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先云 劇照
熟悉我國近現代史的朋友,對蔣先云這個名字應該不會陌生。被譽為“天生就是人中龍鳳”的他,曾在毛主席介紹下入黨、參加革命并以入學考試第一名的成績考入黃埔軍校。
在黃埔軍校的歷史上,蔣先云不僅以從入校到畢業,所有考試永遠第一的成績書寫了一段佳話,更是以畢業之后在東征、北伐等數次戰爭中的不俗表現,成了黃埔畢業生中的一個傳奇,一顆熠熠閃耀的明星。
時任黃埔軍校校長的蔣介石雖然一再對他拋橄欖枝,但他始終不為所動。羞憤之下,蔣介石卑鄙地把他和蔣先云看似“親密”的照片大幅登在報紙上,企圖離間蔣先云與我黨的內部關系。蔣介石的這一招,究竟湊效了嗎……
苦難的童年消磨不了天生的才氣,天才之路注定與眾不同
蔣先云又名湘云,號巫山,1902年夏出生于湖南南部永州新田縣大平壙的一戶貧農家庭,是家里最小的孩子。
在他還未出生時,父親就因為不堪忍受當地地主的壓迫,含恨而終。他出生后沒幾年,由于連年天災,兄長和姐姐們不得不外出謀生,只有最小的他留在母親身邊,靠和母親一起拼命為地主干活勉強度日。
自幼苦難的生活不斷打磨著蔣先云的心智,卻掩蓋不了他與生俱來的聰穎才智。
蔣先云在干活的同時,一有機會就向小伙伴們講述他從哥哥姐姐、尤其是從當革命黨的大哥蔣先烈口中聽來的古今各種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有時還組織大家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使故事更為立體和生動。
漸漸地,大家都知道蔣先云口才了得,記憶力也奇好,是個讀書的好苗子??墒羌依锬敲锤F,母親即使想送他進學堂也是力不從心。好在,在族人的幫助下,他終于有機會進入村里的初等小學讀書了。
舊式學堂
知道上學的機會來之不易的蔣先云,在學校里自然異常刻苦,如饑似渴地學習一切能接觸到的知識。本身就天賦異稟的他,加上不懈的勤奮,成績始終像脫韁的野馬一樣遙遙領先,甚至因為學習太好而引起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紈绔子弟的嫉妒。
有一次,在蔣先云又一次考第一名發榜那天放學后,他一出校門就被十幾個人不懷好意地圍起來。對方挑明了就是嫉妒他成績好,并對他大打出手。蔣先云盡管奮力反擊,但畢竟寡不敵眾,被打得渾身青紫。
在他就讀小學期間,他的大哥蔣先烈因為奉行孫中山先生的密令,于宋教仁遇刺(1913)后在湖北謀求獨立時殞命于黎元洪之手。這件事讓蔣先云早早地領教到“革命”的不易和危險。
宋教仁
初等小學畢業后,家里再也無力供養他繼續念高等小學了,但天賦異稟的蔣先云并沒有氣餒,也沒有給家里出難題,而是打聽到師范學校可以免收學費,就在務農的同時,花半年時間鉚足了勁頭連自學帶復習高等學堂的課程,終于在1917年跨級考入了位于衡陽的湖南省立第三師范學校,首次顯示出了因超常的才華帶來的不同于常人的人生軌跡。
因為那時候,即便是讀完了高等小學的畢業生,想考入這所在當時頗有影響力的學校,也是一件相當有難度的事。
追隨毛主席:從第三師范的學生到兩次罷工的領袖
原本就富有反抗精神的蔣先云,一進入師范學校就迫不及待地尋找能夠救國民于水火之中的先進理論,并在入學第二年就發起和組織了一個秘密社團——學友互助會,宣傳當時已經傳播到湖南的新文化運動。
湖南三師舊址
對于蔣先云而言,湖南三師對他最大的意義,或許就在于讓他很快找到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武器,并以同齡人少有的識人智慧,將后來成為新中國開國領袖的青年毛主席視為他的精神導師。他在三師的活動,從五四運動開始就始終追隨著毛主席的節奏。
