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藝術的殿堂里,真假往往只有一線之隔。
有人用一生追尋真跡,卻也可能在不經意間,與贗品擦肩而過。
然而,有這樣一位中國大爺,他憑借高超的繪畫技藝,竟在歐美富豪圈中掀起了一場長達十五年的“藝術風暴”。
六十三幅假畫,近十億美元的騙局,這位中國大爺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數學老師的藝術夢
事情還得從一位名叫皮埃爾的美國富翁說起。
2011年,皮埃爾正深陷離婚官司的泥潭,家中的名貴字畫需要估值后進行財產劃分。
他滿心以為那幅在拍賣會上高價購得的油畫,至少能保住自己的部分財產,然而,當鑒定結果出來時,皮埃爾卻如遭雷擊,這幅畫竟是贗品!
這幅畫曾經過多人鑒定,包括專家和畫家本人的親屬,都曾為它打包票。
然而,鑒定機構卻拿出了鐵證,畫作顏料是1970年才生產出來的,而畫家早在1956年就已經離世。
隨著警方的深入調查,一個驚人的真相逐漸浮出水面,這些贗品的作者,竟是一位名叫錢培琛的中國老人。
錢培琛1939年出生于舟山,自幼便對畫筆下的世界充滿了向往。
然而,在那個追求實用、藝術不被鼓勵的年代,錢培琛只能將這份熱愛深埋心底。
他遵從姑姑的意愿,選擇了數學系,畢業后成為了一名中學數學老師。
但藝術的火焰從未在他心中熄滅,工作之余,他全身心投入到繪畫中,將自己的追求和情緒一點點繪入筆下的白紙之間。
1979年,改革開放的春風讓中國的藝術界煥發出了新的生機,錢培琛也接到了共同置辦畫展的邀請。
這次畫展大膽創新,不聚焦于人物,而是用純粹的景物來打動人。
沒想到,這次畫展竟意外獲得了成功,錢培琛也受到了許多關注,沒多久就收到了前往美國深造學習的機會。
當夢想敗給現實
然而,美國的生活并未如錢培琛所愿那般美好,他的繪畫風格和天賦在這里無人問津,生活一度陷入了困境。
為了生存,他不得不放下畫筆,做起了清潔工、洗碗工人等苦力活,當攢夠了錢想要將家人接到美國時,卻又遭遇了黑中介的詐騙,數年的辛勤工作成果化為烏有。
絕望之際,一位名叫卡洛斯的年輕人出現了,他自稱是畫廊老板,十分欣賞錢培琛的畫作,并邀請他前往自己的畫廊。
在畫廊里,錢培琛看到了莫奈和畢加索的作品,被卡洛斯的財力和背景所震撼,當卡洛斯提出想要買下他的作品時,錢培琛欣然同意。
起初,錢培琛以為遇到了自己的知己,然而,他并不知道,這一切只是卡洛斯精心設計的騙局的一部分。
卡洛斯是一名藝術相關專業的學生,他敏銳地察覺到了當時美國抽象派畫作的熱潮,決定售賣仿品賺一筆大財,而錢培琛,就是他選中的最佳人選。
錢培琛繪畫技術扎實,博學多才,仿品在未經做舊處理時就能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
卡洛斯與女友開始對畫作進行做舊處理,并偽造了一個低調的富豪作為賣家人設。
他們讓仿品來源更加真實可信,成功騙過了高檔畫廊負責人、專家和畫家本人的親屬。
第一幅作品就收獲了95萬美金的高價,而錢培琛只收到了幾千美元的報酬,藝術與金錢之間的壁壘,以一種可笑的方式對峙著。
卡洛斯憑借無懈可擊的賣家人設和天衣無縫的仿品,在歐美富豪圈中聲名鵲起,成了許多畫廊的座上賓。
而錢培琛還在勤勤懇懇地賺著8000元一幅畫的報酬,對這一切渾然不知。
十五年間,錢培琛與卡洛斯的合作從未間斷,他們的仿品賣到了私人收藏家手中、各大博物館中,甚至連華盛頓的國家級美術館中也有錢培琛的大作。
據統計,這場騙局共牟利高達近十億美元!
騙局被揭穿
然而,紙終究包不住火,皮埃爾的離婚財產分割案,意外掀開了這場蒙騙美國富豪圈子十幾年的騙局。
警方迅速介入調查,而錢培琛早已在案件爆發前回國,經過對錢培琛賬戶的查證,沒有證據表明他參與了騙局。
他更像是一個踏踏實實干活的打工人,對畫作被加工、售賣并不知情。
作為騙局主角的卡洛斯則立刻關掉畫廊,跑路回自己的老家,西班牙,根據法律,美國警方也無法追究他。
而在這場驚天騙局中,唯一落網的只有卡洛斯的女友,而她也表示自己是被迫參與,最終只被判處九個月的監禁。
這場騙局以一種滑稽的方式結尾,卻也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反思。
藝術,這個本應純潔無瑕的領域,為何會成為騙子的溫床?
或許,是因為藝術的價值往往難以量化,真假難辨,又或許,是因為人們對藝術的追求過于盲目和狂熱。
在這場騙局中,我們不難發現其中的漏洞和疑點,但為什么還是有那么多富豪和藝術家被蒙蔽了雙眼?這恐怕與他們對藝術的盲目崇拜和追求有關。
他們往往過于相信專家的鑒定和畫廊的聲譽,而忽視了藝術品本身的真實性和價值。
當然,我們也不能將所有的責任都歸咎于富豪和藝術家們,畢竟,藝術品的鑒定和評估本身就是一個復雜而艱難的過程。
需要專業的知識和豐富的經驗才能做出準確的判斷,而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各種虛假信息和謠言也層出不窮,讓人難以分辨真偽。
這場騙局雖然荒誕不經,但卻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在追求藝術的過程中,我們應該保持理性和清醒的頭腦。
不要輕易相信所謂的“專家”和“權威”,更不要盲目崇拜和追求藝術品,只有真正了解藝術、熱愛藝術的人,才能在這個領域中找到屬于自己的真正價值。
而對于那些試圖利用藝術進行詐騙的人,我們也應該給予嚴厲的打擊和制裁,只有讓他們付出沉重的代價,才能維護藝術的純潔和尊嚴。
我們也應該加強對藝術品的鑒定和評估工作,提高人們的鑒別能力和審美水平,只有這樣,才能讓藝術真正成為人類精神的瑰寶和財富。
如今,錢培琛已經回到了自己的祖國,過上了平靜的生活,或許,他從未想過自己的畫作會以這樣的方式“名揚天下”。
而對于那些被忽悠的歐美富豪們來說,這場騙局無疑給他們上了一堂深刻的藝術課,但愿他們能從中學到些什么,讓藝術回歸其本質和初心。
信息來源:
1. 從諾德勒畫廊售假丑聞中看看當代藝術界水有多深?.公關世界.2016.(18)
2.畫家錢培琛的紐約往事.方圓.2018.(06)
3.那些騙過博物館與收藏家的造假大師.中華手工.2013.(1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