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攝圖網)
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快速迭代,在推動發展的同時,也引發了其對勞動力市場潛在影響的擔憂。世界經濟論壇(WEF)調查顯示,高達40%的老板打算在2025年到2030年間,在AI能自動化任務的領域削減員工數量。讓人們意識到人工智能對就業的沖擊或許比我們想象的要來得更快、更猛烈。
近日,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在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平行論壇“全球獨角獸企業大會”上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的一番話,再次引發了網友的熱議。他表示,人工智能時代進一步發展,將不分白領藍領,可能也將不分職校畢業生和大學畢業生了。藍領、白領將打通,都是混合型勞動者,而且需要終身學習。該觀點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在網絡上掀起了軒然大波,“難道上大學真的沒用了嗎”
李稻葵進一步指出,大學畢業生,將來也要學會操作各類智能設備,而不是僅僅做文案工作就可以。因為在人工智能時代,很多文案工作都將交給人工智能完成。反過來看,純粹的所謂藍領工人,以后也難以適應新的工作環境。他們需要懂得與人工智能互動,較好地甄別人工智能軟件出現的一些荒謬信息。因此,他堅持認為,以后藍領、白領將打通,都是混合型勞動者,而且需要終身學習。在這個大背景下,基礎教育顯得尤為重要。若基礎教育奠基不好,特別是基礎的通識性知識、基本規律等掌握不到位,只懂一些單項技能,將很難在人工智能時代有好的職業發展前景。
在這種情況下,他認為,基礎教育不要教太多具體的技能,而要寬口徑、廣基礎。人工智能時代,他認為好的教育,回報率不是低了而是更高。因為能夠用好人工智能的知識和技能將顯得更為重要。
清華教授李稻葵提出的這一觀點,深刻反映出人工智能對社會職業結構可能帶來的巨大變革。
在我國,人工智能行業正處于飛速發展的關鍵階段,人工智能身影無處不在,已廣泛地滲透和應用于諸多垂直領域。根據IDC與浪潮信息聯合發布的《2022 - 2023中國人工智能計算力發展評估報告》,在2023年人工智能行業滲透度排名中,Top5的行業依次為互聯網、電信、政府、金融和制造。此外,交通、服務、教育等行業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力度也可圈可點。
我國人工智能產業進入全球第一梯隊。2018 - 2023年,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快速上升,2023年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是2018年的2.53倍,達到5784億元,同比增長13.9%。隨著我國人工智能產業進程的快速發展,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布局已經基本形成。從東部沿海的發達地區到中西部地區,都有眾多的人工智能企業和科研機構在蓬勃發展。
硅谷著名投資人、企業家Vinod Khosla去年預言,AI將大量減少對人類勞動力的需求,80%職業的80%工作將被AI取代,無論是藍領還是白領工作,AI都能進行“無差別攻擊”。
人工智能的發展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它既帶來了挑戰,也帶來了機遇。我們應該以積極的心態迎接這一變革,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找準自己的位置,實現自身的價值。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人工智能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新賽道研究、投資可行性研究、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產業大數據、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更多企業數據、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APP】,性價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業查詢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