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形式創新,邁向價值重構。
近日,第63屆米蘭設計周正在舉行,這座世界設計之都再次成為全球創意風暴的中心。
它以“Thought for Humans(為人類而思考)”為主題,聚焦設計、身體和可持續性這三大趨勢。
整座城市化身為巨型展場,四大主展區聯動超300+場活動,吸引來自48個國家的2000+參展商與設計機構,覆蓋家具、建筑、科技與藝術裝置等多元領域。
Gucci、Hermès、Louis Vuitton等奢侈品牌與Cassina、Vitra、Kartell等百年家居巨頭同臺競技,數十萬觀眾穿梭于歷史建筑與當代設計之間,見證了一場跨越時空的靈感對話。
在這場以“Cre-Action(創造行動)”為命題的盛會中,中國設計師群體以獨特的文化視角嶄露頭角。
陳耀光、吳濱、周宸宸等來自中國的創作者,通過裝置、家具與燈光藝術,將東方哲學與現代設計語言深度融合。
他們的作品遍布米蘭大學主展區、ADI設計博物館等核心場地,在全球設計議題中刻下鮮明的中國印記。
從可回收花卉構建的24米江南春色,到鏡面與木質演繹的東方沉靜美學,中國設計正以兼具溫度與深度的創新實踐,向世界遞出一張跨越文化邊界的新名片。
鏡面與木質構建《杳然庭》
吳濱 無間設計
“杳然失所在,天際自生云。無形于形,無聲于聲。”
無間設計創始人、設計師吳濱攜藝術裝置《杳然庭》亮相2025年米蘭設計周,以東方哲學中的“沉靜之力”回應本屆設計周“Cre-Action”主題。
該裝置依舊以“游山記”系列為脈絡,探索東方美學的當代表達。
“杳”在中文中意為“指太陽落在樹木下,如光影潛入林間”,引申為深邃靜謐之境。
《杳然庭》通過“行”與“止”兩個維度,構建時間與空間的互動體驗。
“止”以鏡面圍合的半圓形院落呈現靜態留白,觀眾可駐足感受廊道內流動的聲音與光影;
“行”則以木質三角構筑體打造線性長廊,頂部棱鏡折射游移的彩色光線,模擬林間透光意境,觀眾可以在此停駐,感受廊道內的聲音流動,使“游走”的過程成為感知時間流動的媒介。
相較于西方設計強調“發聲”,《杳然庭》通過空間的沉默語言,引導觀眾在動靜交替間重新發現被日常喧囂遮蔽的感知本質。
24米花田帶來江南春色
陳耀光
“我認為我的作品里沒有太符號化的傳統的設計痕跡,我想邀公眾一起來完成這個生命成長的過程。”
中國著名設計師陳耀光攜大型藝術裝置《禮物》亮相米蘭設計周,這是他繼2014年后第四次受邀參展。
裝置以“創·動”為主題,旨在通過自然元素削弱人工設計痕跡,表達人類對自然的敬畏與謙遜。
《禮物》由陳耀光與光合機構、顧家家居聯合呈現,核心為直徑24米的春季花田,模擬中國江南春日景致,選用米蘭同期經濟作物花卉,展現季節循環的生命力。
裝置整體形似扁平蛋糕,外圍環繞刻有拉丁文、意大利文及中國古漢字“禮物”字樣的鏡面不銹鋼裝置,形成“家天地”的東方意象。
中央設高8米的升降機械柱,頂端噴灑水霧與光線,模擬陽光雨露的滋養,營造互動儀式感。所有材料均可回收,花卉后續將贈予社區居民延續生命循環。
陳耀光強調“讓設計消隱”,弱化傳統符號,以植物、花蕾為主材,將作品生命周期與自然季節同步。
展覽期間,花卉隨展期盛放并最終回歸大地,形成“生長的循環”。他希望通過開放的廣場空間,讓觀眾在花香與光影中感受自然與人的對話,成為作品的一部分。
《星鏈HALO》歐洲首展
CCD旗下COSMO CROSS
4月8日,CCD旗下品牌COSMO CROSS可室生活攜手荷蘭頂尖設計品牌Moooi,于米蘭發布共創體驗空間,并首次在歐洲展出碳纖維椅“星鏈HALO”。
“星鏈HALO”椅以碳纖維材質打造,兼具科技感與藝術性,此次合作不僅展示產品創新,更通過簽約深化東西方設計生態聯動,為全球設計界注入跨界活力。
同日,CCD與荷蘭國寶級設計師Marcel Wanders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標志雙方從理念共鳴邁向“生態共創”。
CCD創始人鄭忠與Marcel Wanders因“設計無界”理念深度契合,此前已多次交流,此次合作旨在推動設計跨界融合。
Marcel Wanders以反傳統設計風格聞名,橫跨產品、家具、建筑等多領域,被《紐約時報》稱為“設計界的Lady Gaga”。
其作品與Moooi品牌長期合作,此次聯名空間以“靈犀相曜·和鳴無界”為主題,將CCD的東方美學與Moooi的前衛視覺結合。
成立首家歐洲聯營公司
梁志天×Andrea Bonini
就在昨天,梁志天設計集團(SLD)宣布成立首家歐洲聯營公司,并與意大利新銳設計師Andrea Bonini攜手打造SLD · Andrea Bonini Associate Office。
