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歲的小王,平日里工作忙碌,生活作息不太規律,飲食上也偏好重口味、愛喝飲料,幾乎不喝白開水。
最近一段時間,小王早上起床后發現尿液顏色不太對勁,濃得像茶,有時又如同洗肉水一般,還散發著刺鼻的騷味。起初,他只覺得這味道難聞,并未太在意,以為只是喝水少了。
然而,情況并未好轉,小王的腿部開始出現水腫,右腳的大腳趾后方也隱隱作痛,而且疼痛逐漸加劇,晚上甚至疼得睡不著覺。這下小王慌了神,趕緊去醫院就診。
經過一系列檢查,醫生告訴小王,他患上了痛風。醫生提醒小王,今后一定要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多喝水、清淡飲食、規律作息,按時服藥控制尿酸。
偷偷升高你“尿酸”的,并不只是高嘌呤食物
尿酸升高可不只是高嘌呤食物在“作祟”,還有其他因素也在偷偷推高尿酸水平。
1. 酒精飲品:酒精會干擾尿酸的排泄。以啤酒為例,它不僅含有一定量的嘌呤,還會使體內乳酸堆積,抑制尿酸排出,讓尿酸在血液中越積越多。
2. 高果糖食物:像含糖飲料、蜂蜜、果脯等富含果糖的食物,攝入過多會促進尿酸生成。果糖在代謝過程中會消耗大量三磷酸腺苷,最終產生尿酸,增加尿酸生成量。
3. 藥物影響:某些藥物如阿司匹林、利尿劑等,會影響尿酸的排泄。比如長期服用利尿劑,會使腎臟排泄尿酸的功能下降,導致尿酸在體內蓄積。
4. 疾病因素:一些疾病也會讓尿酸升高,像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癥等。這些疾病會影響身體代謝,干擾尿酸的正常代謝過程,進而使尿酸水平上升。
所以,要想控制尿酸水平,不僅要少吃高嘌呤食物,還要注意避免過量飲酒、減少高果糖食物攝入、謹慎用藥,同時積極治療相關疾病。
尿酸高的人,早起時會有4個現象
尿酸高是現代人常見的代謝問題,若不及時控制,可能引發痛風、腎臟損害等嚴重后果。其實,尿酸高在早起時會有一些“蛛絲馬跡”,提醒我們關注身體狀況。
1. 關節疼痛
尿酸高會導致尿酸鹽結晶沉積在關節,尤其是大腳趾、腳踝、膝蓋等部位。夜間到清晨,體溫降低、血液循環減慢,更容易引發結晶沉積,導致關節劇烈疼痛、紅腫和發熱。如果經常在晨起時感到關節不適,需警惕尿酸超標。
2. 晨尿異常
尿酸結晶可能堵塞腎小管,影響尿液排泄。早起第一次排尿時,若發現尿液顏色深如濃茶、泡沫增多或伴有異味,可能是尿酸過高影響腎臟功能。長期尿酸高還會導致蛋白尿、血尿等異常,需及時檢查。
3. 身體水腫
尿酸過高可能引發腎臟代謝異常,導致體內水分滯留。早起時若發現眼瞼、腳踝等部位水腫,且排除睡前飲水過多的原因,需警惕尿酸對腎臟的損害。
4. 疲勞乏力
尿酸高會影響身體能量代謝,導致夜間睡眠質量下降,晨起時感到極度疲憊、乏力。若長期出現這種情況,需關注尿酸水平是否異常。
尿酸高早期癥狀可能不明顯,但若忽視這些早起時的異常信號,可能錯過最佳干預時機。建議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檢測尿酸水平,及時調整飲食、增加運動,必要時遵醫囑用藥,以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高尿酸別只會忌口!做好這4件事更重要
高尿酸患者都知道要忌口,少吃高嘌呤食物,但除了飲食控制,做好以下4件事對控制尿酸水平更為關鍵。
1. 多喝水
水是促進尿酸排泄的“好幫手”。多喝水能增加尿量,讓尿酸隨著尿液排出體外,降低體內尿酸濃度。建議每天至少喝1500 - 2000毫升水,最好選擇白開水,少量多次飲用。可以把喝水當成日常習慣,隨時補充水分,就像給身體做一場“清潔”。
2. 適度運動
運動能提高身體代謝能力,增強腎臟功能,有助于尿酸排出。像慢跑、游泳、騎自行車等有氧運動都很適合。但要注意運動強度和時間,避免過度勞累,否則可能導致尿酸升高。每周運動3 - 5次,每次30分鐘左右即可。
3. 控制體重
肥胖會影響身體代謝,導致尿酸生成過多、排泄減少。將體重控制在正常范圍內,能減輕身體負擔,降低尿酸水平。可以通過合理飲食和運動來科學減重,不要盲目節食或過度運動。
4. 定期檢查
定期檢查尿酸水平、腎功能等指標,能及時了解身體狀況,調整治療方案。一般建議每3 - 6個月檢查一次,做到早發現、早干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