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嬉笑怒罵,皆是文章”,這在創造了唐朝浪漫主義巔峰的李白身上體現得特別明顯。
其他詩人在作詩作詞的時候,或者是喜或者是悲又或者是憂傷恐懼,真正將“罵”也入了詩的人很少,但是李白卻有很多用于“罵人”的詩,譬如這一首《嘲魯儒》。
從題目中可以看到這是李白為了嘲笑魯儒而寫的一首詩。
所謂“魯儒”并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儒生,專門指代那一些迂腐不知變通的書生,那是李白在737年到740年左右的時候,搬家到了東魯這個地方居住,結果因為“行事輕佻”而受到了某個魯儒的嘲諷,于是李白寫下了這首詩:
魯叟談五經,白發死章句。
問以經濟策,茫如墜煙霧。
足著遠游履,首戴方山巾。
緩步從直道,未行先起塵。
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
君非叔孫通,與我本殊倫。
時事且未達,歸耕汶水濱。
這首詩看上去全詩不帶臟字,但是卻成為了罵人的經典,被后人們認為是千古絕唱。
在這首詩以后,再沒有人能夠將罵人寫成如此生動的詩,因為這首詩用詞特別的精準,而且還直接瞄準了對方的現實弱點,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實在是太扎心了”。
一開篇說魯儒一輩子都在讀儒家經典,一開口都是“五經”中的句子。
所謂五經就是《詩》、《書》、《禮》、《易》、《春秋》,是儒家必讀的經典,儒生們哪怕是日常交流也一定要運用到這些經典上的句子,以此來展現自己的博學。
但是在問到經世濟民策略的時候,儒生們卻啥都答不上來,只是作出一幅云里霧里的樣子。
頭上戴著方巾,腳上穿著遠游的鞋子,緩緩走在平坦的大路上,還沒有走過來便已經帶起了漫天的塵土,秦朝丞相李斯早就看不起你們這些儒生。
你們完全不懂變懂,與我完全是兩類人,根本就不可能建功立業,你們還是回到家中種地要好一些。
不得不說這實在是太扎心了,李白用語言構建出了一幅譏誚意味極其濃厚的肖像漫畫,并且結合事實有力地論證了魯儒們的無能與傲慢自大。
首先從他們的日常習慣入手,熟讀儒家經典,但是遇到事情卻不知處理的無能;
其次從他們的動作神態入手,更是直接將這種傲慢無能體現得淋漓盡致;
隨后又結合歷史事實,告訴儒生說你們已經落伍了,是被時代淘汰的人,最后進行定論,你們這些人不可能成功還是回家吧。
雖然說是在罵人,但是卻邏輯縝密,語言也極為精煉,并且還運用到了歷史典故,讓聽到的人固然是會氣得七竅生煙,但是卻也無可奈何。因為無從反駁,只能自己悶頭生氣。
李白不愧是詩仙,哪怕是罵起人來也絲毫不露粗鄙市井之態,哪怕是在很生氣的狀態下依然顯得很是文雅,他也因此而開創了“文罵”的這一形式,為后世罵人提供了許許多多相對優雅的范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