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力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朱熹老先生的一首《春日》,道盡了春天的萬紫千紅。東風吹來,萬象更新,大自然處處煥發出勃勃生機,此刻走進大自然,來一場與春天的約會,一定血脈舒暢,神清氣爽。
一到三月,朋友的邀約如期而來,去爬山踏青,摘香椿,吃春卷。這一習慣源于多年前,朋友邀了一幫老友,在滿目清郁的山間踏青野炊,就近在農家地頭摘春筍、采蘿卜,和著姜蔥切成細絲;而另一邊,用溪水攪伴面粉雞蛋成羹,把自帶的平底鍋放在灶間,熟練地把面粉羹在平底鍋上攤成薄片,便成了我們熟悉的春卷皮,包上菜蔬與姜蔥的細絲,澆上調料,千呼萬喚的春卷便大功告成。另有采摘的新鮮香椿,用沸水焯一遍,下鍋與雞蛋同炒,一盤椿芽炒蛋完美收官。一口春卷入口,滿嘴春天的香甜,一口椿芽入喉,滿腹春天的溫暖,踏青野炊留下的美好,讓老友們都感覺提神舒心,人一下精神了。
這時,朋友才說,他這樣安排,是有講究的。先說吃春卷,在中國的傳統飲食習慣中,能夠流行無數朝代,橫跨千年歷史的小吃可能不多,但春卷一定是其中之一。春天為什么吃春卷,傳統醫學其實很早就給出了科學解釋。春天萬木復蘇,陽氣升發,而春卷的誕生,正好體現了“順勢而為”的養生觀。著名詩人杜甫“春日春盤細生菜”和陸游“春日春盤節物新”的詩句佐證了春卷自古以來的流行,而明代李時珍則把春卷的內容概括得更詳盡,說“以蔥、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雜和食之,謂之五辛盤”。其間的五樣蔬菜都具辛葷之味,春天食用后能輔佐人體升發五臟之氣,而且大魚大肉后特別揩油解膩,助人洗滌腸胃,振奮精神。
再說說香椿。椿芽炒蛋,椿芽拌豆腐,都是春天里最受大眾餐桌喜歡的野菜。香椿樹本來野生,受天地靈氣滋養,順四時而發。陽春三月,草長鶯飛,到處是生機盎然、欣欣向榮的景色,香椿樹也是嫩芽點點,采而食之,滿足的不僅僅是口腹之欲,更是讓舌頭和身體適應自然的步調,傳統醫學認為其有補腎壯陽固精,止血止痛殺蟲的功效,現代醫學認為有養顏抗衰老,開胃健脾緩解干燥的作用,藥食同源在香椿這兒得到了最完美的體現。
朋友的話讓我想到了春日煥新里的許多千年習俗,如吃春食,踏青賞春,貼春字,布置家居新景等等。印象里,小時候,每到春天,母親就會在門上貼一個大大的“春”字,迎著“春”字走進家門,頓覺春風撲面。不僅如此,母親會提前把開有花骨朵的桃枝插進花瓶,在花盆里種上郁金香、蝴蝶蘭、三色堇、長壽花,它們在三月里綻放,明麗的色彩激發每個人的生機與活力。“一年之際在于春”,還不僅讓我們感到了春天的美好,更為迎接美好的生活充滿了信心。
其實,春日煥新的習俗已流傳千年,豐富的不僅是生活,更是一個人的精神世界。當我們以現代眼光解碼春俗密碼,發現其中蘊藏的不僅是文化基因,更是延年益壽的自然法則。讓傳統春俗在現代生活中煥發新生,恰似將古樹新枝嫁接,既能守護文化根脈,又能收獲健康碩果。這或許就是先人留給我們的最好養生啟示:順應天時,天人合一,方得生命長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