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東鳴西應·光影詩行——孫家珮油畫作品展”在上海胡問遂藝術館開幕。本次展覽以“江南水鄉·歐洲水城”為主題,匯集了孫家珮創作的數十幅經典油畫作品。
孫家珮1958年生于上海,1993年畢業于日本武藏野美術學院油畫系。其作品曾獲日本內閣總理大臣獎、文部大臣獎、國際美術聯展大獎等多項殊榮,先后在上海美術館、日本中央美術館、法國巴黎皇家畫廊、美國紐約埃莉諾阿畫廊等全球重要藝術機構展出。
他的繪畫風格根植于西方古典與現代繪畫的學院派體系,以扎實的寫實功底著稱。其作品精準把控光影層次與空間透視,善用柔和中性色為基調,局部施以明快色彩形成視覺焦點,整體和諧中凸顯細節張力。其薄敷技法突破同期中國油畫常見的厚重堆塑風格,通過單層油彩的透明疊加,呈現出琥珀般的溫潤質感,使畫面兼具細膩的刻畫與詩意的氛圍營造。
展覽現場
步入展廳,油畫柔和的色彩在眼前展開,水鄉情致與胡問遂藝術館的古典建筑風格相得益彰。正如此次展覽的策展人張立行評價:“孫家珮筆下所呈現的江南水鄉和歐洲城鎮,如夢似幻,空靈通透,仿佛籠罩著童話般朦朧的光暈,超越了現實的場景。”藝術家不僅對描繪的對象做了理想化的藝術處理,更投注了自己全部的情感和生命體驗,力求讓觀眾在體驗視覺美感的同時與藝術家的人生底蘊形成共鳴。
展覽現場
靜靜流淌的小河、晨霧中若隱若現的小船、陽光透過老墻灑落的斑駁光影……童年于常熟外婆家的生活記憶是孫家珮藝術創作最珍貴的源泉。在創作中,他執著探尋“寫實中的詩意”:一方面,力求精準捕捉江南水鄉特有的自然神韻與人文肌理;另一方面,通過讓個人的情感體驗與記憶交織,創造出一種“心象風景”。
畫布上流淌的不僅是水流,更是時光的痕跡與情感的沉淀。這種對“失落風景”的描繪,實則是藝術家對故土文化的深情追憶與理想投射,亦構成對傳統文化的當代傳承。
橋畔光韻 65.2×50.0cm 布面油畫
除了描繪蘇州水鄉,孫家珮還以敏銳的觀察力與高超的技藝,記錄了威尼斯、布魯日、阿姆斯特丹等歐洲水鄉的美景。威尼斯斑駁的石墻、蜿蜒的運河與東方美學的神韻在他的筆下達成交融,每幅作品皆成為跨越文明的視覺對話。
尤為可貴的是,他通過畫面精妙呈現蘇州與威尼斯兩座水城截然不同的“氣息”:江南的氤氳濕潤與威尼斯的明快通透,經由細膩的筆觸處理與空間調度,達到“氣韻生動”的藝術境界。
休日午后 45.5×53.0cm 布面油畫
對孫家珮而言,水鄉早已超越了地理概念的范疇。水鄉的寧靜不是孤寂或冷清,而應傳遞溫暖與慰藉。他的畫中少有人物,正是為了邀請每一位觀者走進畫面,用各自的人生故事來填補留白,從而與畫面產生深層次的對話。
河畔暖秋 91.0×65.2cm 布面油畫
“這些作品不僅是我藝術探索的呈現,更是一份誠摯的邀約——邀請您走進我的水鄉記憶,或許,也能在其中遇見屬于您自己的那一份感動。”孫家珮說。
原標題:《東西水鄉,一畫共情:孫家珮油畫展啟幕》
欄目主編:王娜 文字編輯:馮久庭
來源:作者:何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