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1,000名泰國養豬戶周四聚集在泰國財政部,要求政府保護本國豬肉產業,反對進口來自美國的豬肉及內臟產品。
此次抗議源于內閣近期批準從美國進口豬內臟,作為緩解美國對泰國產品征收36%報復性關稅影響的措施之一。本周二(4月8日),泰國養豬者協會(Swine Raisers Association of Thailand,SRAT)及相關農民網絡已向政府大樓正式提交反對意見。
SRAT主席Sitthiphan Thanakiatpinyo(西提潘·塔納吉耶賓尤)表示,養豬業長期以來一直是泰國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幾代家庭依賴此項生計維持收入。
“盡管我們面臨許多挑戰,農民和相關政府機構仍致力于改進和發展這一行業,生產干凈、安全的豬肉供泰國消費者食用。”他說。
西提潘警告稱,從美國進口豬肉及內臟將嚴重沖擊本地養豬戶及相關產業鏈。他呼吁財政部長保護泰國養豬業,以維護國家的糧食安全。
他表示支持政府進口玉米、大豆粕等當前國內短缺的飼料原料的政策,認為此舉可為美國帶來每年約840億泰銖的貿易額,同時不會對泰國種植業造成影響。
“進口飼料遠比進口豬肉和內臟更有價值。后者將危及泰國價值高達3,000億泰銖的豬肉產業及其供應鏈。”他說。
“目前泰國豬肉產量已基本滿足國內消費需求。若允許美豬進入市場,將造成過剩,擾亂整個供應系統。”他補充說,并提及2021年非法走私豬肉事件導致大量農民失業的教訓。
西提潘還對食品安全標準表示擔憂。他指出,與泰國農業部及公共衛生部禁止使用紅肉促生長劑不同,美國豬肉可能仍含有這類物質。
他提到,許多歐洲國家已禁止進口含特定抗生素的雞肉。為了保持出口競爭力,泰國也已同步調整法規,禁止使用同類抗生素。
“如果消費者攝入含有這些殘留物的肉類或內臟,可能對神經系統和心臟造成影響,威脅公眾健康。”他警告說,“即便用于寵物食品,也可能危害動物健康,并導致歐盟對泰國產品施加出口限制。”
最后,西提潘呼吁政府撤回進口美國產豬肉及內臟的提案,以維護泰國農民的生計和公眾的健康福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