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桂芳,今年六十有一,是個再普通不過的退休老太太。兒子李明結婚十年了,兒媳婦小敏,年輕漂亮,腦子也靈活,就是心眼太細,計較得很。我這人吧,沒啥文化,也不太會說話,但這十年來,我是越活越明白,親情這東西,一旦標了價,就不值錢了。
事情得從十年前說起。
那年,李明帶著小敏第一次上門吃飯。那天我記得清清楚楚,頭一回見未來兒媳,我心里高興得很,雞鴨魚肉一桌子,燉的燉炒的炒,忙活了一下午。吃飯的時候,小敏挺拘謹的,一口一個“阿姨”,我聽著不是滋味,但想著還沒過門,也就沒說什么。
吃完飯,小敏坐在沙發上看手機,我招呼李明進廚房幫我洗碗。我邊洗邊小聲問他:“你媳婦咋還喊我‘阿姨’呢?你看她媽來咱家,我不也得叫一聲‘媽’?”
李明撓撓頭,說:“媽,人家說了,改口得給改口費,最起碼得八百。”
我一聽,差點沒把手里的碗摔了:“八百?咋不去搶啊?我那時候改口,一分錢都沒要。”
李明笑著勸我:“現在不興那一套了,人家小敏說,不是錢的事,是個儀式感。”
我當時氣得不輕,但也不好說啥。后來婚禮上,我還是硬塞了個紅包給她,八百塊整。想著她總該改口了吧?結果她還是一口一個“阿姨”,我臉都僵了。
從那以后,她就像是把“阿姨”刻進嘴里了,不管在哪,逢人就喊我“阿姨”。哪怕孩子出生了,她帶著孫子來我這住,張口閉口還是“阿姨”,我這個當奶奶的,活活讓她喊成了鄰居大媽。
我忍了十年。
這十年,我幫著帶孩子,小家伙一歲多就我一把屎一把尿伺候大的。她出去上班、旅游、聚會,孩子一扔就是一天,有時候連個電話都不打。我喂飯、換尿布、講故事、哄睡覺,哪一樣不是親奶奶的活?可她倒好,孩子學說話的時候,她在旁邊一個勁兒教:“叫媽媽——叫爸爸——叫阿姨——”
我那時候心里就像吞了蒼蠅一樣難受,但想著一家人和和氣氣最重要,也就咽了。
直到前幾天,我徹底爆發了。
那天是我生日,家里熱熱鬧鬧請了幾桌親戚朋友。小孫子都快七歲了,聰明伶俐,就是嘴皮子不咋甜。小敏穿得花枝招展,一手牽著孩子,一邊笑著對來人說:“來,跟阿姨打個招呼,叫聲‘老太婆’。”
我當時站在廚房門口,聽得清清楚楚,一時間天旋地轉。老太婆?我辛辛苦苦把他帶大,連個“奶奶”都沒撈著,還變成“老太婆”了?
我抹著手走出來,聲音都顫了:“小敏,你剛教孩子叫我什么?”
她愣了一下,然后笑著說:“哎呀,老人家嘛,孩子調皮,開個玩笑。”
我看著小孫子,他一臉認真地喊我:“老太婆,我想吃炸雞。”
我心頭“哐”地一下,炸開了鍋。親戚們都愣著看我,我眼淚都要憋出來了。
“你們也太欺負人了吧?我一個當奶奶的,被你叫了十年‘阿姨’,如今孫子開口就喊‘老太婆’?我到底做錯了什么,連個名分都得不來?”
小敏撇撇嘴,李明在一旁也尷尬得低頭喝水。我氣得當場扔了圍裙:“今天開始,這孩子我不帶了!你們誰愛管誰管!”
親戚們都勸我:“桂芳,別氣壞了身子,為了孩子嘛,忍忍也就過去了。”
我冷笑一聲:“忍?我忍了十年了,現在連個‘奶奶’都沒了,還讓我忍?不行,我不忍了!”
那晚我把自己的衣服都收拾出來,把家門反鎖,從此不再搭理兒子一家。李明打電話來求我:“媽,小敏她沒惡意,就是有時候說話不中聽,你別往心里去。”
我回了他一句:“她那八百塊的改口費,我早就給過了,是她自己不愿改口,現在孩子也學壞了,我這奶奶當得太窩囊,不當也罷。”
后來,我搬去了老姐妹介紹的一家老年公寓,那里有會跳舞的,有愛唱歌的,還有一起打麻將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沒人叫我老太婆,只有人叫我“李姐”、“芳姐”,聽著比“阿姨”“老太婆”暖心得多。
前兩天,李明帶著小孫子來看我,小家伙這次倒乖得很,走進來就怯生生地喊:“奶奶……”
我愣了一下,心里泛酸,又有點說不出的舒服。但我沒笑,只是淡淡地說:“怎么不喊老太婆了?”
李明臉一紅,小敏也難得沒開口。我招呼他們坐下,給孩子拿了塊蛋糕,笑著說:“奶奶這名字,可不是白喊的。”
從那以后,小孫子見我就甜甜地喊“奶奶”,而小敏……她還是時不時叫我“阿姨”,但我不在乎了,反正她不住我心里,孫子的那一聲“奶奶”,就夠我暖上半輩子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