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公是這幾年的熱點話題。
當“宇宙的盡頭是編制”這一口號在互聯網掀起了驚濤駭浪之時,考公早已從一種職業選擇逐漸演變成了一場全民參與的生存競賽,而且這場競賽愈演愈烈,其影響范圍也越來越廣泛。
據統計2024年國考報名人數,突破290萬大關,平均競爭比,達到68:1部分熱門崗位,甚至上演“三千挑一”的殘酷廝殺。實際上這樣的數據背后,反映出了激烈的就業競爭態勢。
早在六年前,我就科普過這類的話題。
那么,哪些人適合考公呢?
一、“廢物”
在考公大軍中,有一群被戲稱“廢物”加引號的特殊群體,他們是困在應試邏輯里的現代堂吉訶德。
教育部的數據顯示,咱們國家每年大概有120萬高校畢業生。
那些很多學習方面很厲害的人,手里拿著985名牌大學的畢業證,可是在社會競爭的規矩下面,一次又一次地遭遇失敗;他們本來應該靠著優秀的成績在職場上表現出色,不過實際的情況卻和他們想象的完全不一樣。
屢屢碰壁后,考公就只能成為他們的諾亞方舟。
公務員考試就好像是為做題家特別搭建的競技場;行測當中的邏輯推理,以及申論的材料分析,實際上依舊是經過改良升級的高考題目。
體制內按部就班的工作模式,讓那些其實并不擅長應對復雜職場生態的他們,反倒重獲了安全感。這種工作模式給予了他們一種穩定的感覺,讓他們在充滿不確定性的職場環境中找到了一處安心之所。
二、女性
考公賽道上,女性正以燎原之勢占據半壁江山。
人社部的統計數據表明,在2023年的公務員隊伍里;女性所占比例首次跨越了51%。其實在部分省市當中;女性的報考人數,竟然達到了男性的1.8倍之多。
這場性別突圍的背后,是女性在就業市場所遭遇的冰冷現實:智聯招聘報告指出,在同等條件之下,女性求職簡歷的通過率比男性要低23%;而且生育歧視所導致的職業中斷風險,讓編制成為了女性對抗生存焦慮的“諾亞方舟”。
編制帶來的五險一金如同堅固的鎧甲,某省會城市公務員生育津貼可達12萬元,遠超企業平均水平;而朝九晚五的穩定作息,讓職場媽媽得以平衡家庭與事業。
更為關鍵的是,體制所給予的社會地位,轉變為了女性的一道潛在護盾,并且它就像是一層屏障,為女性在社會中提供了某種保護以及支撐。這樣的地位,盡管看不見摸不著,卻實實在在地發揮了作用。實際上若將其視為一種力量的話,這樣這種力量在許多時候都能夠展現出令人意外的效果,從而對女性的生活與選擇產生深遠影響。
三、有“天線”的人
在考公賽道的起跑線上,有一群特殊選手自帶“開掛裝備”。
雖然官方再三再四地命令禁止違規操作,但是人脈資源在考公的生態當中,依然充當著隱隱約約且至關重要的角色。
某省紀委通報顯示,2023年查處的公務員招錄違規案件中,涉及“打招呼”,“遞條子”的占比竟然高達65%。這一數據著實令人震驚,其中所反映出的問題值得我們深刻反思。
這種人脈優勢,體現在備考的全流程中:從精準地獲取內部的培訓資料,到面試環節的經驗指導,“天線”群體往往能夠提前就掌握通關的密碼。
當然,有天線最重要的好處,就是進入體制內后,能夠比別人更先一步往上走,一步一步都有“天線”給你安排好。
那么,有這樣資源的人,不考公,豈不是浪費!
考公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本質是社會資源再分配的殘酷博弈。
下一篇,我就論述:什么樣的人不適合考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