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張萍和老伴王建國退休了。兩位老人在市郊有套兩居室小房,雖不大,但種點花草、遛遛鳥,生活悠閑。可女兒王倩剛生孩子,沒人帶,倆老人一合計,把小房租出去,搬到城里女兒家?guī)兔Ш⒆印?/p>
“媽,等我們手頭寬裕了,就請保姆,你們也能歇歇。”王倩當時滿臉歉意。
“哪兒的話,親孫子,我們帶著也開心。”張萍笑呵呵地說,心里想著幫女兒是應該的。
可女婿李強一開始就不怎么熱情,總板著張臉,吃飯時不說話,孩子哭兩聲就黑著臉說“吵死了”。
張萍勸自己:“這孩子可能性子悶,日子久了,處處就熟了。”
可六年過去,感情非但沒熱絡,反倒冷冰冰的。
“媽,小磊又發(fā)燒了,我明天還得開會,您辛苦點帶他去趟醫(yī)院吧。”王倩電話里急得不行。
“行行行,我現在就穿衣服準備,別急。”張萍邊接電話邊往屋里走,王建國在一旁嘆了口氣:“你看看,六年了,我們這是在過啥日子?”
“閨女也不容易。”張萍嘴上說得輕巧,眼里卻浮著一層疲憊。
她和老伴六年來幾乎沒出過遠門,外孫小磊出生起的每一頓飯、每次感冒、每次開家長會,都是他們倆在操心。
而李強呢?上班一走一天,回家就埋頭刷手機,話不多,笑更少。有時候張萍炒了他愛吃的紅燒肉,李強也只淡淡說句:“還行吧。”
張萍不求感激,可再多的心血都換不來一句溫暖的話,她心里也漸漸起了疙瘩。
那天周末,一家人坐在飯桌上,王建國難得發(fā)了話:“小李啊,這些年我們老兩口也不容易,年紀大了,想著是不是明年起就不帶孩子了,房子租約快到期,我們想搬回去住。”
“回去?那孩子誰帶?”王倩一愣。
李強沒抬頭,“請保姆唄,帶孩子又不是爸媽的義務。”
話一出口,屋里頓時安靜下來。
張萍手里的筷子啪地掉在桌上,王建國臉一拉,怒道:“我們沒義務?你住的這房子是我們當年拿出首付買的!孩子從出生到現在的每一頓奶粉錢,都是我們退休金貼出來的!你一句‘沒義務’就能全抹了?”
王倩也傻了:“李強,你這話也太——”
“我說的是實話!”李強這才抬起頭,臉上一副“我就這么說了怎么著”的神情,“岳父岳母能幫是情分,不幫是本分,難不成我還欠你們的?”
王建國氣得手直抖:“好,好!既然你說我們沒義務,那也就別怪我們了。房子,我們不租了,要收回來自己住。這孩子,從明年開始,我們不管了,你愛咋咋的!”
“爸……”王倩想勸,卻又說不出口。
張萍心里翻江倒海,一晚上沒睡。她想起這些年為這個家做的事,一樁樁一件件,自己都記得清清楚楚,可李強這句話,就像一盆冷水把她一身熱血全澆滅了。
第二天一早,張萍去房屋中介解除了租約,又到王倩家收拾了幾件衣服就走了。
“媽,你真不管了?”王倩眼圈紅紅的。
“我們年紀大了,也想過點清靜日子。你們年輕人,有年輕人的生活。”張萍輕輕拍了拍女兒的手,“媽不是不心疼你,但咱得有個界限。你老公的話,我記下了。”
幾個月后,王倩家請了保姆,孩子也上了幼兒園。可事事不順心,保姆換了仨,孩子鬧騰得厲害,李強開始抱怨王倩,“你爸媽也真是,說不帶就不帶,一點家庭責任感都沒有。”
王倩反問他:“你那天說‘沒義務’,你以為我爸媽是機器啊?不該歇歇?”
李強沉默不語。
那年春節(jié),王倩帶著孩子回了一趟爸媽那兒,小磊一見外婆就撲過去:“姥姥我想你了!”
張萍眼眶一紅:“姥姥也想你,可姥姥也有自己的生活呀。”
飯后,小磊抱著她不撒手,張萍一邊哄孩子一邊抬眼看著女兒:“倩倩,有些事,做父母的可以忍一時,可不能忍一世。你要記得,家是相互體諒,不是一個人犧牲。”
王倩點點頭,抱著母親哭了。
那一夜,李強第一次主動打來電話,說了句:“爸媽,之前我說話太沖了……我錯了。”
王建國“嗯”了一聲,淡淡回道:“知道就好。”
從那以后,李強變得沉穩(wěn)了許多,開始分擔家務,也開始主動和岳父岳母交流。
生活啊,有時候不是誰欠了誰,而是要明白——感情需要經營,尊重和感恩,是最基本的道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