首先便是五四運動后,毛主席等人在長沙領導和成立了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指導的湖南學生聯合會,并于不久后介紹何叔衡到衡陽指導青年工作。與湖南學聯相呼應的湘南學生聯合會應運而生,蔣先云不僅成了湘南學聯的第一屆總干事,而且很快就與夏明翰等人一起發動了湘南25個縣的學生罷課運動。
第二年8月,毛主席、何叔衡等人在長沙創辦文化書社,作為新文化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宣傳陣地,又接連設置了七個分社,其中的衡陽分社就設置在三師,由蔣先云負責。
年輕時的毛主席
1921年2月,蔣先云以毛主席創辦的新民學會為榜樣,在三師發起和組織了一個類似的革命團體“心社”。“心社”的各項章程與宗旨,與新民學會“改造中國與世界”的精神和宗旨完全一致。一個多月后,社會主義青年團湖南三師支部成立后,“心社”成員全部同時被吸收為團員。
天才總是能夠在人群中迅速識別出與自己類似的天才。蔣先云在三師的行動始終與毛主席高度呼應,毛主席也從中看出了蔣先云非凡的魄力和能力。
這年深秋,毛主席到了衡陽,進入湖南三師指導工作,并親自培養和發展了一批黨員,蔣先云就是毛主席著重培養的那一個。1921年冬季的一天,蔣先云、唐朝英等人在莊嚴的黨旗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今日安源
1921年冬,毛主席前后兩次到位于江西萍鄉的安源考察那里的工人狀況。1922年1月,蔣先云剛從湖南三師畢業,就在毛主席的指示下也來到安源,和前期到達的李立三一起,以平民教育的形式,克服種種困難,在這里辦起了工人夜校,又于5月在此籌建了工人俱樂部,由李立三出任俱樂部主任,蔣先云任文書股長。
1922年9月初,毛主席再次到安源視察工人運動情況,蔣先云的工作報告令毛主席十分滿意。
經過緊張、周密的部署和準備,9月14日,由安源煤礦和株(洲)萍(鄉)鐵路上的共計1.7萬工人參加了我黨組織和領導的工人罷工運動。在英勇不懈的斗爭下,路況局于9月18日不得不答應了工人提出的保障工人政治權利、增加工資、改善待遇等17項要求,這也是我黨第一次獨立領導,并取得完全勝利的罷工運動。
安源路況工人運動
安源工人大罷工獲得勝利后,蔣先云、謝懷德等人受湖南水口山礦工人代表的邀請,并在黨組織的指派下,前去水口山煤礦宣傳安源路況工人罷工的勝利經驗。在水口山,蔣先云只用了5天時間就在這里建立了工人俱樂部和黨的支部組織,兼任俱樂部主任和支部負責人。
1922年12月5日,由3000多名工人參加的水口山工人大罷工也正式開始了。
這場罷工持續了23天之久。經過幾輪斗爭,敵人終于同意了工人提出的18項要求。在蔣先云等人的領導下,水口山工人罷工運動取得了繼安源路礦工人罷工以來的又一個勝利,狠狠打擊了礦局反動派的囂張氣焰。
這一年,蔣先云只有20歲——這里不妨捫心自問一下,王一博的20歲在做什么,我們的20歲又在做什么?
他超常的聰穎、超強的能力和俊朗的形象,使和他一起工作的李立三甚為中意。愛屋及烏,李立三把自己正在湖南三女師讀書的胞妹李祗欣介紹給蔣先云,二人郎才女貌,恩愛有加,很快就進入了談婚論嫁的階段。
蔣先云和妻子
不走尋常路:他一出場就是黃埔軍校的傳奇
1924年,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的形成,使國內革命形勢蒸蒸日上,黃埔軍校的創辦,便是雙方“愛的結晶”。還是在毛主席的介紹下,蔣先云志向滿滿地報考了黃埔軍校。只是誰也沒想到,他一出場就書寫了黃埔軍校歷史上的一段傳奇。
當蔣先云頂著“1000多名考生中成績第一”的光環進入黃埔時,大概連他自己也沒想到,這個令無數人羨慕不已的光環,他會從開學帶到期中,從黃埔時期的每一門考試一直帶到期末,成了黃埔歷史上屈指可數的“超級學霸”!
