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已經爆發1139天,昨天,俄羅斯國防部費多連科第38裝甲坦克技術科學研究院(НИИБТ),發表了一篇俄軍對2024年繳獲的一輛豹2A6型主戰坦克的全面研究測試報告。報告內容詳實,細節滿滿,當然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嚯,鬧了半天在裝備性能上虛標數據可不是美國佬的專利,一向以精工細作、邏輯嚴謹著稱的德佬照樣敢在自己的王牌坦克上性能虛標。
那么,這篇由НИИБТ放出來的、堪稱北約一線第三代主戰坦克第一手測試資料的寶貴文章到底講了哪些內容呢?
首先是這臺繳獲的豹2A6主戰坦克的來源,從配圖來看,這臺豹2A6應該就是2024年初在阿夫杰耶夫卡攻堅戰和后續的奧切連季涅、紅軍城遠接近地戰役中由中部軍區第15摩托化步兵旅繳獲的。
當時這臺豹2A6坦克傳動系統抱死,俄軍出動了2臺坦克搶救車,趁著夜黑風高之際把豹2A6一通生拉硬拽,中間還鬧出了牽引鋼纜斷裂的意外情況。坦克拖回來后所有參與搶回豹2A6坦克的俄軍士兵,一人發了一枚勇氣勛章。坦克隨即被送往下烏拉爾機車廠和庫賓卡,甚至還在莫斯科的“愛國者公園”進行了展示,從中可見俄方對這臺北約現役坦克的重視程度。
不過即使我們都知道這臺豹2,它從外觀來看就是使用了L55型長身管式火炮的豹2A6型,而不是使用了L44型120毫米坦克炮的豹2A5型,但不知道怎么回事,俄方依然表示,這是一臺豹2A5坦克,甚至全文都用了豹2A5的表述。
按理說俄方不至于這么粗枝大葉,你研究了半天坦克連自己研究的到底是豹2的哪個改進型都不知道,所以要么是俄軍確實研究的是豹2A5,但是配圖配了豹2A6(但大伊萬覺得可能性不太大,畢竟俄軍有豹2A6在手上的情況下沒必要掉回頭去研究豹2A5)。
要么就是這臺豹2A6可能在型號銘牌上標注的依然是豹2A5,畢竟豹2A6其實就是豹2A5更換了坦克炮和一些輔助設備的升級改進款,有可能坦克艙內的銘牌沒改,那銘牌上怎么標俄羅斯的坦克兵研究所就怎么往報告里寫。
文章的前半部分是一些常識性的東西,坦克的型號,制造廠家,坦克的基本結構布局,主輔武器(一門120毫米RH-120型坦克炮,兩挺MG3型7.62毫米通用機槍),主武器輔武器配備的彈藥數量(坦克炮備彈42發,同步機槍備彈2000發,高射機槍備彈1750發),彈藥在車體/炮塔內的位置(15發坦克炮彈在炮塔后部左側彈藥架,其余27發彈在駕駛員后方彈藥架),這下《戰爭雷霆》大喜。
不過從這些細節來看,《戰爭雷霆》對豹2還原還是比較準確的,這是一,豹2A6居然還沒有改掉豹2A4那個要命的駕駛員后方彈藥架設計,一旦被破甲射流從車體履帶部分貫穿馬上變成載人航天豹,這是其二,不過這些都是基本的細節
重頭戲在關于豹2A6的兩個主要的分系統,火控系統和動力系統上:
在火控系統的性能上,俄方測試指出,豹2A6使用的火控系統配備激光測距、光學瞄準、熱成像三個通道。
激光測距儀最大測距9990米,熱成像通道具備4倍和12倍放大模式,配備綠色單色顯示器,啟動熱成像的情況下則使用黑色/白色單色顯示以確保足夠大的顯示分辨率。
熱成像通道夜間最大觀瞄距離為3000米,但是,由于豹2A6使用的熱成像是致冷式熱成像,因此熱成像設備啟動后需要15分鐘時間由液氮冷卻,冷卻到零下196攝氏度之后才能確保系統正常工作。
這個性能說真的……確實沒啥好意外的,早期的致冷式熱成像都是這德行,美國制造的FGM-148標槍反坦克導彈也一樣,啟動火控模塊之后得先等它冷卻五分鐘才能開始使用。
而熱成像系統普遍使用綠色單色黑白顯示器、顯示蒼白的熱成像圖像也是常規設計,4倍和12倍瞄準鏡也沒啥意外的,熱成像通道觀瞄距離3000米基本也就是第三代主戰坦克早期型號的常規水準,唯一有點問題的是這個15分鐘冷卻時間確實有點長了。
如果是夜間待戰的情況下非常耽誤正常使用,畢竟熱成像光電管壽命有限又不可能保持熱機狀態一直開著,而平戰狀態轉換的時候多一分鐘都有可能出一分鐘的意外,所以豹2A6中間也進行過熱成像設備更新。
