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雙一流”建設動態調整的背景下,新一輪高校增選備受矚目。作為國內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風向標,“雙一流”增選不僅關乎學科實力與科研水平的比拼,更折射出國家戰略需求與區域發展的深層關聯。南京工業大學憑借其突出的學科優勢、強勁的科研創新能力以及鮮明的產學研融合特色,正成為本輪增選的熱門候選院校。
南京工業大學作為首批國家“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2011計劃)牽頭高校和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高峰計劃A類建設高校,其學科布局展現出跨學科融合的鮮明特色。該校覆蓋工、理、管、經、文、法、醫、藝、教九大學科領域,其中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斬獲A等級,材料科學與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獲評B+等級,學科精度甚至超越部分傳統“雙一流”高校。
更值得關注的是,該校化學、材料科學、工程學3個學科躋身ESI全球前1‰,7個學科進入ESI前1%,2025年ESI綜合排名已躍升至全球500強,位列中國內地高校第58位。這一成績在非“雙一流”高校中尤為亮眼,尤其是材料化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等8個國家級科研平臺的支撐,為其科研轉化和學科競爭力提供了硬核保障。
對于高校來說,一流的師資隊伍是高校科研創新水平人才培養水平和競爭力的重要體現,無論是資深學術權威還是中青年拔尖人才亦或是教學名師,他們都是高校建成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關鍵因素。
南京工業大學現有教職工3300余人,擁有高級職稱人員1600余人,其中兩院院士10人、第八屆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國家級人才205人次,國家級高層次人才團隊15個,省部級重點高層次人才433人次,省部級重點高層次團隊45個。
這里有中國化工教育一代宗師時鈞院士,有提出了“堿集料反應”的混凝土材料研究領域巨擘唐明述院士,有“頂天立地”做研究的歐陽平凱院士......“創新之道,唯在得人”越來越多的南工大教師和校友相繼走入院士名人堂,彰顯了南京工業大學沖擊“雙一流”的深厚底蘊與實力。
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是衡量一所高校社會貢獻與科技產出的重要標準,也是“雙一流”建設成效評論的關鍵指標。南京工業大學擁有雄厚的科研實力,非常重視科技成果的轉化。“十三五”以來,學校科研項目及成果獲各級各類獎勵500余項。
受江蘇省委省政府委托,南工大聚焦化工重點產業鏈需求,成立全國首家化工本質安全研究院,獲批應急管理部“工業互聯網+危化品安全生產”首批重點實驗室。
針對江蘇化工產業結構亟待重塑等問題,該校已連續5年開展“服務江蘇化工轉型發展專項行動”,為全省化工安全環保整治提升攻堅行動提供技術服務,積極助力產業綠色化轉型發展,產生了千億級經濟效益和顯著社會效益。
目前,南工大正以引進高層次人才、建設重點實驗室、建立重大科研平臺等方式
帶動學科發展,向下輪“雙一流“發起沖刺,“雙一流”建設動態調整的競爭機制不僅激發了高校爭創一流的干勁,也為國內高等教育發展注入活力,促成國內高等教育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大好局面,期待這所被寫進規劃、寄予厚望的潛力派“雙非”沖出重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