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神來之筆!”粟裕在接到一封電報之后,發出了如此贊嘆。
粟裕是軍中與林彪齊名的戰神,他曾經在多場重要戰役中展現出極強的指揮能力,能夠贏得粟裕的贊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1948年7月,蔣介石在我軍的豫東攻勢結束之后,計劃固守長江割據南方。
蔣介石將防御重點放在了徐州地區,建立起了一條堅固的防線,粟裕對此提出了關于淮海戰役的作戰計劃。毛主席得知后在計劃中改了四個字,粟裕看完后贊嘆不已,并且在之后的淮海戰役中嚴格執行,最終取得了戰役的勝利。
毛主席修改了哪四個字?此番改動對之后的戰局造成了怎么樣的影響?
殲滅黃維兵團 占得淮海先機
淮海戰役爆發之后,蔣介石命令黃百韜兵團前往徐州支援,在我軍的戰術配合之下,黃百韜兵團被我軍包圍在了碾莊地區。剛開始時黃百韜兵團還打算通過堅守戰術,等待友軍的支援,為此他們修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誓要堅守陣地。
我軍很快就對其發動了進攻,戰斗打響之后黃百韜兵團很快就招架不住,當時我軍針對敵人的固守采取了相應的戰略部署。先是攻擊敵人最薄弱的位置,然后再拿下敵人的中心,在這一部署下我軍開始在夜間展開行動。
當時我軍趁著夜色不斷開挖戰壕,很快就挖到了敵人的防御陣地前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來到了敵人的面前。當時黃百韜兵團的100軍和44軍實力相對較為薄弱,分布在陣地的西南部,我軍選定這兩支部隊作為重點進攻的對象。
11月17日晚上我軍開始發起進攻,短短兩天時間敵軍這兩支部隊就全軍覆沒了,其他部隊同樣損失慘重。我軍見狀決定乘勝追擊,于19日向碾莊發起總攻,僅僅用了一個晚上就大獲全勝,黃百韜兵團被全數殲滅。
黃百韜自知無力抵抗,于是就帶著剩余的部隊逃到了附近64軍陣地,打算繼續進行抵抗。然而64軍也同樣不堪一擊,在我軍持續兩天的進攻下,很快土崩瓦解,此時黃百韜眼看走投無路,選擇舉槍自盡。
隨著黃百韜的自殺,此前毛主席提出的“首殲黃百韜兵團,完成中間突破”的作戰目標也順利完成,此戰是淮海戰役中旗開得勝的一仗,為之后的戰役勝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我軍取得淮海戰役第一階段勝利之后,南京的蔣介石開始坐不住了。
蔣介石命令徐州剿總的杜聿明率領部隊離開徐州南下,企圖保留一部分殘余的部隊繼續頑抗,然而杜聿明也逃不過和黃百韜一樣的下場。杜聿明的軍團在我軍11個縱隊的追擊圍堵下,很快就被包圍在了河南陳官莊附近,30萬國軍成了甕中之鱉。
1949年1月6日,我軍向杜聿明集團發起總攻,僅用了4天時間就將杜聿明集團徹底消滅,活捉了杜聿明。另一邊的黃維兵團也是窮途末路,原本前往支援黃百韜兵團的黃維被我軍困在了南坪集,很快就被我軍徹底消滅。
隨著淮海戰役的勝利結束,我軍總共殲滅了國軍5個兵團,22個軍56個師55.5萬人。此戰過后南京門戶大開,解放戰爭的進程也大大加快,各國軍方紛紛對淮海戰役表示贊嘆,即便是英美的高級將領都對此戰贊不絕口。
消息傳到蘇聯之后,斯大林忍不住夸贊淮海戰役是一場奇跡,隨后還讓蘇聯駐中國大使羅申前往我軍學習淮海戰役的經驗。羅申找到了淮海戰役的指揮官粟裕,粟裕在淮海戰役中的表現十分亮眼,他對此戰的勝利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
在粟裕看來,淮海戰役能夠順利進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毛主席將他電報里面的四個字改掉了。這在粟裕看來是“神來之筆”,日后的粟裕每每想起都贊嘆不已,而毛主席對此卻沒有十分在意,淡泊名利的品德更令人敬佩。
不僅如此,毛主席還多次在公開場合夸贊粟裕的軍事才能,在接見蒙哥馬利元帥時,毛主席就說粟裕是最會打仗的。那么當初毛主席改掉了哪四個字?為何這四個字會對淮海戰場有著如此大的影響力?
