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號特朗普突然宣布暫停加稅90天,美股直接沖上天。這事看著突然,其實早有預謀——美國扛不住了。
中國和歐盟已經開打,再有國家跟上,美國怕是要被關稅壓垮。但有意思的是,特朗普只對“沒動手”的國家暫停,中國和歐盟這些“硬茬”照加不誤。這招玩得真絕,直接暴露了美國的老底:對中國太依賴了!
你細品,美國超市里七成手機、家電都是中國造。要是中國真斷供,美國老百姓日子可就難熬了。蘋果公司想把生產線搬越南,結果發現零部件還是得從中國買,完全替代?至少得等三五年!
特朗普這招啊,就是想看看越南、墨西哥、印度能不能頂上中國留下的空缺。但現實太骨感,越南的紡織產能最多補15%的缺口,剩下的窟窿誰來填?美國智庫算了筆賬,要是沒了中國商品,老百姓每年得多掏1200億,每家多花900美元——這可不是鬧著玩的!
再想想特朗普當初打貿易戰有多囂張,2018年喊著“關稅讓中國屈服”,結果被打臉打得啪啪響。中國立刻反擊,比如對美國大豆加稅,直接讓農場主損失上百億,這才有了后來中美“休戰”。
更狠的是,中國通過“一帶一路”跟東南亞、歐洲搞合作,2022年東盟已經取代美國成為中國最大貿易伙伴?,F在美國可慘了,既要對付中國的反制,還得防著加拿大、墨西哥這些國家聯合告狀。最近這倆國家一起告美國關稅“不公平”,特朗普這下可好,不得不找臺階下。
接下來這90天成了關鍵期。美國要搞清楚三件事:一是其他國家的商品能不能替代中國;二是老百姓能不能扛住漲價;三是把工廠搬出去要花多少錢。波士頓咨詢算過,要是把制造業全搬離中國,企業成本要漲20%-30%,還得等五到七年才能完成?,F在美國通脹率還在5.6%,要是關稅再推高物價,那老百姓可不得炸鍋?
最后這90天會怎么收場?分析機構說特朗普可能有三種選擇:第一,發現替代不了中國商品,只能延長暫停期或者談條件;第二,繼續卡住半導體這些關鍵領域,但放松對普通商品的關稅;第三,硬剛到底,但搞不好全球供應鏈都得崩潰。
最近美國和歐盟達成“鋼鐵協議”,說明他們正試圖用局部妥協緩解壓力。不過中國要是繼續擴大電動車出口優勢,美國怕是得被迫調整策略。
這場鬧劇其實給全世界提了個醒:貿易戰沒贏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警告,全球貿易摩擦已經讓今年經濟增長率少了0.5個百分點。
德國汽車業的例子最典型,歐盟對美國加稅導致車企損失20億歐元,而美國對歐盟鋼鋁加稅反而讓自家鋼鐵價格暴漲40%,最后還是消費者買單?,F在越來越多國家轉向區域合作,比如《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成員已經擴到15國,開始挑戰美國主導的貿易體系。
說到底,特朗普的90天暫停,更像是給自己找退路。表面強硬,實則心里清楚——美國供應鏈和中國已經深度捆綁,想“脫鉤”代價太大。
未來的貿易戰可能不會全面爆發,但局部摩擦還會繼續,畢竟美國政府得給選民交代。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場關稅戰已經讓全球經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