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間這回可是全面爆發貿易戰了!
今天中國明確表態,要“戰斗到底”,絕對不會被美國的脅迫嚇倒,已對美國商品的關稅從34%提高到84%,以此回應白宮的最新動作。
看到網上大家都在熱烈討論,大多數人的態度都是堅決奉陪到底。
但是冷靜想想,這貿易戰一打起來,我們到底會面臨啥后果呢?中美兩國不斷升級的貿易沖突,對世界經濟又意味著什么呢?
先看看雙方的貿易數據。
2024年,中美兩國的進出口總額是5850億美元,美國從中國進口了4400億美元的商品,而中國從美國進口額只有1450億美元。
這一來一回,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在2024年就達到了2950億美元,差不多占美國經濟的1%。
特朗普一直嚷嚷著貿易逆差有1萬億美元,其實根本沒那么多。
特朗普在任期內就對中國征收了高額關稅,拜登接手后不僅沒取消,還加碼了。
這些貿易壁壘讓美國從中國進口商品占美國總進口量的比重,從2016年的21%掉到了去年的13% ,美國對中國的貿易依賴確實減少了。
不過,分析人士發現,部分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商品換了個“馬甲”,跑到東南亞國家去了。
就比如說,2018年特朗普政府對中國進口的太陽能電池板征收30%的關稅,結果中國制造商把組裝業務轉移到馬來西亞、泰國這些國家,再把成品運往美國,成功避開了關稅。
但是,這一回特朗普又對這些國家征收新關稅,結果呢,美國消費者買的那些原產于中國的商品價格就被抬高了。
再看看雙方主要的進出口商品。
2024年,美國對中國出口最多的是大豆,主要用來喂中國那4.4億頭豬,此外還有藥品和石油。
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則是大量電子產品、電腦、玩具,還有對電動汽車很重要的電池。
美國從中國進口的最大類別是智能手機,占進口總額的9%,很多還是蘋果公司在中國生產的。
美國對中國征收關稅,蘋果市值近幾周跌了不少,過去一個月股價就跌了20%。
之前特朗普政府就對中國征收20%的關稅,從中國進口到美國的商品就變貴了,現在關稅漲到104%,影響估計得擴大五倍。
中國對美國商品征收報復性關稅,美國進口到中國的商品價格也會上漲,最后中國消費者也會受到影響。
除了關稅,兩國還有其他互相“出招”的方式。
中國在銅、鋰、稀土等工業重要金屬提煉方面起著關鍵作用,美國只能找其他國家尋求供應,比如和烏克蘭談判礦物協定。
美國呢,則可能加強對中國的技術封鎖,讓中國更難進口先進微芯片,這些芯片對人工智能可是至關重要的。
特朗普的貿易顧問納瓦羅還說,美國要對柬埔寨、墨西哥和越南這些國家施壓,讓它們別和中國貿易,否則就不讓它們向美國出口。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顯示,美國和中國合計占全球經濟的比重很大,今年約為43%。
要是中美因為貿易戰,經濟增長放緩甚至衰退,全球經濟增長也會跟著受影響,其他國家的經濟也會受損,全球投資也可能被波及。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制造業國家,產量遠超國內人口消費量,目前擁有近1萬億美元的商品貿易順差。
而且,中國生產這些產品的成本,因為國內補貼和政府支持,往往低于實際生產成本,像鋼鐵就是個例子,西方國家的鋼鐵企業就因為競爭不過紛紛破產。
中國對美國的出口換算成人民幣,大約是3.17萬億人民幣,大約相當于中國GDP總量的2.3%,相當于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6.5%。
我們往最壞處想,要是美國不從中國進口東西了,這3.17萬億人民幣的商品賣給誰呢?非洲國家購買力有限,指望不上。
有網友說,為啥不跟歐盟、日本、韓國這些發達國家搞好關系,擴大出口額呢?
可人家也擔心啊,這么多商品要是進不了美國,跑到自己國家,就跟“傾銷”似的,雖然消費者能買到便宜東西,但本國生產商可就遭殃了,還會影響就業,這條路不太好走。
也有人說靠內需。中國有14億人口,人均年度消費只需增加2260元人民幣就能消化這些商品。
但刺激消費的關鍵在于中低收入者,大家都清楚老百姓為啥不敢消費。
其實要提升消費能力也不是沒辦法,只要福利托底、財政發力,把醫療、教育、養老這些民生問題解決好,老百姓沒了后顧之憂,自然就敢消費了。
就像日本,為了應對物價上漲和特朗普關稅的影響,考慮給每位國民發4 - 5萬日元,我們要是也這樣,那還怕美國加關稅嗎?
未來已來,謹慎對待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