粟裕告訴羅申,當時自己將淮海戰役的作戰計劃寫好,然后用電報發給了毛主席。毛主席看完之后,就將其中的“首戰兩淮”改成了“首殲黃團”。短短四個字的改動,就改變了粟裕第一階段的作戰目標,為接下來的淮海戰役點明了方向。
當時的粟裕也只是按照毛主席的指示進行作戰,他也沒想到這個改動將改變整個淮海戰局,將最初的小戰場打成了一個大戰役。那么毛主席當初為何會提出“首殲黃團”的作戰目標?淮海戰役的爆發的背景又是怎么樣?
“小淮海”變大戰役 毛主席神來之筆
1948年8月,國軍在豫東戰役中被我軍擊敗,蔣介石為了挽回敗局,命令黃百韜組建兵團駐守在隴海線東段的新安鎮。此地戰略位置十分重要,關系到了海州到京杭運河的防守任務,足見蔣介石對黃百韜的重視。
濟南戰役爆發之后,蔣介石又命令黃百韜率兵前往山東支援。黃百韜正準備出發的時候,濟南被我軍順利解放,無奈之下黃百韜只能夠重新回到了新安鎮駐守,山東戰場的失利也讓蔣介石開始重視淮海地區的戰略部署。
黃百韜、邱清泉、李彌、孫元良四大兵團集合淮海,60萬大軍駐守著徐海交通線,將山東和蘇北解放區的聯系切斷,我軍無法從淮海地區繼續南下進攻。于是一個以徐州為中心,從鄭州到連云港的防御戰線就此形成,蔣介石對這條防線給予了厚望。
要渡過長江南下解放中國,就必須要突破淮海防線,淮海戰役的作戰計劃開始逐漸浮現在了華東野戰軍司令員粟裕的腦海當中。為了突破蔣介石的部署,粟裕想出了在第一階段派遣蘇北軍團攻占兩淮,收復寶應等地,然后派遣三個縱隊進攻連云港等的作戰計劃。
隨后粟裕就將整套計劃用電報發給了毛主席,毛主席接到電報之后立刻給華野回電,表示自己同意粟裕的作戰計劃,認為進行淮海戰役十分必要。與此同時毛主席還將計劃中的“首戰兩淮”改成了“首殲黃團”,這個改動也成為了整個淮海戰役的關鍵。
當時毛主席剛好得知黃百韜兵團駐扎在新安鎮,他意識到了黃百韜兵團將是此戰的關鍵,于是就告訴粟裕淮海戰役的首個作戰任務,就是殲滅黃百韜兵團。毛主席此舉有著重要的考量,因為黃百韜兵團所在的戰略位置以及部署是國軍的重點。
當時黃百韜兵團屬于敵軍主力的右翼兵團,位于京杭大運河的東邊地區,此地只有黃百韜一支孤軍突出駐守。如此一來黃百韜兵團就成為了敵軍中最容易突破的區域,側翼突破了就能夠從周圍切入敵軍陣地。
黃百韜兵團所在的位置山地較多,有利于我軍對其實施切割包圍,更好進行圍殲。而且一旦黃百韜兵團被消滅,徐州地區就失去了一道重要的屏障,如此一來整個戰場的形勢就會有一個極其重要的轉變,我軍也能夠牢牢控制戰爭的主動權。
此外黃百韜兵團作為敵軍的主力部隊,一旦陷入包圍必然會吸引其他敵軍的支援,如此一來我軍就能夠實現“圍點打援”的戰術,牽制住敵人的其他部隊。在消滅了黃百韜兵團之后,我軍就能夠順利進入兩淮地區,打通整個華東地區的交通,我軍就能夠隨時進行南下作戰。
雖說黃百韜兵團實力強勁,麾下足足有五個軍24萬人,但是其內部并不統一,派系之間的矛盾十分嚴重。當時的黃百韜兵團當中,分布著中央軍、川軍、粵軍、東北軍和西北軍,各部隊之間的聯系較為松散,十分利于我軍的逐個擊破。
而黃百韜兵團所在的新沂地區,剛好就在我軍的山東解放區和蘇北解放區之間,兩個方向都被我軍控制。因此華野部隊的后勤力量和人員彈藥等各方面都十分充足,戰斗力更為強悍,以上都是毛主席作出這個指示的重要基礎。
