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于華中農業大學,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環球網,BugGuide,Beetles In The Bush,Firefly。
上周末我回老家了。
在我家,晚上吃完飯后,只要天氣不冷,家里人都會聚集在院子里聊天。我穿著單薄的單衣,感嘆夏天就要到了??粗愤吇璋档臒艄猓矣止硎股癫畹难a充了一句:”好像很多年沒見過夏天的螢火蟲了?!?/p>
這時候我的小侄子隨意回應道:”我也只在書上看過螢火蟲?!?/p>
聽他這么說,我愣住了。時間突然回溯到了小學時期的我,得是2004后了,當時的我赤腳站在屋后的沙堆上,看著千萬盞流動的燈火從田間升起,然后找準機會抓上幾只塞到礦泉水瓶中,跟姐姐感嘆螢火蟲的味道真的好像牛嚼爛又吐出來的青草汁。
這樣的場景,究竟已經多少年未見了?似乎從我高中開始就沒見過了,也許是我沒在意,也許是螢火蟲真的藏起來了。
突然聽到小侄子的回應,我意識到:那些閃爍的精靈,可能真的要消失在時光深處了。
被遺忘的螢火蟲
螢火蟲的種類真的非常多,它們分布于除南極洲外的各大洲,最喜歡的還是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全世界已知的共有2400多種,分屬于11個亞科144屬。
螢火蟲們雖然外形有差異,但都恪守著一些原則,比如雄性的體長一般在1~3厘米,會飛,第6及第7腹節有兩節發光器;有的雌性螢火蟲品種可達7~8厘米,不會飛,第6腹節有一節發光器。
而我國擁有128種螢火蟲,沒想到吧?小時候看到的螢火蟲根本不會去分辨種類,反正就是臭臭的,會發光的飛蟲。這么多品種的螢火蟲其實通過其發光的形式也能分辨品種,只是我們普通人顯然沒必要知道這么多。舉例說明,黃緣螢會以每秒2次的頻率閃爍,像莫爾斯電碼般發出"亮-暗-亮"的信號;雷氏螢則偏愛持續發光,在空中劃出飄逸的光帶。
這些獨特的”光語言“是為了讓在地面蟄伏的雌性螢火蟲能夠識別同類,雌性通過相同的發光模式尋找雄性,這樣才能正常對接。各種品種的螢火蟲族群的基因才不會污染,維持了螢火蟲的多樣性。
它們的發光器是自然界最精妙的”生物光“設備,由數千個發光細胞組成的發光層,覆蓋著反光晶體構成的反射層,最外層則是半透明的角質層"燈罩"。當熒光素酶催化熒光素與氧氣反應,產生的光子經過多層結構折射放大,最終形成人類肉眼可見的冷光。
通過調控發光細胞內的鎂離子濃度,有的螢火蟲發出來的光甚至不是螢綠色的,而是黃綠、橙紅甚至是藍紫色。
甚至有些品種的螢火蟲從卵開始就能發出微弱的光芒了,這么做看起來很顯眼,實際上是在警告獵食者,因為有些螢火蟲不光是其本身,它們的卵也是有毒的。它們擁有一種叫做lucibufagins的毒素,盡管其實它們毒性很低,但是這種毒素會散發出奇怪的味道,獵食者一般聞了就沒啥食欲了。
孵化出來的螢火蟲幼蟲需要經歷6次的蛻皮才能化蛹,化蛹成蟲后卻只有7~15的壽命,在此期間大部分螢火蟲會直接停止進食,抓緊時間尋找伴侶,將自己的基因傳遞下去,然后欣然死去。
這種"向死而生"的生命輪回,讓它們的微光更顯悲壯。
螢火蟲為何數量減少?
絕對不是我老家的情況特殊,我相信很多人都已經好多年沒見過螢火蟲了,而且大家可能都沒意識到。螢火蟲的總體數量快速下降了,以至于這種童年時期漫山遍野的物種居然開始有部分品種被列為了保護動物。
盡管螢火蟲品種很多,但目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中只收錄了134種螢火蟲。而就這些些品種,就有3種是極危(CR)、10種是瀕危(EN)、6種是易危(VU)、2種是近危(NT)、43種是低危(LC),另外還有70種數據缺乏(DD)。
而在我國,有11種螢火蟲被被列入“三有名錄”后,受到法律保護,禁止濫捕和售賣。分別是三葉蟲螢、紅胸黑翅螢、付氏螢、條背螢、黃寬緣螢、穹宇螢、黃緣螢、雷氏螢、米埔螢、胸窗螢、紅胸水螢。
要說國內的螢火蟲完全絕跡了,那也是夸張,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們的總數肯定是減少,是什么造成了這種情況?
盡管農藥和化肥的使用愈發受到限制了,但這些化學物質的使用使得一些污染物滲入了土壤和水源,不是停止使用就能馬上緩解的。很多昆蟲,包括螢火蟲正是因為水源被農業面源污染侵蝕后數量快速下降。
農藥和化肥的濫用正在摧壞螢火蟲的生存根基。幼蟲賴以生存的蝸牛、蚯蚓在化學藥劑中成片死亡,成蟲需要的潔凈水源被農業面源污染侵蝕。江蘇泗洪洪澤湖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是禁止農藥的使用了,這個舉措使得保護區內的螢火蟲密度上升,證明農藥確實對其影響巨大。
光污染對螢火蟲來說也許更致命。上面我們說過,不同的螢火蟲的光信號是不同的,為的是區分不同品種的螢火蟲。而城市擴張后,就算是晚上也到處都是燈光,而且顏色各異,閃爍方式五花八門。這些燈光影響了螢火蟲的求偶活動,國外的一項研究發現,路燈周圍路燈周圍100米內的螢火蟲的求偶成功率下降93%!
老生常談的棲息地碎片化自然也有影響,這使得螢火蟲各種活動都需要跨越更遠的距離,有時候它們短暫的生命就此被消耗掉了,卻還是沒見到合適的配偶。螢火蟲的棲息地不能沒有水源,很多自然水源被人類社會的擴建取締后,螢火蟲自然就消失。它們倒不是完全沒了,只是躲到了更合適的區域。
商業的捕捉也是不可忽視的原因,雖然螢火蟲壽命不長,但是一些景區販賣的螢火蟲依然很有銷路,有些公司會大量捕捉螢火蟲用于造景的元素。
總結
螢火蟲并非國家保護動物,但確實是三有保護動物,說它們都已經瀕臨滅絕肯定是有點夸張了,但它們數量的明顯減少又是事實。
也許一段時間后,部分螢火蟲真的會成為國家級的保護動物,希望這樣的情況不要出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