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在上班和上香之間,我選擇了“上墻”——體驗了一次攀巖。
之前,對攀巖的了解來自紀錄片《徒手攀巖》,一個美國人徒手攀登酋長巖的故事。不過那離我太遙遠了。最近關注到攀巖,是在巴黎奧運會上,伍鵬以4.77秒奪得攀巖速度賽亞軍。5秒不到,毛肚都還沒涮好,就登頂了,真是太酷了。于是種草了這項運動。
現在,終于有機會體驗一盤。清明時節,風和日麗,跟著028.C的騎行隊伍,踩著單車,穿過大半個成都,來到位于南三環附近的丘山攀巖館。
·騎友們浩浩蕩蕩向攀巖館進發 圖?028.C
攀巖館超乎想象的熱鬧,像一個五顏六色的游樂場。我們在吧臺領了絲襪,去更衣室換攀巖鞋。套上絲襪,發現攀巖鞋不夠了,需要等。
更衣室里,散發的特有氣味,讓我想起小時候去旱冰場,等待取旱冰鞋的場景(或許這就是人類的通感吧)。換上鞋,感覺有點硌腳。教練說,正常,畢竟是“墻上的芭蕾”嘛。頓時,腦中閃過電影《殺死比爾》中,女主穿的那雙鬼冢虎鞋,作為平替似乎也不錯。
對于極限運動,裝備非常重要,小則影響成績,大則有礙安全。攀巖褲子最好是有彈性的運動褲、登山褲,不要穿太緊的褲子。據說有人爬到一半褲子裂了,懸在空上,內心掙扎:是放棄路線社死,還是堅持到頂再社死?(最終快速滑下來,捂著屁股狂奔更衣室。)
·攀巖館內部
盡量也不要戴帽子,尤其是新手,帽檐很容易碰到安全繩。指甲也要剪短,攀巖時手指需用力摳巖點,長指甲易斷裂或傷到甲床。然后是熱身。劇烈運動前必須熱身,這是常識。
一切準備就緒,就進入主題:?難度攀巖和抱石(它們組成了巴黎奧運會攀巖全能項目)。難度攀巖在高度10-25米的大巖壁上進行,通過繩索進行保護,攀巖者攀爬至頂端完成路線。?抱石在沒有繩索保護的狀態下,攀登不超過5米高的巖壁。采用海綿墊或充氣墊作保護。
·教練在做難度攀巖動作示范 圖?028.C
先體驗?難度攀巖。從難度最低的路線5.8開始,這是一條垂直路線?。教練示范了一遍系安全繩、手法、腳法等,讓大家輪流上。第一個就點到我。我也不帶怕的,套上安全繩,如梯云縱輕功附身,迅速到頂。這難度簡直小菜一碟,暗暗為自己的天賦高興。
·體驗者在攀爬難度最低的5.8路線?(綠色)
到頂后,聽到教練喊:“松手,跳下來!”什么?跳下來?我懷疑聽錯,向下看,差點嚇暈。教練繼續喊:“不要看,直接跳!”我不敢相信,這么高怎么跳?硬著頭皮原路返回,返到三分之二,才松手跳下去。
“有保護繩栓到的怕啥子嘛。”教練說,“這個運動就是讓你克服內心的恐懼感。”
不過第二次就不怕了,直接閉著眼睛往下跳,像一個英勇的傘兵穩穩降落在地。再一次為自己的天賦高興。于是挑戰更高難度的路線5.10A(世界最高難度為5.15D)。
·體驗者在攀爬難度5.10A路線?(粉色)
一個冷知識:巖點顏色代表不同的難度,全球并無統一標準。比如紅色在某館可能是V3,在另一館可能是V5,全憑設定者決定。
巖館定線員常給路線起奇怪名字,比如“前任的心”(難點超級滑)、“老板畫的餅”(看著能爬,實際根本抓不住)、“周五下班”(起步容易,越爬越難,最后崩潰)。眼前的5.10A叫“我是小魚豬”(卡哇伊,很容易征服的樣子),5.10C叫“天黑再動手”(月黑風高,小心失手)。
5.10A稍微有點難度,還是挑戰成功了,只是下來以后小臂酸痛。作為一個健身人士,對此很敏感。因為小臂肌肉是健身的“鍛煉死角”,平時很難練到。所以,攀巖和健身練出來的肌肉,是不一樣的。如果在巖館看到一個挺胸抬頭、肌肉發達的人,他可能是從健身房過來串門的。
·疑似“攀巖高手” 圖?028.C
如何一眼發現一個攀巖高手?有人總結,一看發型:男性中長發,散亂又有動感(比如乞丐式發型);女性馬尾,強者必備。二看體型:精瘦,脖子前探,有點小駝背,腿部肌肉線條明顯。三看神態:穿個睡褲,一言不發,目不斜視的,V8+段位跑不了。
