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時而生,因需而建,國家在“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生命健康等交叉領域。
自2021年,一批頂尖高校根據自身優勢打造交叉學科。其中,部分985高校,直接開設多達9個交叉學科學位授權點,實實在在地站在了國家戰略的風口上。
在交叉學科的建設上,北京科技大學自然也是思路清晰且行動迅速。前不久,該校舉行了前沿交叉科學技術研究院、未來技術學院、未來芯片關鍵材料與技術集成創新中心揭牌儀式。
這場科技盛宴釋放一大信號:無論是學科交叉、人才培養還是科研攻關,北科大都在以新速度前進,為學生搭上交叉學科的 "高速列車" 鋪就了黃金賽道。
縱觀北京科技大學的發展歷程,交叉學科既是其傳承“鋼鐵搖籃”精神的新載體,也是應對全球科技變革的戰略選擇。
從1952年匯聚六校礦冶系科的基因,到如今構建跨學科領域的發展,北科大始終把響應國家需求作為一生的必修課。北科大打破材料、信息、能源等12個學科壁壘,組建跨學科創新團隊,重點突破極端環境材料服役、智能系統與裝備、能源資源綠色循環等前沿領域。
近些年來,“生化環材”常因人才培養與市場脫節、就業門檻高等問題而被討論,甚至并稱為“四大天坑”。但隨著新能源、新材料、綠色環保、生物制造等一批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成為“風口”,學科交叉培養成為新趨勢。北科大的碳中和科學與工程便是依靠“材料”和“環境”打配合不斷“出坑”,刷新了大眾對于傳統學科的看法。
該校的碳中和研究院構建了 “本碩博貫通 + 校企雙導師”的培養模式,開設《大國鋼鐵》課程,邀請寶鋼、首鋼等龍頭企業首席專家參與教學,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家國情懷,該課程被評為國家級“課程思政”示范課。
此外,該校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在第十九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碳中和研究院碩士研究生姜懿宸、李浩澤同學分別作為團隊負責人帶領隊伍榮獲特等獎2項,碩士研究生曹元波同學帶領隊伍榮獲二等獎1項!在這種多學科融合發展下,北科大的學生實力也在一步步提升。
在推動學科交叉與產業融合的同時,北京科技大學積極搭建國際學術交流平臺。去年的11月,由中國金屬學會碳中和分會主辦、北京科技大學與遼寧材料實驗室承辦的“2024碳中和前沿會議”在北京召開。
各個地方的工程院院士、相關企業的領導、高校及研究機構的領導齊聚一堂,圍繞低碳煉鐵與氫冶金、再生金屬材料高質化利用、碳交易市場與碳資產管理等七大主題展開深入研討,通過院士論壇、技術路演、校企簽約等創新形式,上演了一場場思維碰撞的 "跨界盛宴”。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北京科技大學正以交叉學科為“催化劑”,加速構建“基礎研究 - 技術創新 - 產業應用”的創新鏈,為建設科技強國貢獻更多的北科大智慧。對于25屆的考生而言,這既是時代賦予的“黃金機遇期”,更是檢驗真才實學的“黃金機遇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