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國這次賺麻了,基建狂魔中國給其建了一個大橋,誰知僅開通當天就狂賺12億,眾國家傻眼,尤其是印度不相信,因為本來孟加拉國最先找的是他們,還豪擲了300億,結果都沒人干,沒想到讓中國接手了。
孟加拉國不就是建個橋,怎么引得二十多個國家,紛紛搖頭走人,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兒?
其實別的國家建個橋,沒什么大不了的,可孟加拉國卻是不一樣,因為他們建橋的環境實在太差了,孟加拉國是個跟中國、印度相鄰,卻十分貧窮且落后的國家。
孟加拉國的國土面積有14.76萬平方公里,但是國家卻有1.7億人,人口分布十分密集,這一點跟印度很相似,但卻沒有印度經濟發達。
用人滿為患來形容孟加拉國是非常具體的,而在如此窮困的條件下,孟加拉國肯定也是想要做出一番改變的,于是一個念頭涌上心頭,那就是要想富先修路。
顯然孟加拉國,以本身的能力來做這件事,是不太現實,于是孟加拉國豪擲了300億人民幣,在全球進行招標,要建造一座大橋。
如此高的投資,剛開始還是有許多國家想要躍躍欲試的。
可去當地進行視察一番之后,他們都紛紛搖頭拒絕,尤其是印度直言,沒有國家能完成這件事情。
這又是為何呢?雖說孟加拉國一窮二白,可既然費如此大勁兒,肯定是誠意滿滿的。其實這也不怪二十多個國家望而卻步,因為孟加拉國確實是條件太差勁了。
雖說國土面積有14.76萬平方公里,可是能夠利用的卻很少,幾乎有85%的國土面積,都是低于12米的,別說建造大橋,就連修路都很困難。
孟加拉國可是有著“千河之河”的稱號,地理位置又很特殊,地處恒河的中下游,還是所謂的沖積平原。這就會有什么情況出現呢,每當到了雨季時節,只要是下雨,其河位就會暴漲。
這樣的話,橋梁基礎就容易遭到沖刷,還沒建成一半,可能就會被破壞掉,這就很為難施工人員,每次都需要進行額外加固。
最后的最后,成本是大大提高的,除此之外孟加拉國國內不僅有恒河,還有布拉馬普特拉河等,且國家就位于這兩大河沖積而成的三角洲上,是世界上河流最稠密的國家。
所以水網如此密布的情況下,就會在每次下雨之后,造成河道淤積的情況,對橋梁樁基礎施工造成干擾。
這對其他國家,尤其是印度來講,是個很費時間成本的工程,因此首先被這惡劣的地理環境給擊退了。
即使是有著300億的投資,也打動不了他們。可在這千難萬難的時刻,還是中國出手,主動攬下了這個工程。
孟加拉國賺麻了,豪擲300億來建一座大橋,卻不料各國紛紛搖頭,表示真沒這個膽子,最后只有號稱基建狂魔的中國迎難而上,接下這個重擔!
孟加拉國正好處在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交界地帶,所以一年到頭來地震活動有些頻繁,這又是一個技術難題,那就是要將橋梁設計成抗震標準的。
總之,在孟加拉國建一座大橋可不是什么簡單容易的事情,為何中國敢接下這個重擔,為此都付出了什么艱辛呢?
