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歷史事件改寫,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聯網,部分圖片非真實畫像,僅用于敘事呈現,請知悉。聲明:作者專屬原創文章,無授權轉載搬運行為一律追究到底!
1898年深秋,湖南湘潭烏石峰下的彭家圍子迎來了一陣嬰兒啼哭。彭氏夫婦的第二個兒子呱呱墜地,屋外秋風瑟瑟,屋內卻暖意融融。
母親抱著襁褓中的孩子,滿臉欣慰,父親則忙著請來村里頗有名氣的算命先生張瞎子,要給這剛出生的娃取個名字,順便看看命數。
張瞎子是個半瞎的糟老頭,拄著根竹杖,摸索著進了屋,接過孩子生辰八字,掐指一算,臉色卻漸漸沉了下來。
“這娃八字剛猛,命格太硬!”張瞎子瞇著眼,聲音低沉,“日主旺盛,殺氣重,生于富貴人家或許能封侯拜相,可你們彭家這宅子,怕是招不住他的運勢?!迸砀敢宦?,皺起眉頭,家里不過是靠幾畝薄田過活,哪算得上富貴?
可這話聽著總不踏實,便追問:“先生,那咋辦?”張瞎子沉吟片刻,指了指窗外隱在霧中的烏石廟:“把他生辰八字寫下來,貼在那廟里千斤銅鐘內側,借廟氣鎮一鎮,或許能保個平安。”
彭父半信半疑,但還是依言照辦,取名“得華”,小名從此叫“鐘伢子”。
彭得華小時候,模樣清秀,性子卻倔得像頭牛。
五歲那年,父親帶他上山砍柴,他扛著比自己還高的柴刀,愣是一聲不吭。村里人都說,這孩子看著瘦弱,骨子里有股狠勁。
七歲進了私塾,他天資過人,先生教的《三字經》《千字文》,他背得比誰都快,連算術也難不倒他。私塾先生??洌骸斑@伢子,將來不是凡人?!?/p>
可好景不長,彭得華十歲那年,父親上山摔斷了腿,臥床不起,家里全靠母親撐著。
不久后,母親又因病撒手人寰,彭家徹底塌了天。
沒了學上的彭得華,只能回家幫著干活。十二歲那年,他挑著柴去賣,卻被財主家的管家攔住,劈頭蓋臉一頓罵:“小崽子,柴這么濕,拿來糊弄誰?”彭得華梗著脖子回嘴:“我砍的柴,憑啥說不行?”
管家氣急,一腳踹翻了他的柴擔,揚長而去。彭得華站在泥地里,攥緊拳頭,眼里燒著火,卻只能默默撿起散落的柴禾。那一刻,他心里埋下了種子——這世道,太不公平。
1910年,湘潭大旱,田里顆粒無收,餓殍遍野。
彭得華的祖母帶著弟弟沿街乞討,他卻死活不肯吃那討來的米。他咬著牙對祖母說:“我寧愿餓死,也不吃嗟來之食?!弊婺竾@口氣,摸著他的頭:“伢子,你這倔脾氣,遲早要吃大虧。”
可彭得華不吭聲,餓得頭暈眼花,還是扛著鋤頭下地,想挖點野菜填肚子。
那年,他十三歲,瘦得像根竹竿,眼神卻亮得嚇人。
兩年后,饑民因糧價暴漲聚眾“鬧糶”,彭得華也混在人群里。
他十五歲,個子不高,卻敢沖在前面喊口號?;靵y中,官兵開了槍,人群四散,他腿上挨了一棍,差點被抓。事后,官府貼出通緝令,彭得華的名字赫然在列。
他不敢回家,收拾了點破衣裳,連夜跑出村子。
從此,他開始了顛沛流離的日子,做過童工,扛過麻袋,還在修堤壩時差點被洪水沖走。
每當夜深人靜,他躺在硬邦邦的地上,總會想起張瞎子那句“八字大”,心里暗想:這命硬,到底是福是禍?
1916年,十八歲的彭得華走投無路,投了湘軍。那年軍閥混戰,兵荒馬亂,他被編進一個連隊,天天扛槍打仗。
戰場上,他不怕死,沖鋒時總跑在最前,幾次從死人堆里爬出來,連長都說他命大。
可他不滿足于當個大頭兵,閑下來就借書看,從《三國演義》到兵書,囫圇吞棗地啃。
連里的老兵笑他:“你一個泥腿子,還想當將軍?”彭得華不吭聲,只管埋頭學。
1922年,他考入湖南陸軍講武堂,正式改名“德懷”,寓意德行懷遠。
講武堂里,他接觸到不少新思想,教官講天下大勢,他聽得入神,筆記記得密密麻麻。畢業后,他回到湘軍,軍銜雖低,卻因作戰勇猛得了些名氣。
1926年北伐戰爭打響,他隨軍南征北戰,結識了一個叫段德昌的共產主義者。
段德昌送他幾本進步書,講起工農革命,彭德懷頭一回覺得,這世道或許能變。
1927年“馬日事變”,國民黨反動派血洗長沙,彭德懷親眼見到昔日戰友被槍斃,段德昌也失了聯系。
他心里的火越燒越旺,卻只能暫時隱忍。1928年7月22日,他抓住機會,在平江發動起義,帶著部隊反戈一擊。
起義成功后,部隊改編為紅五軍,他被推為軍長。那一刻,他站在隊伍前,望著那一張張風塵仆仆的臉,第一次覺得自己找到了方向。
紅五軍成立后,彭德懷帶著隊伍輾轉作戰,最終進入井岡山根據地,與毛澤東、朱德會師。他成了紅軍的重要將領,帶著部隊在反“圍剿”中屢建奇功。
山溝里,他和戰士們同吃同住,硬是把一支雜牌軍練成了鐵軍。
后來長征路上,他率部殿后,掩護主力過河,幾次死里逃生,連敵人都說他“命硬如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