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在豹2A6的問題上狠狠黑了一把北約,今天再來咩一波俄。話說俄軍的費多連科第38坦克和裝甲車輛研究所,除了對繳獲的豹2A6主戰坦克進行了研究,同時和俄軍的T-90M主戰坦克進行了對比,還對繳獲的美制M2A2 ODS布萊德利步兵戰車進行了研究,同時和俄軍自己的BMP-3型步兵戰車做了對比。而這次,俄軍坦克兵研究所得出的結論,就不太好看了。
俄軍研究的目標型號
還是看看俄軍自己的報告是怎么寫的吧,這份由俄telegram群“軍事線人”所披露出來的對比研究報告,美方主角是一輛被繳獲的美制MA2A ODS SA型步兵戰車。
從照片來看可以發現這是一輛安裝了BRAT系列反應裝甲的步戰車,位于首上和坦克車體側面的反應裝甲模塊十分醒目。俄方稱這臺M2A2 ODS-SA的戰斗全重32.7噸,那么考慮到BRAT系列反應裝甲的安裝重量,BRAT-A1型是2.7噸,A2型是3.9噸,估計美軍給烏克蘭的這批M2A2 ODS-SA安裝的是相對比較新的BRAT-A2。這樣27.6噸的戰斗全重加上3.9噸的反應裝甲,再加上一些備品之類的東西,可能接近32.7噸這戰斗全重。
至于俄軍對比測試的裝備則是BMP-3型步兵戰車,但是從戰斗全重上來說卻標稱測試重量22.9噸,這個車重已經超過了BMP-3的標稱重量(不同渠道來源的重量不同,有18.5噸的,也有21.5噸的)。
大伊萬不清楚俄軍測試的車重到底是什么標準,也不清楚俄軍用來測試的BMP-3到底是白板、無附加裝甲的BMP-3,還是加裝了雙防反應裝甲的改進型號,這二者之間的防護性能差距可就大了,所以這是咱們第一個有些弄的不太清楚的技術細節。接下來,俄坦克兵研究所的溢美之詞就開始了。
防護性能和火力系統比較
從防護性能上來說,俄方認為美國的M2A2 ODS-SA的防護性能好于BMP-3,指出布萊德利具備一定的防雷性能:包括安裝有防雷底板和防破片聚合物,使用減震座椅,其正面投影可防御蘇30毫米機關炮使用3УБР8型穿甲彈直射,車體側面可防御蘇30毫米機關炮使用3УБР6型殺傷爆破彈直射,也就是正防RHA 25mm/60度,側防RHA 20mm/60度,射距都是700米。這個防護性能毫無疑問是要比BMP-3這個正面防25毫米機關炮,側面防14.5毫米高射機槍直射的防護水平是要高不少的。
而從火力性能上來講,坦克兵研究所對于M2A2 ODS-SA安裝的那門著名的M242型25毫米機關炮溢美之詞甚多:認為該炮的立靶密集度達到蘇BMP-2使用的2A42型,蘇BMP-3使用的2A72型機關炮的2倍,配備的25毫米次口徑穿甲彈(BPDS)的穿深能力也達到了BMP-3配備的2A72型30毫米機關炮使用3УБР8的兩倍,火力投射能力相比BMP-3也更大??傊矸皆趺纯碝2A2 ODS-SA怎么順眼,轉頭再看BMP-3步兵戰車基本上快要變成牛夫人了。
其實……大伊萬在這反而要給BMP-3說幾句公道話。首先布萊德利使用的那門M242型25毫米鏈炮在中國軍工看來,性能是不咋地的:金屬利用率低,遠射的情況下彈道彎曲。雖然射速比較高但是單彈頭金屬投射量不足,使用的M919型特種合金次口徑穿甲彈可以做到1000米外打穿66毫米厚RHA,但這個次口徑穿甲彈是DU彈芯,比蘇制鎢合金彈芯的全口徑穿甲彈穿深大不是很正常的事兒嘛。
而蘇2A72型機關炮的問題在于,它是一門高度輕量化的步戰車火炮,重量只有84千克,全炮只有349個零件,重量只有M242的一半都不到。BMP-3的瓜園-U炮塔之所以選擇了2A72和2A70剛性并列,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降低2A72因過度輕量化、導致的連續射擊時炮管撓性形變帶來的射擊精度下降的問題。
所以,布萊德利步兵戰車的這個火力配置,和BMP-3相比,大伊萬認為二者無非是設計取舍的問題。一個講究可以作為主戰坦克的配合,用來打擊戰場上出現的裝甲目標,甚至必要的時候打打主戰坦克的側面、掃掃主戰坦克的觀瞄都可以;另一個則干的活比較雜,打輕裝甲車輛,打步兵,必要的時候用2A70型100毫米低膛壓火炮攻堅也可以。二者需要對付的目標不一樣,設計思路不一樣,強行對比大概是給俄軍新一代步戰車的主戰火炮更新找點兒理由。
人機工學和觀瞄系統比較
