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吃了不少蔬菜水果,可就是排便困難,肚子脹得像皮球!尤其是一些長期久坐、壓力大的朋友,便秘問題反反復復,開塞露越用越沒效果。
今天我們就從中醫角度,揭秘便秘背后的真正元兇!
從表面看是腸道蠕動慢,但中醫認為核心在于"三焦氣機失調"。人體就像個精密的交通系統,當氣的運行受阻,該上升的不升,該下降的不降,就會形成"腸子罷工"的狀態。這類人不僅排便費力,還常伴有口苦咽干、胸脅脹悶、飯后腹脹等癥狀。
32歲王女士,兩年前開始出現便秘,最嚴重時5-7天才排便一次。嘗試過各種益生菌、西梅汁,初期有效后來漸漸失效。就診時面色萎黃,自述總感覺有便意卻排不凈,便后疲乏明顯,夜間還伴有盜汗。檢查發現她舌淡紅少津,舌邊有齒痕,脈弦細。
調治思路:疏肝健脾,升降氣機
首診方劑(小柴胡湯加減):柴胡、黃芪、姜半夏、炙甘草、黨參、生白芍、枳殼、桔梗、生姜、大棗。(具體用藥需經醫師辨證)
首診用藥一周后,排便頻率改善至2日一次,腹脹感減輕。
原方基礎上加強潤腸之力,加入郁李仁繼續調理。兩個月后恢復每日規律排便,伴隨的疲勞、口干癥狀消失。
方解:四兩撥千斤,調氣為先
柴胡+桔梗——疏肝解郁,升提氣機,打破"氣滯腸痹"的僵局。
黃芪+黨參——補中益氣,增強腸道推動力,適合產后、久坐的氣虛型便秘。
枳殼+半夏——一降一消,通腑導滯,促進胃腸"自上而下"的傳導節律。
白芍+甘草——柔肝緩急,緩解排便時的腸道痙攣,改善"欲便不得"的窘迫感。
生姜+大棗——調和脾胃,防止疏泄藥耗傷正氣。
三類人群需警惕氣滯型便秘:
1.久坐族:氣機壅滯,腸道蠕動節律紊亂,易形成"隱性便秘"。
2.高壓人群:肝郁化火,灼傷津液,大便干結伴口苦失眠。
3.慢性腹痛者:氣滯血瘀相互影響,便秘與腹痛交替出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