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革命的事業當中,無數先烈為了革命的勝利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其中在抗日戰爭中職務最高的烈士當屬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
左權是軍中的年輕將領,他曾經在海外留學,回國之后為革命做出了許多貢獻,深受毛主席的信任。然而在一次面對敵人的包圍時,左權為了帶領戰士們突出重圍,最終倒在了戰場之上。
得知左權犧牲后,毛主席專門為其立了一條規定,一直延續至今也沒有改變。
為保護戰友英勇犧牲
1937年,32歲的左權擔任八路軍副總參謀長,當時許多人都反對讓年輕的左權進入軍隊的領導高層。毛主席卻認為左權能力出眾且革命意志堅定,是一個很可靠的戰士,于是力排眾議堅持這個決定。
很快左權就迎來了表現的機會,1941年日寇七千余人準備進攻我軍的兵工廠,為此還專門派出空軍轟炸我軍的補給線,打算一舉摧毀我軍的后勤線路。因此守住兵工廠就成為了我軍的重中之重,一旦兵工廠失守,前線的戰士們將會面臨缺少槍支彈藥的問題。
奉命于危難之間,中央將這項艱巨的任務交給了左權,接到任務之后左權立刻來到前線鼓舞士氣。他告訴眾戰士不要退縮,利用好地形優勢,攻守兼備的堅守陣地。隨后日寇就開始發動了瘋狂的進攻,左權臨危不懼的指揮戰士們與日寇血戰。
經過了八個晝夜的拼搏,我軍最終守住了兵工廠,趁著敵軍撤退之際,左權還指揮戰士們一鼓作氣拿下了黎城。在取得輝煌戰績的同時,部隊的傷亡僅僅只是日寇傷亡數的六分之一,以最小的代價取得了最大的勝利。
到了1942年5月23日,八路軍迎來了真正的考驗,當時日寇為了消滅太行山根據地的抗日武裝,開始對當地進行了大規模的掃蕩行動,更是派出了數萬精銳進攻太行山。彭老總立刻就此事與眾人進行商討,大家一致同意立刻進行轉移,保存革命的種子。
但是想要在短時間內完成轉移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八路軍在當地已經經營了許多年,很多的重要物資和文件都無法立刻進行移動。為了能夠加快速度,部隊當晚就立刻出發,爭取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戰略轉移。
只是要轉移的物資實在是太多了,部隊的行進速度十分緩慢,每天只能夠走二十多公里。面對這樣的情況左權十分擔心,按照這樣的速度日寇很快就會追上來,屆時我軍將會面臨極大的危險。
左權的擔心很快就到來了,2天之后日軍的飛機已經抵達了我軍的上空,日軍的部隊也從四周圍了上來。此時大部隊已經順利轉移,但是總部機關卻還沒來得及撤退,面對如此困境左權主動提出要幫助總部機關撤離,讓彭老總先突圍出去。
雖說彭老總萬般不愿意留下自己的戰友,說了很久都不愿離去,最終左權讓警衛員將彭老總帶走,自己與戰士們一起面對危險的局面。當時總部機關正在撤退,左權果斷率領自己的警衛員掩護領導組織撤退,期間與日寇展開了激烈的戰斗。
最終總部機關順利突出了包圍圈,而剛掩護完彭老總的警衛員也回來了,他勸左權趕緊撤離戰場。然而左權拒絕了這個請求,他表示還有戰士沒突圍出來,自己要和戰士們奮戰到最后一刻。
就這樣,左權與警衛連的戰士們一同抵抗日寇,一直到八路軍的所有主力部隊全部順利撤離。左權眼看任務已經完成,于是就下令撤退,不成想在撤退的過程中,一顆炮彈落在了左權的身旁。
當時左權的第一反應不是閃躲,而是高聲呼喊提醒其他戰士“臥倒”,然而等戰士們起身的時候,他們已經看不到左權的身影。眾人喊著參謀長,但是卻一直沒有等來回應,最終戰士們發現左權已經在炮火的襲擊中犧牲了。
彭老總得知左權犧牲的消息后,內心悲痛不已,決心要為左權報仇。后來彭老總得知當時的那批日寇在一個縣城里擺酒席,于是就派出了八路軍偽裝入城,等日寇放松警惕之時全部擊殺,告慰了左權的在天之靈。
當時喪心病狂的日寇還將左權從墳墓里挖了出來,拍下照片之后登在了報紙上,試圖借此來打擊我軍的士氣。彭老總憤怒之余立刻就予以了回擊,將縣城當中擊殺的日本兵全部掛在城墻上,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