事實證明毛主席的決策是正確的,如果一開始只是按照粟裕的作戰計劃,進攻兩淮地區,可能會順利達成目標,但是并不能夠實現“牽一發而動全身”。經過毛主席的修改之后,通過黃百韜兵團成功吸引到了其他敵軍,最終實現了淮海戰役的全面勝利。
毛主席的前瞻性和大局觀令人敬佩,粟裕在接到了毛主席的命令之后,立刻就在山東曲阜召開軍事會議,商量怎么樣實現殲滅黃百韜兵團的作戰計劃。就在眾人進行激烈的討論時,毛主席又發來了一份電報,這份電報為粟裕提供了新的作戰思路。
聲東擊西實現包圍 黃團被困插翅難飛
毛主席特別起草了一份《關于淮海戰役的作戰方針》,在指示當中毛主席特別提到了要集中優勢兵力,消滅黃百韜兵團,然后在完成對中堅的突破。面對人數眾多的敵軍,毛主席認為應該要用兩個縱隊對付敵人的一個師,用6至7個縱隊消滅敵人的三個師。
此外徐州地區有著多個敵軍兵團駐守,而且彼此之間的交通十分便利,一旦相互支援勢必會給我軍造成很大的麻煩。對此毛主席提出了自己的作戰思路,將部隊分成兩半,用一半以上的兵力牽制前來支援的敵軍,剩下的全力對付黃百韜兵團。
毛主席擔心光靠華東野戰軍一支部隊打可能會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于是毛主席又加派了中原野戰軍參加淮海戰役,于是劉帥和鄧公的部隊就加入到了戰場。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戰役正式開展,東路的華野蘇北軍團3個縱隊從連云港南下,通過隴海線之后迂回包抄黃百韜兵團。西路的華野山東兵團3個縱隊則直接正面進入徐州地區,迅速占領了徐州東部和北部的大片區域。
另外華野的兩個縱隊配合中野從西北方向逼近徐州,粟裕本人親率大軍從臨沂南下,兵鋒直指徐州。華野和中野如此大動干戈,目的就是要制造攻打徐州的假象,所有部隊聲勢浩大的逼近徐州,僅有幾個縱隊是包抄黃百韜兵團,將真正的戰略意圖隱藏了起來。
此舉確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國軍的將領全部都被這一假象所迷惑,就連蔣介石都誤以為我軍的戰略目標就是要拿下徐州。不明真相的蔣介石立刻命令黃百韜馳援徐州,于是黃百韜兵團就開始迅速向徐州方向靠攏,如此一來就落入到了我軍的包圍圈當中。
就在黃百韜兵團出發之時,我軍立刻開始對其展開行動,各縱隊迂回穿插,迅速切割敵軍,很快就將黃百韜兵團包圍在了碾莊。此時蔣介石才反應過來,原來我軍真正的戰略意圖是要拿下黃百韜兵團,進攻徐州只是一個偽裝。
為了穩住局面,蔣介石命令黃百韜兵團一定要堅守陣地,同時命令周邊地區的部隊迅速前往支援黃百韜。蔣介石命令距離最近的李延年和劉汝明兵團北上支援,隨后又將河南的黃維兵團調到了淮海戰場,更是命令徐州“剿總”立刻出兵支援黃百韜。
各部隊開始緊急前往碾莊,徐州“剿總”也派出了邱清泉和李彌兩大兵團馳援黃百韜,兩軍在先進的美式裝備下,朝碾莊快速進發。邱、李二人甚至揚言要在三天之內突破我軍的包圍圈,和黃百韜在碾莊勝利會師。