目前能查證到的是2019年的時候德佬升級了超過50輛豹2A6,將之前的EMES-15型火控系統升級成了亨索特ATTICA系列第三代長波紅外熱成像觀瞄系統。
理論上來說,如果使用了非致冷元件,或者系統有改進的情況下,火控系統的準備時間應當有所縮短,只不過烏克蘭軍隊拿到的肯定不是經過升級的改進型號就是了。
而在動力系統上,豹2A6就比較炸裂了。根據俄方報告,豹2A6使用的那套著名的動力組,也就是MTU公司研制的MTU-MB873Ka501型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雖然標稱其功率1100千瓦(約1500馬力),我們目前能找到的所有關于豹2A6的動力系統全部都標稱其動力為1500馬力,但是他喵的居然是有限制包線的。
那就是這玩意兒的使用環境溫度不能超過35度,一旦達到35度那么就會自動啟用功率限制裝置,坦克的功率瞬間從1500馬力降低到900馬力。
這證明什么問題,證明這臺MTU公司研制的、據稱技術水平達到世界領先、體積足夠緊湊、功重比和能量密度都極其亮眼的動力系統大概率在散熱系統上有問題,到了35攝氏度以上他喵的會爆缸,所以不得不降功率運行,一下子砍掉五分之二的功率,直接導致豹2A6的噸功重比從標準的25馬力變成了15馬力。
這意味著什么呢,基本上不如俄軍的T-72B型主戰坦克,甚至連我們國家制造的第二代主戰坦克都不如。說句難聽點的話,豹2A6坦克在冬天是只豹子,到了夏天那就不是豹子,變成貓了。
當然了,從德佬的角度來說,這么設計也沒毛病。整個東歐和中歐地區夏季氣候溫和,夏天的平均溫度也就20多度,一年能有幾天突破30度就不錯了,35度以上那就算是極端天氣了,但是特喵的其它國家和地區不行吶。
以我們國家來講,比較典型的中東部省份江蘇省南京市平均一年有20多天溫度在35度以上,2022年極端天氣條件下有超過41天最高溫度達到了35度;如果再往南方到亞熱帶季風氣候乃至熱帶季風氣候,那更完蛋了,比如遇到中南半島和印度那種濕熱的天氣,豹2坦克估計一年時間有半年能從豹子變成貓,基本沒法用了。
所以,也難怪俄坦克兵研究所在報告里自信滿滿地提出,豹2A6的基本設計,對于俄羅斯來講沒什么值得借鑒的部分。畢竟一個防護性能和T-90M旗鼓相當,存在明顯的防御弱點(駕駛員后面的彈藥架,還有孱弱的尾艙儲彈),熱成像性能還不如T-90M坦克(畢竟差了二三十年),而且還有發動機功率限制這個BUG,被徹底扒了皮的豹2A6確實沒啥好值得借鑒的。
但是俄羅斯人對于自己的T-90M也未免有些過于自信了,畢竟從動力系統上來講,T-90M用的不還是V92S2F柴油機嘛,最大功率832千瓦大約為1130馬力,但傳動系統還是行星齒輪機械變速箱。而俄方自己測試報告里寫的明明白白的豹2A6使用的是RENK公司生產的HSWL-354/2型綜合液力變速箱,一個機械變速箱一個自動變速箱俄軍還能分不出個好壞來嘛。
至于T-90M自己的熱成像系統,只能說馬馬虎虎差強人意,比豹2A6當然要好,但是能不能趕得上豹2A6的改進型和最新的豹2A7就不好說了。
所以俄羅斯坦克兵研究所的這份報告,某種意義上來說比烏克蘭的研究機構對T-90M的研究報告、把T-90M黑成T-72的簡單改進這種單純的宣傳報告要客觀詳實,但是問題是一樣的,有點黑北約、對自己的裝備過分自信的問題,果然一筆寫不出兩個毛字。
最后……既然豹2A6的這個MTU873發動機已經被證明,這個1500馬力的最大功率需要特定工況才能發揮作用,那咱們這么多年來對這套緊湊型動力組的諸多溢美之詞也該怯魅了。果然很多裝備看似紙面指標出色,緊湊性做的非常好,它是要付出性能代價的,35攝氏度以上沒法用就是它的代價。
至于我們……那我們搞的這個高大威猛的ZTZ-99A,為了測試改進動力包花了老鼻子勁兒是個什么東西,你德佬實現不了的性能指標我們的高大威猛幫你實現是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