根據孟加拉國的要求,建造的這座大橋,是要連接馬瓦鎮和簡吉拉鎮的,位于帕德瑪河道之上,當我國團隊進行了實地考察之后,也確實感到了一股無形的巨大壓力。
總的來看,孟加拉國確實是地質條件比較復雜,自然環境也非常差的,這也是為何其他國家,按照先前的經驗,給出的建造套路模版都不管用,于是我國團隊打算重新制定一個設計方案。
切身根據孟加拉國的情況,進行設計。第一件事,就是將原先要修建單層混凝土矮塔斜拉橋的設計給放棄掉,最后采用了雙層鋼桁梁橋的方案。
為何要如此做呢?不得不佩服我國團隊的細心,因為使用鋼桁梁橋的話,投入的成本是很低的,一大部分的構件都能提前進行預制,工期也比較短,對孟加拉國來說能夠大幅度減輕財政壓力。
帕德瑪大橋的雙層結構也是很有特點的,上層是高速公路,下層是客貨鐵路,大大提高了出行效率。
而在具體建造的過程中,中國團隊也是十分不易的,面臨著眾多難題,但最后都一一解決了,且還提出來了各種創新性的設計。
像是帕德瑪河床,位于恒河中下游經沖積而成,所以足足覆蓋了厚度高達數十米的淤泥層,若是按照以往的操作,使用常規樁基的話,是很難來穩定支撐橋梁結構的,所以松軟淤泥土質和地基是一個大難題。
但這也難不倒我們的中國團隊,動用大腦創新采用了鋼管樁技術。
什么是鋼管樁技術呢?就是將長度超過100米的鋼管,先打入河底,之后再往里注入混泥土。最后一個能增強橋墩抗洪能力的微型承重平臺就形成了。
當時,我國團隊為了確保大橋的穩定性,用集體智慧結晶,專門采用了10度傾斜角的辦法,將鋼柱給打了進去,卻不料,此舉被印度知曉之后,竟然嘲諷我國的橋建“歪”了。
所以沒見識真的很可怕,而與此同時,我們都曉得,孟加拉國是個亞熱帶氣候的國家,常年氣溫都在30攝氏度左右,有時候接連幾天的酷熱,很容易導致金屬部件,在高溫下被銹蝕,為此,中國團隊也破解了這個難題,研發了耐熱防水噴漆,對焊接工藝進行了改進。
如此一來,鋼梁對接的誤差,就在能在10毫米之內,不會因為熱脹冷縮,致使結構變形。
孟加拉國,本豪擲300億來建橋,偏偏印度嘲笑,這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誰知當基建狂魔中國出手后,僅開通當天過路費破億!
在孟加拉國首都達卡的西南方向,大約四十公里外,那里有一座由中國人建造,全長7.8千米的大橋巍然聳立著。
這座大橋就是孟加拉國豪擲300億,而得來的帕德瑪大橋,當地人也稱其為“夢想大橋”!
在中國人將這所大橋建成之前,帕德瑪河是孟加拉國最洶涌的河流之一,生活在河兩岸的居民們,因為這條大河,出行十分不方便,長久以來只能隔離河相望。
出行的話只能靠擺渡船,但每一次都要耗費數小時的時間,且遇到雨季時節的時候,乘船渡河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情。
而當中國不辭辛苦,耗費八年時間建設,克服了眾多技術難關以及提出了眾多創新想法后,終于帕德瑪大橋建造成功了。
2022年6月25日,在通車儀式的當天,孟加拉國的總理哈西娜熱情現身,近萬名群眾們,更是走上了大橋歡呼慶祝,因為有了帕德瑪大橋,兩岸的居民們就不用花費數小時的時間渡河,只需要10分鐘就能完成這件事,節省了時間和金錢。
就在通車的當天,過路費直接破億,總理哈西娜笑得都合不攏嘴,因為這座橋,每年能夠為孟加拉國國內的生產總值貢獻1.23個百分點,且還能使其國家的貧困率降低到0.84個百分點。
為何中國能迎難而上,接下這個重任,除了我國基建狂魔的身份之外,更重要的是帕德瑪大橋,是“一帶一路”的共建項目。
對中國的意義重大,當別的國家望而卻步,解決不了技術難題的時候,中國能出面且盡全力破局。
在建設過程中,孟加拉國本地的混凝土質量,其實是不達標的,最后中國團隊想盡辦法,開始自己調配新型的混凝土配方。
最后發現,當往其中添加減水劑和增稠劑之后,是能夠極大減輕材料重量的,且提升抗壓的輕度,如此一來就能適應孟加拉那松軟地基的承重要求。
帕德瑪大橋不僅僅是一座出行便利的橋梁,還是促進沿線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工具。通車首年,單單只是過路費,收入就達到了1.87億美元,孟加拉國賺麻了。
為何孟加拉國如此感謝中國,就是因為在別的國家都不愿意幫助他們的時候,是中國出面,為其建造了一個新地標,用一座橋,來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質量,改善了居民們的出行水平。
還為當地人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提供了近150萬個工作崗位,孟加拉國此后也不用處處看印度臉色,求他們幫助,畢竟中國站出來,能抵得上幾個印度的能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