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阜陽,斑馬音樂節。
斑馬音樂節即將到來,不少阜陽網友發來視頻,在馬路邊看到大批搭帳篷過夜的粉絲。
音樂節的門票和演唱會的門票不太一樣,演唱會是有座位號的,門票是多少號就坐哪個座位嗎,但是音樂節并沒有制定的位置,需要觀眾自己找。
所以就誕生了“夜排”,根據這些粉絲攜帶的燈牌顯示,她們是為了王源而來的。
大部分都是外地觀眾,而且年齡較小,很多都是學生。有的坐高鐵,有的坐飛機,大部分都沒有自帶帳篷,本地的帳篷已被租賃得空空如也。
音樂節12號舉辦,最早一批粉絲7號就到達了現場,8號人開始多了起來,以后陸續有粉絲趕來。
沒有地方住,直接在馬路上搭起了帳篷,一整排密密麻麻全是,晚上也不回旅館,直接席地而睡。
除了感嘆年輕就是好,也有一些爭議,為了追星這么做值得嗎?如果對父母這么孝順就好了!讀書不見這么努力!這些人就是有病,希望下暴雨……
雖然有些不理解,但必須得承認這位粉絲的說法有一定道理:
沒影響到任何人,沒危害社會和國家,都只是做著自己心甘情愿的事情。能瘋狂說明還年輕,大家有些人感到震驚可以理解,但是做著能讓自己自己感覺到幸福的事真的很酷。在安全的前提下,做最最幸福的人哦!
還有粉絲稱,這在她們看來不是受罪,而是一種享受,興趣相投的一群人聚在一起,平時難得有這樣機會,大家一起唱唱歌聊聊天,非常開心。沒有去現場的人,看到這一幕也表示非常羨慕。
雖然本人不追星,也不理解、不支持追星這樣的行為,但是如果粉絲在沒有影響其他人的前提下,做一些常人看似難以理解的事情,倒也沒有必要去詆毀。各不相干,個人管好個人吧。
但是話又說回來,重點是有沒有影響他人,要說一點都不影響他人是不可能的,因為她們搭帳篷的地方在行人道,擋住了盲道。
為了保證她們的安全,后來好像又用圍欄給她們圍起來了,也就是說一大片非機動車道都被占用了,非機動車和行人路過此處只能占用機動車道。
更關鍵的是,人群這么密集,過往車輛需要格外注意,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所以,很多音樂節是明令禁止“夜排”的,不知道這次的斑馬音樂節有沒有這樣的規定。
總體而言,年輕人沖動一次是可以理解的,只要不是太過分,相信主辦方也不會太為難她們。也希望她們能守規矩,同時保護好自己。
其實年輕人不單單會為追星這一件事情沖動,年輕人就是沖動的代名詞,如果嫌沖動這個詞不太好聽,那就換一個——熱情。
去年河南高校大學生夜騎事件,就是對年輕人熱情的生動的詮釋。
起因只是因為四名女大學生為了吃一口正宗的灌湯包,連夜騎共享單車到開封,回來后發了一個朋友圈就火了。
于是大量效仿者紛紛出動,最后直接擴散到整個城市的大學生全部出動,一時間形成一股潮流,隨著事態擴大,輿論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一開始,無論是媒體還是群眾,清一色褒揚。后來,大量譴責聲蔓延開來,一場鬧劇隨之結束。
英國詩人艾略特在一百年前描繪了人們精神世界的荒原,一百年后的今天,人們的精神直接依然是一片荒原,在極具渴望的心情中,哪怕一丁點火花也能點燃那片貧瘠又干枯的荒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