后來左權犧牲的消息傳到了延安,毛主席聽后流下了傷心的淚水,在他看來左權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將來必將會在革命的事業上大放異彩。如今卻倒在了日寇的炮火之下,甚是可惜,周總理更是給予了左權極高的評價,認為他是我黨的楷模,左權的犧牲是巨大的損失。
兩位偉人都對左權給出了高度的贊揚,足見左權在軍中的能力與地位,左權獲得如此重視并非偶然,他的革命之路散發著耀眼的光芒。
刻苦上進的軍事天才
左權出生于一個貧困的家庭,但是他從小就十分聰明,在學習方面有著極高的天賦。中學畢業之后左權就考入了著名的黃埔軍校,就讀期間左權十分刻苦,由于兒時見識過了社會的腐朽黑暗,因此左權更加認真學習,立志要改變中國落后的現狀。
期間左權認識了宋時輪,在宋的介紹下做左權接觸到了馬克思主義思想,在以學校優等生的身份畢業之后,左權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由此走上革命的道路。參加革命之后,左權表現十分活躍,左權的努力也被黨組織看在了眼里。
之后左權就被派到了蘇聯的莫斯科中山大學進修學習,和鄧公還是同學。來到了莫斯科之后的左權并沒有松懈,他深知自己此行的任務十分繁重,于是就開始不斷學習蘇聯先進的軍事思想,在這個過程中左權逐漸成長為一位優秀的將領。
很快左權就在莫斯科畢業了,回國之后的他就擔任紅軍的軍長,當時正值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左權率領部隊與國民黨反動派展開了激烈的對抗,來到前線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觀察地形,很快他就利用地形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在左權的精密部署之下,敵軍的師長落入了我軍的包圍圈當中,經過激烈的戰斗之后,我軍成功殲滅敵軍,還生擒了敵軍的師長。左權在此戰中嶄露頭角,他在軍中的威望也開始逐漸提升。
于是在1934年,左權升任紅一軍團的參謀長,長征開始之后左權就指揮紅軍先鋒在前面為大部隊開路。當左權進入廣東的時候,有一些土匪和軍閥勢力對紅軍進行阻撓,左權為了加快進軍速度,沒有和這些勢力進行糾纏。他選擇用阻斷敵人交通要道的方式,不戰而屈人之兵,順利進入廣東。
紅軍進入廣東之后也沒有停下腳步,立刻快馬加鞭的往目標貴州進發,很快部隊就抵達了貴州的劍河地區。當時部隊的前方就是戰略要地施秉城,左權的部下認為此時人困馬乏,應該原地駐扎休整,待到恢復元氣之后再一舉拿下施秉城。
然而左權卻有不同的看法,在他看來現在就是拿下施秉城的最好時機,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最終左權率領戰士們成功拿下了施秉城,敵人還不知道發生了什么,紅軍的隊伍就已經兵臨城下,左權也順利完成了前面開路的任務。
此后左權的身影經常出現在最困難的戰事當中,但無論面對如何緊急的情況,左權都依舊會抽時間和部下一起開會,總結和研究及接下來的軍事部署。
而且左權平時也會經常和戰士們一起討論戰術,這不僅拉近了和干部們的距離,同時也讓許多干部接受到了他的軍事思想,讓其他人的軍事水平也有所提高,而他則可以集思廣益,不斷提升軍事指揮能力。
此外左權還十分善于鼓舞士氣,每當開完會之后他都會在戰士們面前高呼勝利,為的就是讓戰士們時刻都能夠保持激昂的斗志。左權不僅僅是個戰術大師,在戰略方面也同樣出色,瓦窯堡會議結束之后,左權就積極推動統戰路線。
為此他在在擊敗了國民黨反動派的軍隊之后,總會將所有俘虜的人員和物資全部歸還,為的就是能夠團結國民黨軍隊,攜手共同抗日。事實證明他是對的,兩黨在抗日戰爭時期實現了第二次國共合作,全國建立起了民族統一戰線。
不過一開始蔣介石卻并沒有真心想合作,在紅軍抵達陜北之后,蔣介石就開始對根據地發起進攻。在這危難之際左權接到了中央掩護主力渡河的任務,左權開始進行周密的部署,他先帶著一小支部隊繞到敵人的身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了一處戰略要地。
隨后左權的部隊又日夜兼程地奔襲了70多公里,迅速占領了紅軍渡江時的必經渡口,為紅軍打開了渡江的缺口。在成功掩護紅軍主力部隊撤離之后,敵人開始對我軍發起猛烈的進攻,左權臨危不亂,鎮定地指揮著戰士們防守陣地,最終擊斃一千多敵軍,迫使敵人退兵。
經此一役紅軍成功在陜北站穩了腳跟,蔣介石也深知想要剿滅我軍并非易事,最終促成了兩黨共同抗日,期間左權的出色表現起到了重要作用。正是左權多次在關鍵時刻起到的作用,毛主席和周總理才會如此器重他,毛主席在左權犧牲之后還專門為他立了一條規矩,至今沒有改變。
