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修訂后的《婚姻登記條例》將“全國通辦”寫入了條款,結婚登記更加自由和便捷了。
那么,這是否會開啟了婚姻自主權解放的大門?
一、地域限制下的婚姻“枷鎖”
長久以來,婚姻登記有著地域限制。
民政部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流動人口數量,已達3.76億。而且在這個龐大群體里,有很多是處于適婚年齡的青年。他們因為工作、求學等多種原因,長期生活在非戶籍所在地的城市或地區。
在“全國通辦”政策實施前,異地情侶若想登記結婚,而且必須得拖著那疲憊的身軀,另外還得耗費諸多的時間與金錢,接下來專門地返回戶籍地去辦理手續。
這一過程,對于很多人來說,堪稱一場“艱難的跋涉”。
不少情侶,因為工作十分繁忙,而且假期相對有限,無奈之下推遲了婚期;甚至更有一些人,由于往返奔波所產生的巨大成本,在婚姻的門檻面前竟然望而卻步。
這種狀況,不但給當事者帶來了相當大的煩擾,而且在某種程度上,對社會的婚姻穩固以及家庭和睦產生了影響。
二、“全國通辦”的變革
婚姻登記“全國通辦”得以順利推行,靠的是堅實的技術保障。
國務院民政部門統一規劃構建的全國婚姻基礎信息庫,就像一個很大且很高效的“數據核心”,既能準確,又能實時更新全國各地婚姻登記的相關信息。
與此同時民政部門與公安、外交等部門一起建立的完善信息共享體系,把部門之間的數據壁壘有效消除了,讓信息能在不同平臺間快速傳輸,而且還能實現精確驗證。
借助先進的身份辨識技術,還有數據加密技術之類的,保證了婚姻登記信息的真實、精準與安全。這些技術舉措,給“全國通辦”政策的施行,給予了穩固的支撐。使婚姻登記掙脫了地域的約束,達成了從“地域限定”到“全國自在”的轉變。
“全國通辦”政策的實施,給民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
據報道,自政策推行以來,已有數百萬對異地情侶受益。
政策實施之后,他們在工作地,順利地完成了婚姻登記,而且省去了來回奔波的那些麻煩。
三、爭議
伴隨“全國通辦”政策的推行,部分人對于婚姻登記信息的隱私保障,生出了憂慮。其實婚姻登記信息關乎個人極為重要的隱私,在全國范疇內通辦,也就意味著信息的流轉范圍更大了,所面臨的安全隱患也隨之增多。
有調查表明,大概30%的受訪對象,竟然表示擔憂個人婚姻登記信息,或許會被泄露或是被不當使用。
他們擔心,一旦信息出現泄露情況,或許會給自身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像遭遇詐騙啦、遭受騷擾之類的。這種擔憂其實并不是毫無根據,之前也已經有過,由于信息管理不夠妥善而致使個人信息被泄露的事例。
所以怎樣在確保“全國通辦”便捷性的同時,強化婚姻登記信息的隱私防護,成為了政策推行過程中,急需處理的問題。
“全國通辦”政策的出現,也對傳統的婚姻觀念產生了一定的沖擊在一些傳統觀念中,婚姻登記回到戶籍地辦理,有著特殊的意義,它象征著對家族、家鄉的一種認同和歸屬而現在婚姻登記可以在全國任意地點辦理,這種變化讓一些人覺得少了那份“儀式感”和“莊重感”。
部分老年人對此,表達出難以理解之情,他們覺得,婚姻登記的地域限制乃是多年來逐步形成的傳統,突然予以打破,會使婚姻變得“較為隨意”。
不過,眼下越來越多年輕人享受“不婚主義”,全國通辦實施后,結婚率是否能上行,需要打一個問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