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貶值,房子和現金的貶值是顯而易見的。
房子方面,統計局數據顯示,2025年2月,70個大中城市中有53個城市新房價格環比下降,更有專家表示,受到人口增速下行的影響,房價很難再上漲。供需關系逆轉、市場情緒變化,曾經“越漲越買”的盛況不再。
現金方面,貨幣購買力下降,工資漲不過物價,老百姓生活成本上升,存款的實際價值縮水,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尋求提升技能、爭取更高工資,抵消現金貶值帶來的影響。
但是,不出5年,房子和現金不一定是貶值最快的,以下3樣東西的貶值速度,更加值得普通人關注。
學歷:大學教育從精英化走向普及化
過去,考上大學就意味著不愁找工作,但現在,學歷不再是金字招牌。
鄰居小李,985高校工商管理碩士畢業,投遞了300多份簡歷后心灰意冷,碩士學歷并沒有給他找工作帶來什么幫助,課堂上學習的市場營銷理論還不如熟練使用爬蟲軟件來得實在。最終,小李選擇入職一家快遞公司,月薪5000元。
而小李大學7年的教育費用,就達到20多萬。
學歷貶值影響的,不是小李一個人。2023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達1158萬人,創歷史新高,而青年失業率(16-24歲)一度超過20%(國家統計局數據)。
學歷貶值的背后,是市場供求的錯配。大量高學歷人才擠占基礎崗位(如大學生涌向快遞、外賣等就業吸納力強的行業),而制造業、服務業卻面臨“用工荒”。許多優秀人才因追求穩定選擇考公、考編,而非進入創業或科研領域。
學歷貶值是教育普及化、經濟結構轉型的必然結果,但也倒逼我們改變策略。
學歷貶值的時代,該如何應對?
未來,真正的競爭力將來自“學歷+技能+適應力”的組合。唯有主動適應變化,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在校大學生,可以選擇提升技能,適應市場需求,通過實習、項目經驗彌補學歷不足。大學生們更應該理性選擇深造,避免盲目考研,評估職業規劃后再決定是否讀研。
職場人更應當確立終身學習理念,關注行業趨勢,學習AI、數據分析等新興技能。
汽車:購車從投資變為純消費
汽車加速貶值的現象,正在重塑整個行業的價值邏輯。
Model 3剛推出時,許多網友還認為它定價太高,今年就官宣降價,不過,憑借超過20%的單車毛利,特斯拉降價也能維持盈利,但這卻讓一些國產新勢力陷入困境,跟風降價帶來的將是利潤的大幅縮水。
二手車這邊,“2035年禁售燃油車”的時間表逼近,新車降價倒逼二手車降價,二手車市場迎來震蕩。
老趙把一輛車掛到二手車市場,從18萬降到了13萬,依然無人問津。
銷售顧問更是表示,主流車型三年保值率能有50%就很不錯了,技術更新換代太快。
世俗文化:“斷親”現象越來越明顯
受社會結構變遷的影響,“90后”“00后”年輕一代群體,越來越主動減少或切斷與部分親屬的社交往來。根據社科院2021年的調研顯示,76%的90后認為“個人幸福比家族面子重要”,51%的00后反感親戚干涉個人生活。
不少年輕人,除了在春節、紅白喜事等必要場合和親戚見面,日常幾乎不主動聯系,在家族群里面也常常潛水。一名95后網友曾經發帖,過年回家被拉進5個親戚群,全是養生謠言和“什么時候結婚”,干脆全部靜音。
這也不能完全歸咎于年輕人冷漠,當今社會競爭激烈,維持生存已經讓人焦頭爛額,回到家還要應付長輩們的關心“找對象了嗎”,“工作怎么樣”,年輕人將職業選擇、婚戀視為自己個人的選擇,而部分長輩將其視作家族榮譽。
不過,“斷親”現象并非完全消極,這反映了年輕人個人獨立意識增強,而長輩們也應該多真誠交流,順應代際價值觀的變化趨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