新公司坐落于米蘭蒙特拿破侖大街18號一處靜謐院落,經改造后重現貴族馬廄與13世紀立柱的歷史痕跡,呼應“隱藏的奢華”設計理念。
68歲的梁志天是亞洲設計界的標志性人物,作品以現代風格融合亞洲文化元素著稱。
他與意大利設計師Andrea Bonini在2019年米蘭設計周相識,因對“摒棄浮華、專注優雅”的理念共鳴,開啟三年籌備。
新公司將聚焦高端住宅與奢華酒店領域,搭建中歐設計雙向通道。
一方面,將意大利的生活洞察與美學精髓引入亞洲市場;另一方面,借助SLD的全球平臺推動中國設計走向國際。首秀作品是與智能家居品牌Moorgen合作的燈具系列,在米蘭設計周期間亮相。
梁志天坦言,此次布局打破了他原定的退休計劃。“50歲時,我曾計劃在60歲時準備半隱退,65歲徹底退休。但如今我已68歲,依然充滿激情。”
從香港到米蘭,這位設計老將的足跡印證了其信念:真正的奢華無需喧囂,而是在歷史與當代的對話中,編織跨越時空的生活詩篇。
幾何嵌合沙發Ensemble
周宸宸
周宸宸設計工作室攜新作“Ensemble單人沙發”亮相米蘭設計周,于羅莎娜·奧蘭迪畫廊展出。該畫廊以推動當代設計走向收藏級藝術而聞名,是設計師與藝術家奠定國際地位的重要平臺。
“Ensemble”誕生于對全球沖突與不確定性的思考,試圖以設計回應“如何在混沌中尋找秩序”。沙發通過不規則線條與幾何體塊的嵌合,探索“確定性的無序”狀態,模糊秩序與混亂的邊界。
其設計靈感源于多元文化、思想及技術的交匯趨勢,強調團結相向的價值觀。看似隨機的“混沌組合”實則以非線性規律為基礎,既是對現實的隱喻,也是對未來的開放性表達。
“磚塊燈”兼具功能與藝術
蔡烈超
蔡烈超工作室與意大利先鋒設計品牌Cassina共同呈現新作Tsai Light,以建筑構件體系中基本單元——磚作為模塊,通過三個維度的組合延展,適應不同場景需求,兼具功能性與藝術表現力。
除此之外,工作室還和SPOTTI MILANO合作,以場景化方式呈現經典作品,將傳統美學中的馬扎燈系列與塔燈將融入意大利展廳空間;聯合Magazine into推出可持續生長的研究報告,重新看待“建筑之光”與“柔性力量”。
蔡烈超工作室成立于2014年,扎根杭州,以“可持續設計”與“創新思維”為核心理念,跨界產品、裝置、展覽及策略領域。其作品以嚴謹邏輯融合詩意表達,曾獲德國紅點獎、Wallpaper*設計獎等國際認可。
Shero蝴蝶椅重構掌扇
李冰琦
“蝴蝶是眾多女神的化身,同時也象征著自由、美麗和破繭成蝶的重生;而掌扇則代表著尊貴與權力。由此兩者的結合創造出了這件設計——“Shero”,意為每一位破繭成蝶的“她”都能成為自己的英雄,大膽悅己,不被定義。”
4月7日至13日,米蘭設計周·中國周主題展覽之一的“2025華人新勢力ADI設計博物館聯展”將在意大利ADI設計博物館舉辦。
設計師李冰琦攜代表作“Shero蝴蝶椅”參展,其作品以傳統煥新為核心,將中國傳統元素與現代設計語言融合,展現東方美學的當代活力。
“Shero蝴蝶椅”靈感源自中國傳統掌扇與蝴蝶意象。椅背由圈形結構組成,以一條金屬線條串聯靠背與腿部承重結構,兼顧功能與視覺整體性。
設計突破古典元素“沉重繁復”的刻板印象,以簡約流暢的線條、模塊化造型及輕盈質感,傳遞活潑時尚的風格,讓傳統輕松融入年輕人生活。
該作品已獲美國MUSE繆斯國際創意金獎、American Good Design鉑金獎等四項國際大獎。
印度刺繡裙靈感吊燈
韓篤一
韓篤一在Alcova Milano展出的《Celestial Manual》大吊燈聚焦手工工藝的價值。
吊燈形似展開的印度傳統刺繡婚禮裙(lehenga),以柔和的橙色色調象征從空白布料至完整服飾的創作周期,圓形結構暗含印度藝術與哲學中的神圣意象。
作品由Shakti Design Residency與印度設計師Tarun Tahiliani合作完成,旨在技術主導的時代重拾手工之美,致敬服裝工匠的精湛技藝。
結 語
從符號挪用走向文化轉譯,從形式創新邁向價值重構,中國設計師正在米蘭設計周上書寫新的敘事篇章。
他們的作品既是東方智慧的當代表達,也是對全球設計議題的深度參與。
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以創新思維回應生態危機、文化融合等時代命題,為中國設計的國際化提供了更具深度的實踐樣本。
文、編輯:海帶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外灘TheBund
/ /
/ /
/ / /
/ / /
/ / / /
/ / /
特別企劃
外灘 X AIGLE/ /
/ /
/ / /
/ /
/ / /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