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寬廣的亞歐大陸兩端
存在著兩個
同樣依海而生的文明
400多年前
中國福建與西班牙馬德里
因海上絲綢之路緊密相連
從漳州古月港到巴倫西亞港
陌生又熟悉的我們
有著哪些特別的緣分?
01
刻在浪花里的“海洋基因”
福建與馬德里
如同被海洋親吻的雙生子
地處中國東南的福建
坐擁3752公里的綿長海岸線
西班牙則三面環海
東臨地中海,西靠大西洋
這種被海洋環抱的地理格局
賦予了兩地相似的海洋基因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是享譽海內外的閩商名片
在馬德里,人們則說
“El que no arriesga, no gana”
(“不冒險,就不會成功”)
向海而生、向海圖強
成為了兩地人民共同的精神特質
02
雙向奔赴的“大航海家”
浩瀚的海洋孕育了
東西方兩大航海文明
勇敢的航海者們
不約而同向著大海深處進發
鄭和與同列正使的福建人王景弘
乘著“高大如樓”的福船
開啟了中國的大航海時代
亞歐大陸的另一端
哥倫布、麥哲倫則開辟新航線
探索出全新的世界版圖
大航海時代世界地圖 圖源:澳門大學
16-17世紀
西班牙以馬尼拉為中轉站
開辟了“馬尼拉大帆船貿易”
漳州月港成為航線中的重要節點
一時間海舶鱗集,商賈咸聚
來自福建的中國商人通過與西班牙商人
交易瓷器、絲織品、茶葉等貨物
換回了大量外國“番銀”
開啟了中國貨幣流通的“白銀時代”
明代月港商船出航圖
最早輸入漳州的番銀
就是西班牙所鑄造的塊幣
因其重量穩定、成色標準化
便于百姓交易
很快在閩南地區廣為流通
被老百姓形象地稱為“鋤頭楔子銀”
西班牙“塊幣” 圖源:漳州市博物館
番銀還被賦予了民俗功能
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如今在漳州許多地方
還保留著女方要用“七連貫”
(即用7個外國銀元焊成一串銀鏈子)
作為嫁妝之一的習俗
到小孩子滿月時
“七連貫”要掛在小孩子的身上
寄托健康成長的美好祝愿
03
跨越萬里的“神仙聯動”
中國與西班牙的海洋貿易
在建筑、飲食、語言等方方面面
都留下了鮮明的印記
月港海商不僅帶回了西班牙番銀
也帶回了西班牙紅磚建筑營造技藝
與本地工藝融合后
創造出獨特的“胭脂磚”
成為了閩南建筑的經典標志
如今已成為閩南人
走到哪里都忘不了的色彩
“閩南紅”承載著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內涵 楊穎聰 攝
無獨有偶
福建銷往西班牙的商品
也在潛移默化中
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習慣
如在 西班牙語中
“茶”被稱為“té”
這個發音正來源于閩南語“茶”(tee)
這個小小的詞匯
見證了福建茶香飄過重洋
走向世界的歷史
04
“海絲”CP,持續發力
進入21世紀
中國福建與西班牙的交流翻開新篇章
西班牙是中國在歐盟的
重要貿易伙伴和投資伙伴
2024年雙方貿易額
達到198.25億元人民幣
越來越多閩企漂洋過海
來到西班牙投資興業
寧德時代
去年12月
寧德時代與Stellantis達成合作意向
擬合資在西班牙興建一座
大型磷酸鐵鋰電池工廠
預計總投資規模為40.38億歐元
將有助于推動歐洲乃至全球
加快能源轉型和電動出行步伐
經貿合作持續深化
人文交流亦不斷升溫
2021年,福建與西班牙駐華使館共同舉辦的“西班牙科學攝影展”在福建博物院展出。
2024年“海絲起點 清新福建”文化和旅游推介座談會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集中推介福建特色文化和文旅地標。
日益頻繁的文旅交流合作
為兩地關系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闊步邁進新時代
中國福建愿同西班牙馬德里一道
在“一帶一路”框架內加強務實合作
促進雙方互利共贏
共同打造新能源、數字經濟
人工智能等新的合作增長點
深化文明交流互鑒
更好造福兩國人民
為中西全面戰略伙伴關系
注入新的內涵
福建省旅游發展集團
fjlygroup
暢游八閩平臺
cybmflxx
廈門文旅
漳州文旅
綠都三明
大武夷文旅
tmp_1258234832
平潭文旅
pingtandao61
四時福建
ssfj2023
轉載來源:福建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