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FM93記者 王桔 通訊員 陳巖明 吳煜 應學
轉載請注明來源
“醫生,帶娃實在太累了,我是真的累到吐血了,您快幫我看看吧!”清明節前的一個上午,30歲的年輕寶媽小雅因為“嘔血黑便3天”,來到浙江省中醫院消化內科門診就診。“我感覺是帶娃累的,自從生完娃之后,現在寶寶5個月,更好動了,既沒整覺睡,也沒休息時間,經常感覺胃不舒服……”在小雅“大倒苦水”的時候,醫生已迅速截取有用信息,并為她開了相關檢查。
胃部潰瘍、糜爛
竟查出“胃癌之王”
檢查發現,小雅的腫瘤標志物“全線升高”;而經胃鏡檢查,更是在胃里發現了一個巨大的潰瘍(約5cm×6cm)。潰瘍取樣,病理檢查發現了“魔戒”——印戒樣細胞,這是一種惡性程度極高的腫瘤成分。隨后小雅做了全身PET/CT檢查,結果提示:已是胃印戒細胞癌晚期,且伴多處轉移!
患者入院前外院的胃鏡及病理圖
胃印戒細胞癌(Signet-ring cell carcinoma, SRCC),被稱為“胃癌之王”,是胃癌中的一種特殊類型。其癌細胞胞質內含有大量黏液,將細胞核擠向一側,外形酷似戒指,因此得名。胃印戒細胞癌多發于中青年,特別是中青年女性。
浙江省中醫院消化內科呂賓教授表示,這種癌癥不僅可發生在胃腸道,還可能出現在乳腺、膀胱、前列腺、胰腺等多個部位,其中胃印戒細胞癌較為常見。胃印戒細胞癌的整體預后較差,5年生存率僅為18.4%-44.1%。
“狡猾”的印戒細胞癌
隱匿性強:早期在胃鏡下表現不明顯,識別困難。可能僅表現為點、片狀糜爛,但實際已多點生長。
病程進展快:早期癥狀不明顯或與普通消化道疾病相似,極易被忽視。多數患者發現時已是晚期,且具有很強的侵襲力,易轉移,病情進展迅速。
惡性程度高:晚期患者生存期一般只有6-12個月,5年生存率低。
早期篩查是關鍵
扼殺“魔戒”于萌芽
印戒細胞癌早期通常沒有特征性癥狀,部分患者可能出現上腹部飽脹不適、噯氣等非特異性癥狀。隨著病情進展,才會出現上腹痛、體重減輕、乏力等癥狀。遺憾的是,多數人等到胃痛、嘔吐、消瘦才就醫,此時往往已是中晚期,甚至已發生轉移。
早期印戒細胞胃癌的發現依賴于胃鏡篩查。胃鏡下,印戒細胞癌多發于胃體,邊界不清,呈現蒼白色調,病灶小而隱匿。因此,建議受檢者前往有經驗的內鏡中心檢查。通過高質量的胃鏡篩查,可發現極早期的印戒細胞癌,使胃鏡下超微創局部黏膜剝離成為可能。
圖為呂賓教授在為患者做內鏡檢查
印戒細胞癌,怎么治?
比前文中30歲寶媽幸運的是33歲的小伙子阿強。
日前,他在一次胃鏡檢查中,及時發現了胃部的“魔戒”,幸運的是它還處于早期階段。通過胃鏡下微創手術,消化內科呂賓教授團隊成功地將這枚“魔戒”完整切除。一周后,病理報告結果令人振奮:符合治愈性切除!根據指南,可以隨訪觀察。
胃鏡圖及胃鏡下剝離后圖
呂賓教授表示,胃印戒細胞癌早期可行內鏡下ESD(內鏡下黏膜下剝離)治療,中晚期則需外科切除胃。該型胃癌對放化療不敏感,一旦發生轉移,目前治療方法非常有限。
治療印戒細胞癌通常首選手術切除,前提是癌癥沒有發生轉移。對于已經轉移的晚期印戒細胞癌,需要采用化療、放療或其他綜合治療手段。由于印戒細胞癌對化療和放療的敏感性較低,治療效果可能有限。對于那些確診時已是晚期的胃印戒細胞癌患者,可以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緩解病情,減輕痛苦,延長生命。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近年胃病發病率高達80%且呈上升趨勢,常見病癥包括慢性胃炎、急性胃炎、胃潰瘍等,其中胃癌最為致命。”呂賓說,今年的4月9日是第20個國際護胃日,主題是——胃愛行動,健康“腸”伴,旨在提醒全球公眾關注胃部健康,普及胃病防治知識。“我們國家也是胃癌發病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其中胃印戒細胞癌對年輕人‘不友好’,尤其是年輕女性‘非常不友好’,其發病率更高,所以30歲之后,有意識的把胃鏡檢查納入體檢,確有必要。”
轉發提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