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相關截圖,特別致謝,侵刪。
一個40歲,風韻猶存的女護士,選擇嫁給一個70歲的老教授。
大家都心知肚明,這是各取所需。
你圖我年輕、貌美,會照顧人。
我圖你有房、有穩定的收入,下半生有份保障。
可當真實意圖,打著“愛情”的幌子,在眾人面前被揭穿后,一片嘩然。
1688元一桌的70大壽,明明是喜宴,差點把沈卓然氣得進ICU。
命雖然保住了,但人就像被打了霜的茄子,焉了吧唧,絲毫沒有了往日的精氣神。
好友老茍那可是老海王,怎么也見不得老沈就這么消沉下去。
他認為,女人就跟吃藥一樣,得對癥下藥,不然病沒治好,反而會有副作用。
俗話說,心病還得心藥醫。
連亦憐雖然年輕漂亮,但思想境界與老沈還是差了一大截。
于是,就為老沈介紹了有知識、有學問的科學家,聶娟娟。
前腳剛失戀一個小20歲的小女友,后腳又愛上了和自己年齡相仿的老太太。
沈卓然的口味果然重,這是老少通吃啊。
要不是看到264元的飯兩人還要AA制,沈青永遠不會知道,老爸這么快又愛了的真實原因。
如果說連亦憐滿足了沈卓然的生活需求,那么聶娟娟則升級了層次,滿足了他精神上的追求。
70歲的老教授,有獨立住房,每月退休工資一萬多,時不時要出去講座。
有文化,有穩定的經濟來源,所以,一直以來他都是活在別人的贊美和掌聲之中。
周圍所有人都圍著他轉。
可聶娟娟不一樣,對于他的身份和標簽均是冷眼相看。
剛見面時,哪怕老茍在場,面對沈卓然伸出去說你好的雙手,也絲毫不給他面子。
吃飯時,沈卓然為她夾菜,她更是用冷漠表達自己的嫌棄。
沈卓然說這飯店熱鬧,出門就是公交站方便。
聶娟娟則反駁道,認知不同,結論不同,對我來說就是遠。
最后兩人因為昆曲的一字發音問題,產生了分歧,不歡而散。
在沈卓然看來,自己學的就是古典文學,專業的問題不可能出錯。
聶娟娟這個外行,就是個自大、目中無人的家伙,于是寫了篇文章“懟一位女科學家”發在報刊上。
聶娟娟也不慣著他,直接來一篇“駁一位男文學家”。
兩人就此扛上了,可當沈卓然請教昆曲的老師后,才知道是自己錯了。
回家主動找聶娟娟道歉,而聶娟娟也對之前的過激行為,表示了道歉。
這一刻,沈卓然是欣喜的,他想不到一個外行,竟然比他這個內行知識還要淵博。
而且對昆曲有這么獨到的看法和見解。
如果說之前,聶娟娟的冷漠、自傲、狂大,讓沈卓然下不來臺,心里不舒服。
那么此時此刻,就如同伯牙遇知音般感動。
茫茫人海,知音難覓。
這種藝術共鳴和精神契合的境界,遠比當初連亦憐帶給他的新鮮感,更讓人驚喜和瘋狂。
可遺憾的是,沈卓然剛表白,聶娟娟因為癌癥復發,不告而別。
留給沈卓然無盡的傷感和茫然。
其實聶娟娟的離開,這段感情無疾而終,對兩人來說未必是壞事。
因為再美好的感情,在日復一日的柴米油鹽中,也會消耗殆盡。
就如同,年輕時的麗娜在沈青心目中是女神般的存在。
可圍著灶臺和一家老小的起居,轉了十幾年后,她和丈夫不但沒有了共同語言,而且變成同床異夢。
時間、瑣碎、生活的雞毛,把曾經仰望的女神變成了“噩夢”。
這何嘗不是讓人更唏噓呢?
所以,遺憾是另一種美好。
遺憾教會我們,不是所有的相遇都能走到最后,但每一次的交集都值得銘記。
遺憾或許正是這段感情的珍貴所在。
有些美好,只因未被日常瑣碎磨滅,才顯得格外純粹。
人生無常,唯有珍惜當下,過好當下。
感謝你看到這里。
點個“關注”+“在看”,并“分享”給更多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