但,這只是以一種事后的眼光追溯才能看到的,對于蔣先云在黃埔的傳奇而言只是錦上添花。當時的他在黃埔有一個響當當的名號,那就是“黃埔三杰”之首。
黃埔三杰有兩個版本,一說是蔣先云、陳賡和賀衷寒,一說是蔣先云、胡宗南和李之龍,無論怎么排,蔣先云始終名列榜首。
蔣先云一入校就擔任了我黨在黃埔軍校設置的特別支部書記,和陳賡、李之龍等迅速開展革命工作,通過組織學員研讀古今兵法、閱讀《共產黨宣言》等進步書籍,不斷擴大黨在軍校的影響。
前文曾提到,天才總是能夠在人群中迅速識別出與自己類似的天才。時任黃埔軍校校長的蔣介石對于門門都考第一的蔣先云青睞有加,不但對別人說:“如果將來北伐成功,我解甲歸田后,能領導黃埔軍校的只能是蔣先云”,而且蔣先云從黃埔軍校一畢業,就被他留校擔任自己的秘書。
1925年2月,在周總理的指導下,蔣先云與陳賡、王一飛、周逸群等人在黃埔軍校師生中發起成立了旨在提高革命軍人政治覺悟的“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即青軍會),同時編輯出版《中國軍人》和《青年軍人》兩種期刊。
和藹的周總理
在他們的努力下,“青軍會”的會員隊伍迅速壯大,活動和影響范圍也早已超越黃埔的范圍,不同程度地影響到了粵、滇、桂、湘等軍隊開辦的軍官學校,在促進軍民團結、宣傳馬克思主義和提高軍人思想覺悟方面發揮了先鋒作用。
1925年2、3月間,蔣先云隨周總理參加了以黃埔三千學生軍為主力,討伐陳炯明的第一次東征,打掉了陳炯明的主力部隊。
在隨后(1925年6月)鎮壓楊希閔和劉振寰叛軍、保衛廣州的戰斗中,蔣先云身先士卒,冒險帶領戰士們沖破敵人的一道道工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占領了敵軍指揮部,使廣州革命政府轉危為安。
7月,廣東革命政府改稱為國民政府,以黃埔學生為主力的革命軍也被命名為國民革命軍,蔣先云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1軍3師7團黨代表。
蔣先云與陳賡大將在一起
10月,國民革命軍第二次東征。在攻打軍閥陳炯明的老巢惠州城時,由于駐守的是陳炯明最為精銳的部隊,惠州城久攻不克。在蔣介石準備放棄的情況下,周總理及時拿出了攻城方案。
很快,蔣先云組織敢死隊,并親自帶隊冒著槍林彈雨強行登城與敵人展開肉搏,終于為東征軍的勝利創造了先機。戰斗結束后,蔣介石看著滿身是傷的蔣先云,嘖嘖地說:“昔日趙子龍,一身都是膽;今日蔣先云,滿身都是傷!”
這次戰斗消滅了陳炯明駐守在惠州的部隊,不僅大大地鼓舞了士氣,而且為革命軍在11月徹底消滅陳炯明打下了基礎。蔣先云在戰斗中表現出來的英勇、果敢和無畏,也使他成為了黃埔師生的偶像。
軍閥陳炯明
1926年7月,在我黨的推動和組織下,國民革命軍十萬余人正式開始北伐。蔣先云先擔任北伐軍總部秘書,承擔了革命軍發布的大部分宣言、文稿的起草任務;隨后擔任革命軍補充第五團的團長,是當時的黃埔畢業生在軍中擔任的最高職位。
與蔣介石的“恩怨情仇”
隨著革命形勢的不斷發展,以蔣介石、戴笠等人為代表的國民黨新右派勢力也不斷加快分裂革命隊伍、排擠和打擊國民黨左派和共產黨的罪惡行徑。
早在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成立后不久,蔣介石、戴笠等就指使王柏齡、賀衷寒等人針鋒相對地組織了“孫文主義學會”,刻意造謠、攻擊“青軍會”,并不斷挑起事端。只是他們沒想到,在一場他們自以為會勝券在握的關于“三民主義”的大辯論中,幾個號稱是“三民主義”忠實信徒的人,卻被蔣先云駁的啞口無言,被一火車的人看了笑話。
在1926年的“中山艦事件”和整理黨務案之后,包括蔣先云在內的我黨成員就看出了蔣介石加速攫取革命領導權的野心,并自覺加以抵制。有一次,蔣介石在他親自召集的軍事會議上問誰退出共產黨,誰跟著共產黨,目的是將革命軍中的共產黨員清除出去,好獨占革命成果。
結果蔣先云第一個站起來,義正言辭地回答:“我是共產黨員,永作共產黨員?!?/strong>不僅如此,他還當面撕毀了蔣介石發下來的“黨籍聲明表”,扔下一句“頭可斷,而共產黨籍不可犧牲”之后就拂袖而去,絲毫不顧及蔣介石的顏面。
很多人都知道陳賡大將曾救過蔣介石的性命,其實,蔣先云也曾救過蔣介石。
在北伐中,蔣介石在南昌督戰時,突然遭遇軍閥孫傳芳大軍的包圍,危在旦夕。是蔣先云帶領80人的敢死隊突進重圍,才掩護蔣介石轉危為安。當時,80人的敢死隊,最后只剩下蔣先云和一名排長,兩個人都是遍體鱗傷。
本來就十分欣賞和器重蔣先云的蔣介石,這下更希望把這個與自己同姓的優秀年輕人留在身邊,再不濟也是留在國民黨陣營里。
于是,蔣介石再次開始對蔣先云發射各種糖衣炮彈,先是承諾他只要退出共產黨,就任命他為黃埔軍校的中將教育長。見蔣先云不為所動,蔣介石為表誠意,又提高了誘惑,表示只要他愿意留下來(無論是否退出共產黨),就讓他當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1師的師長,成為何應欽的繼任者。
何應欽
稍微熟悉革命史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1師師長的位置是何等分量。
蔣介石沒有想到,蔣先云的革命信仰早已同他的生命融為一體。在神圣的信仰和個人利益面前,他又怎會屈服于高官厚祿的誘惑呢?
