15分鐘”激發校園活力
“微改革”創新教育維度
課間與課堂、休息與學習是有機的整體,讓學生休息好、玩好是教育的重要一環。采訪中,有學生表示:“以前的課間10分鐘被大家戲稱為‘上廁所時間’,真正能自由活動的時間所剩無幾。現在有了15分鐘,可以自由活動,感覺上課都更有精神了”。家長們也對此做法表示認可:“學校開展課間趣味活動,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課余生活,還讓他們在運動中增強了體質,培養了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有學校坦承,在具體推行課間15分鐘的過程中也遇到過難點。如初期,個別教師擔心教學任務無法完成,或課間管理難度增加,心存疑慮或負擔。對此,學校積極引導教師轉變觀念,充分認識課間“微改革”對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益處。此外,課間活動的質效提升、城區學校運動場地受限、鄉村學校體育專業師資不足、家校協同有待進一步加強等問題,也關系到該政策的多樣化實踐及扎實、長效推進。期待課間15分鐘“微改革”持續激發校園活力,釋放教育溫度。
記者謝婷婷,通訊員魯燕、俞燕、程曄
□配文圖片由受訪學校提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