在巖館,常有小孩哥碾壓成年人的場面:一群肌肉男在V3路線掙扎時,旁邊的小學生像猴子一樣嗖嗖爬完,回頭問:“叔叔,要幫忙嗎?”甚至還有掃地僧大爺,平日默默掃地,某天突然換上攀巖鞋,輕松完成一條高難度路線,驚煞眾人。
·線路難度表
?難度攀巖似乎沒有遇到太大挑戰,抱石卻難度陡增。但我更喜歡抱石,更有攀巖的感覺,而且也很燒腦,因為那些五顏六色的巖點都是經由專業人員設計過的。所以,當你開始嘗試攀巖,第一步絕不是埋頭猛爬,而是要先學會讀線,根據自己的身體條線、能力水平,思考最適合自己的那條路線和動作技巧。
抱石很容易受傷(攀巖保險理賠最多的就是抱石跌落)。教練不斷提醒大家,防止下跳時摔傷。雖有危險,但很刺激,巖壁下站滿了躍躍欲試的人。突然聽到人群喊:“加油!只差一步!”一個女孩正在爬一條高難度路線,快到頂了,但找不到下一個巖點。
于是大家集體指導:“試試換右腳,左手反肩!”當她挑戰成功,全場爆發出熱烈的掌聲。這波助攻,著實有點溫暖。難怪有研究發現,單位時間內,抱石帶來的抑郁水平下降,比單純體育鍛煉更為顯著。
·安全的跌落姿勢 圖?028.C
因為是徒手,抱石更考驗力量與技巧。教練說,核心收緊,腿部發力,帶動身體,像猴子那樣蕩起來。在入門的V2路線,第一個動作就把我難住了:雙手摳住巖點,腿部發力橫跳,類似街頭健身的高難度動作“人體旗幟”。
教練示范了幾次,我腦子學會了,身體依然像秤砣,無論如何蕩不起來。看來脫離了繩索,根本沒法爬。此刻,我終于認清了自己的“天賦”,就是沒有天賦。
因為騎了車,又爬了墻,感覺有點累,坐下來休息,但心有不甘,不斷復盤問題在哪里。我想,可能是核心沒有收緊。只有收緊核心,氣沉丹田,爆發力才出得來。曾經,一個健身教練教過我腹式呼吸,他說用這個方法,可以獲得一個穩定的核心和下盤。于是,我開始調整呼吸,吸氣,吐氣,收肋骨,吸氣,吐氣,反復多次。
·教練在做抱石動作示范
確實,呼吸是運動中最容易被忽視的“隱形技術”,錯誤的呼吸方式不僅會限制運動表現,還可能引發傷病。腹式呼吸不僅能夠增加供氧量,還能提高耐力、緩解恐懼,在攀巖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呼吸對了,再難的線路都不是事。
復盤完,再次挑戰。一塊褐色巨石擋住了我的路線。上下左右都試探過,還是無解。仔細觀察這塊巨石,像挪威的“勇氣石”,嵌在兩片懸崖之間。我用手托在巖石底部,下意識地深吸一口氣,慢慢吐氣,收肋骨,繼續深吸一口氣,慢慢吐氣,收肋骨……轟,巖石被推開了,彈出兩米遠。 啊!我激動地喊:教練,我成功了!
一個機靈醒來,原來是睡著了。看來實在是又累又困。有點不好意思,于是假裝很清醒,去前臺辦了一張卡,準備下次再戰。
·攀巖館內的小貓 圖?丘山攀巖
攀巖之所以迷人,除了多巴胺的分泌,還有忘我的沉浸體驗:高度的專注、清晰的目標、即時的反饋等,都能帶來一種“心流”狀態。攀爬過程中,當你全身心地關注自己的腳下和頭頂,生活的煩惱就在空中飄散了。這時候,“每個人身體里都有一群蝴蝶,帶著你飛起來。”
腎上腺素激增帶來的強烈興奮,很容易讓人“上頭”。教練告誡,新手還是悠著點,首次攀巖控制在1小時以內,間隔休息、補水。
有人因太過興奮連續攀爬,第二天手指都握不住筷子;還有攀巖“后遺癥”,逛超市時把貨架當巖點,不自覺地研究貨架結構:“這個縫隙能塞手指,那個凸點可以踩……”
● ● ●
編輯丨Rain
未標注圖源丨Rain
CONTACTS
找到小都
微信公眾號丨YOU成都視頻號丨新浪微博丨APP
YOU成都小程序丨YOU在場小程序丨YOU在場小紅書
合作添加微信號
YOUCHENGDUDU
· 歡迎把小都分享給更多的朋友哦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