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然服役了半個世紀之久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首艦“尼米茲”號,開始了自己的最后一次部署。結束此次任務后,該艦就將于2026年“功成身退”,從美軍現役裝備序列中消失。那么,待其退役之時,美國海軍能迎來“接棒”的新航母嗎?現在看來,情況只怕是不怎么樂觀……
美國海軍學會新聞網站報道頁面的機翻
美國海軍學會新聞網站證實,美軍航母項目執行官凱西·莫頓稱,“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首艇“哥倫比亞”號的交付時間,將比此前規劃中的時間節點延遲12~18個月;預定取代“尼米茲”號航空母艦的“福特”級核動力航母2號艦“肯尼迪”號,則至少需要延遲交付6個月,從之前設定的2025年6月交付,推遲到了2026年
“肯尼迪”號甲板上還有大量工棚
好吧,在還有不到3個月的時間就到交付節點的情況下,美國官方總算承認了“肯尼迪”號不得不延遲交付的事實,這怎么看都很有幾分“實在瞞不下去了才說實話”的味道。至于延遲原因,凱西·莫頓表示,“肯尼迪”號的建造完成率已達95%,但“先進武器升降機”和“先進阻攔裝置”仍未能到位,它們制約了該艦的完工。看到這里不得不吐槽一句:一個彈藥升降機和一個阻攔系統,非得矯情地都加上“先進”二字,美國人也是挺死要面子的……
“肯尼迪”號甲板上還有大量工棚
仔細想來,“肯尼迪”號核動力航母的開工時間,還要追溯到10年前的2015年,然后其于2019年成功下水,之后就一直在水里泡到現在,至今都沒能完成全部的內舾和外舾工作。不夸張地說,美國造船工業這“十年磨一艦”的功力,差不多已經快趕上被無數人吐槽了N年之久的印度。看起來,網絡上的那句熱梗,即“美國印度化,印度神棍化”,似乎還真不是毫無道理的空話。
“星座”號護衛艦的完工時間延遲到了2029年
稍微盤點一下近年來的美國海軍各類新型艦艇項目,我們便不難發現一件事,那就是幾乎沒有哪怕一個項目能實現“按時到位”,它們無不被“延遲”二字所困擾。用于取代“伯克”級“宙斯盾”驅逐艦的DDG(X)萬噸大驅首艦,開工時間延遲到了2034年,美軍預計到2039年才能接裝;新一代護衛艦“星座”級首艦“星座”號,完工時間從2026年延遲到了2029年;早年間提出的下一代巡洋艦項目CG(X)-21,直接延遲到了“不知何時才能啟動”;再加上剛才提到的“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首艇,也要延遲交付……
DDG(X)萬噸大驅首艦開工時間推遲到了2034年
大到核動力航母和戰略核潛艇之類的海上霸權基石,小到“星座”級護衛艦這樣的“低階勤務艦”,美國本土造船工業儼然全都“玩不明白了”。只能說,美利堅實體制造業、特別是造船工業的空心化程度,恐怕早已大大超出了各界的想象。擺在美國海軍面前的名為“青黃不接”的難題,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得到解決的
“福建艦”已完成7輪海試
相比之下,在中國這里,我們看到的是第二批次055型萬噸大驅一艘接一艘地開工;國產首艘電磁彈射型航母“福建艦”下水不到3年多,就已完成多達7輪海試工作;“達利安造船廠”內同時建造5艘052D系列“中華神盾”驅逐艦;以及054B型護衛艦和最新批次054A型護衛艦的高速建造。也難怪此前曾有美國議員和軍方高層人士感嘆,要是中美兩國的造船工業能“交換一下”該多好
中美海上戰力發展態勢呈現此消彼長
然而,世上沒有“如果”之類的事情,“十年磨一艦”就是美國海軍不得不面對的殘酷現實。“讓時間擊沉美國海軍”,這句話的含金量還在進一步上升,我們大可樂此不疲地靜待這一幕的到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