接下來則是人機工程學,坦克兵研究所指出:M2A2 ODS-SA的乘員上下車要比BMP-3方便很多,載員艙,炮塔,駕駛員空間互相聯通,動力模塊,戰斗設備維護也都相對方便。
這一點沒的說,確實BMP-3簡直是一坨,主要問題就在于它那個莫名其妙的后置中置式動力艙設計。這一設計不僅讓BMP-3的載員艙直接被擠到了炮塔后方,更是導致BMP-3連載員上下車動線都麻煩的一筆,兩名機槍手需要從車首上下車,五名下車步兵則更是麻煩,需要爬過位于動力艙上方的狹窄坡道才能離開步戰車。
蘇聯如此設計BMP-3,其意圖大概是確保該車具備更強的攜帶步兵沖擊能力,步兵下車作戰的場景相對比較少,體現出的是蘇聯機械化兵團強調的連續突破,火力服從于機動的戰役戰術思想。而布萊德利步兵戰車就不用說了,就是步兵戰車的典型設計,動力艙前置,載員艙后置方便下車作戰就完事了。
最后,坦克兵研究所沒有提到,但是咱們確實要提一嘴的,那就是BMP-3的觀瞄火控系統相比M2A2 ODS-SA差遠了。早期的BMP-3甚至還只安裝了紅外夜視鏡,M2A2可是全系列標配車炮長雙通道紅外成像系統的,這讓M2A2 ODS-SA的火控能力直接比BMP-3要好一代。
當然,BMP-3升級到了BMP-3M之后,也對其車炮長觀瞄系統進行了升級,升級到了熱成像系統,但是以俄羅斯的電子工業水平,BMP-3M的觀瞄系統性能還是要比布萊德利差點的。
俄軍未來戰車的方向
所以,歸根結底,有一說一,坦克兵研究所對布萊德利步兵戰車的研究,基本上符合事實,但也反映出了俄軍高層在未來步兵戰車研制上的一些想法:
比如認為布萊德利步兵戰車防護性能更好,人機工程學更好,總體設計架構更為科學等,這些都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當然了,一個30噸級的步兵戰車,一個20噸級的步兵戰車,這防護性能本來也就不可同日而語,多出來的這10噸要加5噸在防護性能上,BMP-3的防護能力也能堆到跟布萊德利差不多的水平上了;
而認為布萊德利的M242鏈炮性能要好于BMP-3的那個瓜園-U炮塔,這就沒有考慮到,這兩種步兵戰車設計時主要承擔的任務不同,兩種機關炮的設計取舍也不同,所以這比較就有點機械唯物主義這么個意思了。當然,大伊萬也傾向于認為俄軍下一代步戰車肯定會放棄瓜園-U這個老構型了,在這種情況下黑一黑BMP-3這個老炮塔構型,正好可以證明領導英明,換新的炮塔構型符合時代發展的客觀需要什么的。
中國ZBD-04A是理想型?
那么就目前這個BMP-3,還有沒有改進,乃至可以追的上布萊德利的余地?這個問題嘛,大伊萬得說一句——你是不是在尋找,ZBD-04A型步兵戰車?
ZBD-04A就是典型的改進了不少BMP-3的毛病:
比如在車體基本結構上,ZBD-04A就沒有沿用BMP-3那個腦子有病一樣的后置動力艙設計,而是老老實實地使用了前置動力艙。后置載員艙,戰斗室,駕駛室,載員艙連成一體,乘員下車也十分方便,從后面的尾門和坡道下車就行了;
再比如在防護性能上,ZBD-04A除了有基甲,還在車體正面和側面都加裝了陶瓷基復合裝甲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戰車的正防和側防;
又比如在火控系統性能上,ZBD-04A的火控系統配置是非常高的,不僅超過了BMP-3M,和M2A3是一個級別的存在,基本上相當于第三代主戰坦克高配的水準。
最后即使是在火力系統的性能上,俄軍的3УБР8性能確實是不咋地,但并不代表咱們的次口徑穿甲彈的性能就跟這個不怎么樣的彈是一個水平。咱們這么說吧,俄軍目前最新的3УБР11型次口徑穩定脫殼穿甲彈,大概可以做到1000米40mm/60度RHA。
這個數據趕不上布萊德利的M242使用的M919型特種合金穿甲彈,在我們的次口徑穿甲彈跟前,這性能一樣好不到哪去。所以,不要把俄軍的這些很湊合的彈藥和我們的30毫米彈藥相提并論,俄軍步戰車打不穿的東西不代表我們打不穿,BMP-3型步兵戰車趕不上布萊德利,可不代表我們的產品趕不上布萊德利。
VN20重型步戰
當然了,要說戰斗全重,目前還是30噸級的布萊德利更重,而且相應的在防護能力上更有優勢一些。不過在步兵戰車已經普遍重型化的情況下,未來的步兵戰車肯定會越來越重,這一點相信只要去過中國航展的讀者老爺們,自然會得出自己的結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