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普新區文化旅游事業服務中心金州圖書館守護城市記憶文化團隊負責人孫平聯系到記者,興奮地說:“此前一直以為遺失已久的重修廣寧寺碑碑頭,突然意外地找到了。”
上個世紀30年代的廣寧寺
廣寧寺,是位于金普新區二十里堡街道廣寧寺村廣寧寺屯的一座佛寺。據《金縣志》記載,廣寧寺始建于元代,至今響水寺碑林中還保存有原屬廣寧寺的元代坐姿石佛一尊,為其始建年代的佐證。此外,該寺留存至今的還有一通1936年的重修碑。該碑雖已斷為兩截,缺失了右上角和左下角,但從現存的碑刻文字中可知,此廟創修歷年已久,其間經過多次重修。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沙俄入境后,此地胡匪猖狂,廟宇被燒毀,禪堂也被付之一炬。至1929年,時年79歲的主持僧人四處化緣募捐,使廣寧寺得以重修。
在簡單介紹了廣寧寺的情況后,孫平告訴記者,這通對于廣寧寺有著非常重要史料價值的重修廣寧寺碑,守護城市記憶文化團隊此前多有留意。據金州博物館老員工崔世浩編著、2007年出版的《遼南碑刻》記載,該碑碑頭早已遺失。然而最近,守護城市記憶文化團隊隊員李勇在走訪調查轄區文物古跡的過程中,意外發現此碑的碑頭重新出現在廣寧寺遺址。守護城市記憶文化團隊經過與日本出版物中的廣寧寺舊照比對,認為該碑頭即為重修廣寧寺碑的碑頭原物,隨即向金州博物館和金普新區文旅局進行了匯報。金州博物館工作人員經仔細研究了碑頭照片,認為符合廣寧寺重修年代的工藝特征。守護城市記憶文化團隊與金州博物館相約再赴現場調查并將采取措施予以保護。
次日,記者與守護城市記憶文化團隊、金州博物館工作人員一道來到廣寧寺遺址,并在現場看到了該碑頭和同為廣寧寺的一個石柱礎。當地村民告訴記者,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廣寧寺又一次被損毀,寺廟中的碑刻只有極少數得以保存。大多數碑刻和寺廟建筑被毀后,被當地村民用于建筑材料或填坑筑路。此次找到的碑頭,很可能是村民在倒塌的院墻中發現后被送回寺廟原址。
記者在現場看到,該碑頭為一面刻二龍戲珠及“佛光普照”四個篆字,另一面刻二龍戲珠及四字楷書“福緣善慶”,與日本出版物中照片上的碑頭完全一致。金州博物館工作人員當即將此碑頭及柱礎運回金州博物館保存,并將進行進一步研究。據當地村民透露,在廣寧寺遺址中尚存有馱碑的赑屃,金州博物館也向金普新區文旅局匯報,后期將對其采取保護措施。
“隨著重修廣寧寺碑碑頭的重新發現,守護城市記憶文化團隊再次聚焦這座歷史悠久的古代寺廟,并在查閱大量中外史料后發現,前人關于此寺的記載頗多矛盾之處。” 孫平和其他隊員們并沒有滿足于此次發現的碑頭等廣寧寺遺物得到保護,而以此為契機,對廣寧寺歷史開展新一輪研究。她說:“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讓大連人更深入地了解廣寧寺的歷史。”
文 字: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 鄭鴻
編 輯:呂學琦
美 編:林月
責 編:宋子光
信 源:大連新聞傳媒集團 圖片來自:歷史圖館
喜歡就請轉發、擴散、點贊、在看,精彩繼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