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伍素文 廣州報道
4月10日,廣東省新聞辦與省教育廳舉行新聞發布會,正式發布廣東推進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落地的“兩素養1綱要”方案(以下簡稱“2+1”方案),明確中小學校的人工智能教育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廣東此次在全國率先提出中小學師生人工智能素養框架,明確了具體化的三級指標,為全省中小學教師系統提升人工智能素養提供了指引。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面對“AI+教育”的新氣象,師資問題卻備受關注。據了解,在推進人工智能賦能基礎教育過程中發現,部分教師存在“技術恐慌”或“工具依賴”現象:有的對AI技術了解不足,難以有效整合教學資源;有的過度依賴智能工具,忽視學生認知能力的培養。
在廣東“2+1”方案中,教師素養框架正是基于這些問題,針對性地提出了相應的人工智能素養。
據了解,廣東在全國率先提出中小學師生人工智能素養框架,明確了三級指標,進行了具體化描述。尤其是教師素養框架,從意識理念、技術能力、教育應用、專業發展以及社會責任五大維度分別回答了智能時代教師的職業使命、必備能力與責任擔當,為全省中小學教師系統提升人工智能素養提供了指引。
在師資保障上,廣東“2+1”方案還強調,將加強對人工智能教師職前職后一體化培養,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和學校通過公開招聘、人才引進、轉崗培訓等方式充實人工智能課程的教師隊伍。
事實上,針對廣東省中小學教師人工智能素養培養,近年來廣東省教育廳持續加大工作力度,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包括統籌2025年“新強師工程”專項資金預算安排,重點支持廣州市、清遠市清城區、華南師范大學、廣東第二師范學院等教育部認定的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試點單位,推進人工智能、大數據、云平臺等新技術與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深度融合。
組織開展中小學教師數字素養省級培訓,推進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的廣泛應用,提升中小學校長運用智能技術治理學校的能力和教師運用網絡數據分析開展精準教學的能力,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促進自身專業發展。近三年來,組織開展中小學教師數字素養提升省級培訓4460人。
發揮名師示范帶動作用,從推動人工智能賦能教與學改革、帶動骨干教師的專業發展等6方面著手,面向全省遴選了303個智慧教育名師團。支持和開展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支持的教學管理、教學模式創新、教學評價改革、教學行為改進等實踐與研究,提升教師人工智能素養。充分發揮名師團隊的示范輻射作用,通過傳幫帶的方式,帶動青年骨干教師人工智能素養提升,輻射教師專業發展。
廣東省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朱建華表示,接下來,廣東將在“十五五”規劃中進一步加強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一是組織開展智能教育領航名校長名教師示范培訓,培養一支具備智能教育意識和素養的骨干校長和教師隊伍;二是組織人工智能教師全員培訓工作,幫助教師掌握人工智能基本原理和前沿應用,推動教育教學模式的創新與變革;三是加強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促進人工智能和教育教學融合創新,助力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