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世紀前,德國人赫茲率先發現電磁波的存在,為人類利用電磁波進行通信創造了條件。如今,借助無線電進行遠距離信息傳輸的智能手機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中無法分割的一部分。在這一領域的科技巨變和躍遷之中,一位天線設計專家成為背后重要的推動力量之一,他就是陸貴文院士。
近期,作為香港城市大學電機工程學系講座教授,同時也是香港城市大學(東莞)客座教授的陸貴文,因其在天線理論、設計及應用教育領域的重大貢獻,榮獲2025年國際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天線和電磁輻射協會(IEEE AP-S)戴振鐸杰出教育家獎。
在感嘆陸貴文教授對深耕領域科技發展的推動作用和教育領域的重大貢獻之余,不少考生也發現,陸教授當下正在同時兼任香港城市大學與香港城市大學(東莞)兩所高校的教授。這是怎么回事?這兩所高校具體是什么關系?
其實,作為深入傳承香港城市大學國際化的辦學特色的香港中文大學,當前正在全面對齊港城大各項辦學優勢。采取全英語授課,秉承“教研合一、創新無限”的教育理念,追求與香港城市大學“兩校一質”的人才培養品質。
具體來看,港城大(東莞)已經引進的教師均具有在國際一流高校執教或研究工作經驗,具有國際視野、前沿學科水平和育人實力。在此基礎上,該校還正在一方面面向全球招聘,建立一支具國際水平的本校師資隊伍,一方面直接聘請香港城市大學優秀教師來校授課,陸教授正是這一體系之中的一個典型代表。二者結合,在以師資為代表的辦學資源上,香港城市大學(東莞)正在全面聯手、深入接近港城大辦學質量和理念。
除此之外,借由香港城市大學(東莞)的港城大基因,該校畢業生在“在港就業”方向上也具備突出優勢。
據悉,香港創新科技署設立“創科實習計劃”,惠及香港本地指定大學在大灣區設立的校園,香港城市大學(東莞)屬于此計劃的目標院校之一。香港城市大學(東莞)主修相關課程的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均可申請該實習計劃,學校和雇主將提供必要的簽證申請材料支持。符合資格的實習學生還將按照各參與機構的安排獲得津貼,津貼額為每月11,190港元。在此基礎上,香港城市大學(東莞)學子不僅可以申請香港的實習機會,還能在畢業后直接申請IANG簽證前往香港工作,拓寬就業渠道。
可見,香港城市大學(東莞)與香港城市大學兩校一質,深度合作,關系極為密切。這樣的高校勢必將成為廣大考生更豐富的志愿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