毛主席特別指示延續至今
左權犧牲之后,山西遼縣的百姓們都十分悲傷,為了紀念左權為人民做出的貢獻,上萬群眾紛紛請愿將當地改成“左權縣”。毛主席也能夠體會群眾的心情,懷著對左權的緬懷之情,毛主席同意了這一請求。
1942年9月18日,左權縣正式成立,在場的居民無不激動不已,解放軍也開始向眾人發表了一番激動人心的演講,隨后數百個左權縣的青年加入到了革命的隊伍當中。正是由于這個英雄般的名字,當地的人民懷著極高的革命熱情,繼續完成了左權未竟的事業。
然而如此有紀念意義的名字卻在1958年面臨整改,當時中央在七屆二中全會上表示,無論什么地方都不能夠以領導人的名字命名,目的是為了掃除個人英雄主義。而左權縣也不可避免地要面臨改名,當山西省委發布了這一消息之后,當地的人民群眾開始沸騰了。
就在左權將軍當年犧牲的麻田地區,人民紛紛走上街頭反對改名,其中還有許多是當年曾經參加過革命的老紅軍,大家都十分懷念左權將軍。當地政府一開始也只是對人民進行勸導,希望他們可以理解政府的決定。
一些老紅軍最終選擇忍痛接受了這個決定,但是有20多名老紅軍卻是說什么也不能夠接受,因為他們當年正是左權將軍的部下。如果沒有當年左權將軍的貢獻,就沒有他們的今天,因此他們斷然不能接受改名的決定。
為此其中5人還親自找到了省委請求撤銷這一決定,但是省委也表示這是中央的決策,他們也沒有辦法做主。隨后5人就打算前往北京,打算找到毛主席當面陳述自己的請求,于是經過一路上的顛簸終于來到了北京。
幾人來到北京之后,發現原來還有許多當年在太行山戰斗過的老同志,他們都懷著一個共同的目標來到這里,隨后眾人就一起發起請愿。他們先是找到了當年的縣委書記以及太行山區委書記,希望他們能夠為此事費心。
但是他們得到的答復和山西省委給出的如出一轍,紛紛表示這是中央的決策,自己也是無能為力。其實也可以理解,畢竟作出決定的是中央,如果擅自違反中央的規定就等同于違抗命令。眾人眼看沒有辦法了,只能夠將所有的希望放在毛主席的身上。
然而當時毛主席卻不在北京,而且工作人員也表示主席工作繁忙,不便接待。眾人眼看著就要無功而返了,他們打算讓隊伍中的席元華出面,此人當年曾經擔任過八路軍總部的警衛連連長,和中央的一眾領導人有過交集。
于是席元華來到北京之后就找到了彭老總,彭老總對于眾人的來訪并不感到意外,而且還熱情的招待了這些曾經為革命事業做出過貢獻的老同志。次年的3月19日,彭老總和楊尚昆等領導人在中南海接見了眾人,曾經一起扛過槍的同志多年后再見也是感慨萬分。
不過席元華等人也沒有忘記此行的目的,彭老總聽完之后再次拒絕了眾人:“這是中央的集體決定,現在全國的許多地方都進行了整改,希望你們能夠理解,我十分體諒大家的心情。”連彭老總都這樣說了,眾人不免露出了失望的神情。
就在此時有一位戰士突然表示,既然現在要改名字,為什么當初又要叫左權縣呢?彭老總本人當年還親自為左權寫了一篇碑文呢。聽到這里彭老總一時間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席元華則表示現在群眾的反映很激烈,希望老總能夠多加考慮。
聽到這里彭老總也贊成了眾人的觀點,于是他撥通了毛主席的電話,他表示自己努力嘗試一下,不保證一定能成功。只是當時沒能夠撥通毛主席的電話,眾人再一次失望地回到了住所,不過幾天之后事情就迎來了峰回路轉。
彭老總在中南海突然接到消息,主席表示不用改左權縣。原來是朱老總將此事告知了毛主席,毛主席聽完事情的經過之后十分欣慰,他沒想到人民群眾至今還如此懷念左權將軍。于是毛主席表示:“既然人民不愿意改,那就不改了,之后就保留左權縣吧!”
于是左權縣的名字就一直保留到了今天,即便是很多地方都已經改了,但是左權縣就像一座豐碑一樣,一直佇立在當地。人民群眾在面對改名決策時表現出來的態度,足見當年左權將軍在當地的功績,能夠讓人民在多年之后依舊懷念他。
而毛主席的決定也是尊重人民群眾的選擇,面對這個自己曾經的愛將,毛主席也決定保留下這個縣名,讓以后的人民都能夠記住當年左權作出過的貢獻。
左權將軍多次在八路軍面臨困境的時候挺身而出,在他的革命路上一直都兢兢業業的默默奉獻,這些功績都被黨和人民看在眼里。毛主席的決定和人民的反映成功讓左權縣保留了下來,黨和人民永遠都不會忘記左權將軍曾經的豐功偉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