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升級的速度比小編文章寫文章的速度還快,從54%、104%,到125%,僅用了兩天的時間,對此我國也反擊,實施對等關稅。然而在這種情況下,印度商工部長戈亞爾在孟買高調宣稱,美國掀起的全球關稅戰是印度的"千載難逢機會"。
話音剛落,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杰弗里·薩克斯就在"崛起的巴拉特"峰會上發出警告:"別被華盛頓當工具!"這場隔空交鋒的背后,一場牽動全球產業鏈的暗戰正在上演。
當特朗普政府4月2日宣布對貿易伙伴征收"對等關稅"時,印度迅速成為焦點。數據顯示,美國對印度商品平均稅率僅3%,而印度對美關稅高達9.5%。戈亞爾所謂的"機會",源于印度試圖在中美貿易摩擦中承接產業鏈轉移。
這位部長在演講中直言:"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破壞了公平貿易,現在正是印度崛起的時刻"。但薩克斯當場潑下冷水:"指責中國是特朗普的套路,印度若跟進只會淪為地緣政治犧牲品"。
這場博弈的核心,實則是全球供應鏈主導權的爭奪。自2018年中美貿易戰以來,印度制造業占GDP比重不升反降,2024年跌至13%的歷史低位。反觀中國,盡管面臨關稅壓力,2025年一季度出口額仍同比增長5.2%,新能源車、光伏產品等高端制造領域市占率持續攀升。印度前外交國務部長塔魯爾披露,美方對等關稅可能使印度年損失73億美元出口,汽車零部件、制藥等支柱產業首當其沖。
莫迪政府的戰略焦慮在行動中暴露無遺。為爭取關稅豁免,印度已削減230億美元美國商品關稅,摩托車進口稅從50%砍至30%,威士忌關稅從150%降至100%。但美方得寸進尺,要求印度開放農業市場、取消數據監管壁壘,這些觸及印度經濟命脈的要求讓新德里陷入兩難——若讓步恐引發國內動蕩,不讓步則面臨美方更嚴厲制裁。
耐人尋味的是,中國在此關鍵時刻伸出橄欖枝。3月31日,中方駐印大使明確表示將擴大印度商品進口,這為被美關稅逼至墻角的印度企業提供了喘息空間。復旦大學學者謝超分析指出,印度幻想通過"騎墻策略"兩頭獲利,但美國政策的反復無常已讓越南、歐盟吃盡苦頭,莫迪的示弱只會招致更多勒索。
在孟買街頭,商界人士的擔憂與政府表態形成鮮明反差。一家汽車零部件出口商坦言:"我們的產品精度比中國差2個等級,就算關稅有利也搶不到訂單"。這種現實困境印證了薩克斯的忠告:印度需要的是與中國合作而非對抗。數據顯示,印度對華貿易逆差中70%是生產設備與核心零部件,其工業化進程根本離不開中國供應鏈支持。
當前局勢暗藏三大風險點:其一,美國"對等關稅"清單覆蓋印度87%對美出口商品;其二,印度若被迫開放農產品市場,6億農民生計將受沖擊;其三,數字主權讓步可能使印度淪為數據殖民地。正如《經濟日報》觀察,印度正加速與歐盟、英國等簽署自貿協定,試圖構建"去美國化"的貿易網絡,但遠水難解近渴。
這場關稅博弈給發展中國家的啟示振聾發聵:當霸權國家將經貿武器化時,任何投機策略都難奏效。印度若能聽取薩克斯建議,與中國攜手改革世貿規則,或能為全球南方國家闖出新路。但若繼續沉迷"取代中國"的幻夢,等待它的恐怕是特朗普式的"交易藝術"重擊。
您認為印度在中美博弈中應采取何種策略?是繼續押注美國,還是轉向務實合作?歡迎在評論區分享見解,點贊超100將解析印度最新關稅反制方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