如此一來,毛主席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戰略順利實現,通過對黃百韜的包圍,成功調動了淮海戰區的大量敵軍加入戰場,給了我軍一網打盡的機會。面對眾多敵軍的到來,我軍早已經根據毛主席的指示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為了阻擊邱清泉和李彌兵團,華野出動了八個縱隊,在天寒地凍的環境當中鑄造起了一條30公里的鋼鐵防線。任憑敵軍如何狂轟濫炸,我軍就是沒有讓敵軍前進一步,貫徹“人在陣地在”的作戰理念。
我軍發揮自身的優勢,經常在夜間發動對敵人的反擊,憑借頑強的戰斗意志多次與敵人拼殺,反復爭奪陣地。敵人雖然憑借強大的火力一步步前進,但是每前進一步都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而且每天僅僅只能用極其緩慢的速度前行。
最終在我軍的堅守下,邱、李二人在13日到22日的10天時間里僅僅前進了不到20公里,即便是在黃百韜兵團已經被殲滅時,邱、李兵團距離碾莊仍有足足20公里。如此一來邱、李一路的威脅就被我軍順利解除,另一邊的李、劉兵團同樣舉步維艱。
為了抵御李延年和劉汝明的兵團,毛主席在11月9日到11日的三天時間里,一直在指揮劉帥和鄧公的中野進行抵抗。毛主席認為必須要先拿下宿縣,切斷徐州和蚌埠的聯系,如此一來有利于我軍抵抗李、劉兵團。
于是中野就集中兵力,用三天時間拿下了宿縣,順利完成了毛主席的指示。李、劉兵團由此失去了北上支援的路線,只能夠正面與我軍的防御部隊進行作戰,支援的速度也大大降低,最終只能夠和邱、李兵團一樣無法及時支援黃百韜,這一路的威脅也被解除了。
最后就是黃維兵團的支援,為了阻擊敵軍,中野派出了兩個縱隊進行阻擊,在敵人還沒開始行動之時就迅速占領各處防御重地。黃維兵團從河南出發之后,一路上遭到我軍的節節阻擊,支援的速度也被大大降低。
11月15日中野兩個縱隊先于黃維兵團占領了安徽蒙城,此地是黃維兵團支援的必經之路,可以說黃維兵團這一路的威脅也基本解除。此時黃百韜兵團距離被殲滅只是時間問題,蔣介石眼看幾路大軍都被我軍擋了下來,將所有希望寄托在了黃維兵團上。
蔣介石多次電令黃維兵團加快支援黃百韜,黃維無奈之下只能夠強攻蒙城,以求用最快的速度到達碾莊。如此一來我軍就看到了殲滅黃維兵團的機會,用誘敵深入的戰術,成功將黃維兵團包圍在了南坪集。
黃維兵團被包圍之后,蔣介石所有支援黃百韜的計劃全部失敗,而且不僅黃百韜兵團要被我軍消滅,黃維兵團也在不久的將來獲得和黃百韜兵團一樣的結局。此次戰斗除了取得淮海戰役第一階段的勝利以外,也為第二階段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戰果,離不開毛主席的高瞻遠矚和大局觀,難怪粟裕在戰役結束之后會夸贊毛主席此舉是“神來之筆”。
結語:
毛主席是出色的軍事家,解放戰爭的勝利離不開毛主席的貢獻,淮海戰役的勝利就是最好的例子。即便是“戰神”粟裕也對毛主席贊嘆不已,正是有了毛主席的小改動,才成功將敵人的大量部隊拉入戰場,為加快解放戰爭進程有著重要意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