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我國又舉行了“海峽雷霆-2025A”演練,此次演習不僅大大震懾了對岸某些“心懷叵測”之人,同時也彰顯出了我軍裝備的實力。
【央視公開的演習畫面】
而說到“臺海軍演”與“裝備實力”,有件事不得不提一下。
在2024年5月的時候,解放軍舉行了“聯合利劍-2024A”環臺軍演,結果互聯網上突然傳出了,臺灣方面的F-16戰機紅外“鎖定”解放軍殲-16戰機和轟-6,解放軍卻沒有反應的消息,并伴有相關照片傳播。
疑似臺島戰機“鎖定”殲-16照片
那么這些照片,到底是真是假?
疑似臺島戰機“鎖定”轟-6照片
臺島F-16和“狙擊手”吊艙
這兩張照片大概率是真的。
因為臺島方面在很早之前就開始了對自己手里的F-16進行了升級,到2023年12月的時候,臺島手里的F-16戰機就全部升級成為了F-16V型戰機。
臺島的F-16戰機
F-16V型戰機全部換裝了有源相控陣雷達,并且臺島還從美國那里引進了30多套AN/AAQ-33“狙擊手”吊艙。
通過F-16V型戰機掛載AN/AAQ-33吊艙,發現并鎖定殲-16和轟-6并不難。
AN/AAQ-33“狙擊手”吊艙
AN/AAQ-33型吊艙是一款瞄準系統,由高分辨率中頻紅外設備、激光測距設備、激光點跟蹤設備、可見光高清CCD電視攝像機等設備組成。這套設備理論上可以識別和跟蹤160公里距離上的敵機。
所以臺島方面是有能力發現殲-16戰機和轟-6轟炸機,并拍下照片的。
AN/AAQ-33“狙擊手”吊艙
臺島面臨的空軍問題
不過能發現殲-16、轟-6是一回事,有沒有能力打到殲-16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AN/AAQ-33吊艙能發現160公里外的目標,但問題是臺灣沒有能打160公里的空空導彈啊。
能打160公里的空空導彈是很標準的遠程空空導彈,但是當前臺島空中力量裝備的空空導彈全是“中距離導彈”。
殲16戰斗機
當前臺島手里最先進的空空導彈有兩款,一款是臺島自行研制的天劍系列空空導彈,另一款是美國賣過去的AIM-120型空空導彈。
1996年的時候臺島服役了天劍2型空空導彈,這款空空導彈最大射程為60公里左右。
天劍2導彈
AIM-120型空空導彈則有AIM-120A/B和AIM-120C兩個主要型號,前者最大射程是70公里,后者最大射程是100公里。
AIM-120型空空導彈
所以能看出臺島方面其實沒有能打160公里的空空導彈,臺島裝備的AN/AAQ-33吊艙能發現160公里外的解放軍戰機,但是卻打不到解放軍的戰機。
需要注意的是,臺島方面的技術儲備不足,它自己沒法生產出射程達到160公里的空空導彈。臺島要想獲得160公里射程的空空導彈,只能是從國外買。
但是不管是美國還是歐洲,都沒有國家愿意賣遠程空空導彈給臺島。
俄羅斯方面就不用多說了,歐洲方面并不愿意去觸中國的霉頭,所以也不想賣。
臺島空中武裝力量
美國方面一來考慮到臺島遲早會被大陸方面統一,自己賣先進武器給臺島,到時候這些武器被解放軍一繳獲,性能數據啥的就全被解放軍知道了。二來美國方面也并不敢太刺激大陸方面,所以只敢賣一些不痛不癢的武器設備給臺島。
與臺島只裝備中距離空空導彈相對的,解放軍現在手里裝備有射程超過200公里的霹靂-15導彈。此外還有小道消息稱解放軍已經生產了霹靂-17導彈,這款空空導彈射程能達到300公里以上。
霹靂-15導彈
所以只要臺島一天沒有裝備遠程空對空導彈,臺島在空中力量上就一天會被解放軍的打擊距離壓制。
除開空空導彈的問題外,臺島裝備的AN/AAQ-33吊艙還將面對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它需要面對解放軍手里的殲-20隱身戰機。
殲-16和轟-6被AN/AAQ-33吊艙發現很正常,畢竟這兩款戰機不是隱身戰機。
真正的問題是,解放軍在2024年5月的環臺軍演持續了好幾天,也出動了殲-20戰機,臺島方面能用AN/AAQ-33吊艙發現殲-16戰機和轟-6轟炸機,卻并沒有能拍攝到殲-20戰機。
殲-20
從這一點上就能說明殲-20是一款合格的隱身戰機,能在AN/AAQ-33吊艙面前隱藏自己。
要知道解放軍手里已經有超過200架的殲-20戰機,這款隱身戰機已經形成了足夠大的規模。與之相對的,臺島從美國那買的AN/AAQ-33吊艙只有30多套,數量不到殲-20戰機的20%。
所以臺島方面雖然裝備了AN/AAQ-33吊艙,但和解放軍的差距依舊非常巨大。
如果解放軍真的開始武統臺島,AN/AAQ-33吊艙在殲-20面前并不能取得什么優勢。
殲-20的規模巨大
AN/AAQ-33吊艙沒有鎖定戰機的能力
最后也是最關鍵的一點,那就是臺島手里的AN/AAQ-33吊艙其實也并沒有鎖定戰機的功能。
互聯網上不少“網友”稱臺島F-16戰機通過AN/AAQ-33吊艙鎖定了殲-16戰機,但AN/AAQ-33吊艙只有紅外搜索與跟蹤功能,它沒有火控數據生成能力,不能為空空導彈提供制導數據。
AN/AAQ-33吊艙沒有鎖定功能
也就是說,AN/AAQ-33吊艙本質上其實就是一臺照相機,它只能發現敵機,并為飛行員提供敵機的位置、距離等數據,并不能幫空空導彈鎖定敵機。
而且“臺島鎖定殲-16”這件事還有兩個比較有意思的小細節。
其一是臺島方面把AN/AAQ-33吊艙畫面的很多關鍵信息抹除了。
下圖是一張AN/AAQ-33吊艙拍攝戰機的完整畫面。我們能看到畫面中除了臺島方面提供照片中心的方框和十字外,還有很多其它的字符,這些字符就是該吊艙提供的其它數據。
AN/AAQ-33吊艙完整的畫面
其二就是臺方提供的照片中,戰機邊緣有白色的“亮邊”。相比較我們上方提供的照片,就會發現上圖中戰機的邊緣非常分明,沒有這種白色“亮邊”。
有明顯白色亮邊
這種白色“亮邊”其實是一種用軟件對圖像進行增強的特征。至于什么情況需要用軟件對圖像進行增強呢?那當然是距離過遠,無法拍攝到清晰的圖片了。
再聯想到臺島提供照片抹除畫面信息的情況,我們不難猜出這背后是什么原因。
當大陸方面展開環臺軍演時,臺島需要發布“鎖定殲-16”的照片,于是讓掛載著AN/AAQ-33吊艙的F-16V戰機升空。
臺島F-16
但臺島的F-16V戰機又不敢距離解放軍戰機太近,于是遠遠的拍攝了一張照片,然后拿著照片開始宣傳“自己鎖定了殲-16戰機”。
信息來源:
【1】環球網·《代號“海峽雷霆”出手就是重錘猛擊 對臺軍演熱點回應》
【2】觀察者網·《臺軍全部F-16升級為F-16V》
【3】上觀新聞·《為什么臺軍的“數軍機”通報中,從來沒有殲-20?》
【4】界面新聞·《臺灣F-16戰機將配備“狙擊手”先進瞄準吊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