在蔣先云心里,“官,可以不做,而命不可不革”。
一心想擺脫蔣介石糾纏的蔣先云,在1927年2月接到周恩來的密信,說蔣介石已經叛變革命。于是,蔣先云不顧重重阻礙,退出第一軍并離開南昌,到達當時的革命中心武漢,回到毛主席、周總理等人身邊,擔任湖北省總工會工人糾察隊總隊的隊長。
他積極貫徹毛主席“槍桿子里出政權”的思想,按照軍事標準對糾察隊進行改編和訓練,在短短兩個月時間里把隊伍擴大到5000余人,擁有3000多條槍,成為我黨當時在武漢地區的一支重要武裝力量。
蔣先云雖然離開了蔣介石身邊,蔣介石卻依然耿耿于懷,而且并沒有善罷甘休。明的拉攏不成,蔣介石就開始玩“陰招”。他別有用心地選擇了一張與蔣先云看上去比較親密的照片,又配了一些閃爍其詞的曖昧文字,大張旗鼓地發表在武漢的報紙上,想以此離間蔣先云與我黨組織內部的關系。
結果,他的這招還真的湊效了。本來,由于蔣先云在黃埔軍校學習和工作期間極為突出的表現和成績,蔣介石對蔣先云的喜愛和青睞就眾所周知;加上二人都姓蔣的緣故,不明就里的人甚至以為他們有什么親戚關系。
報紙上的照片和文字,令不少人信以為真,也令蔣先云百口難辨。一些懷疑蔣先云對信仰和組織忠誠性的流言開始散播開來,甚至時任湖北地區負責人的張國燾也在沒有確切證據的情況下公然宣稱“他要是不投靠蔣介石,我不姓張!”
張國燾
盡管后來的事實我們都看到了,蔣先云至死沒有投靠蔣介石,倒是張國燾主動脫離了黨的隊伍,對蔣介石“投懷送抱”——還真不如不姓張。
更為雪上加霜的是,這年4月11日,蔣先云年僅21歲的妻子李祗欣,由于操勞成疾,病逝于武昌。對于正身處輿論漩渦的蔣先云而言,這無疑是個巨大的噩耗,甚至可能是壓倒他精神的最后一根稻草。
壯志未酬身先死,去留肝膽兩昆侖
蔣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的消息傳到武漢,武漢各界天怒人憤,不僅國民政府當局宣布撤銷蔣介石的一切職務,中共中央也及時發表了《為蔣介石屠殺民眾宣言》。4月下旬,武漢各界成立了以蔣先云為主席的“反蔣委員會”,舉行了有超過35萬人參加的游行和討蔣大會,聲討蔣介石的反革命罪行。
蔣先云 畫像
蔣先云在大會上慷慨陳詞:“昔日校長,今日校賊……蔣賊不除,世無天日!”并帶領群眾進行了聲勢浩大的示威游行。
在愛妻亡故的巨大悲慟和不被一些同志所理解的情緒中,25歲的蔣先云披掛上陣,參加了旨在討伐軍閥張作霖的第二次北伐誓師大會,擔任國民革命軍第11軍26師77團的團長兼黨代表。
這個團不僅大多數干部是新任命的,就連戰士也多是剛招募來的。然而,具有極高超軍事天賦的蔣先云,卻依然能夠像變魔術一樣,讓這支隊伍經過他不到一個月的訓練,就以煥然一新的面貌,懷著為了革命而將生死置之度外的決心,與他一起奔赴前線。
1927年5月28日,蔣先云率部在河南臨潁作戰過程中前后三次負重傷,但都堅決拒絕下火線,甚至騎馬沖鋒陷陣,不幸被子彈擊中,血灑疆場,壯烈犧牲。
蔣先云的去世使國共兩黨都極為震驚。原本可以大有一番作為且前途難以估量的黃埔傳奇,多次帶領敢死隊員突破重圍、挽救革命于危難之中的軍事明星蔣先云就這樣隕落了!可是誰又看不出他的最后一戰,分明是在以死明志呢?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蔣先云去世后,周總理親自主持了黨中央為他在武漢召開的追悼會,惲代英為他致悼詞,國民黨也追贈他“中將”軍銜。
“他(蔣先云)死,是革命之大損失,我們不但要追悼他,而且要繼續他的精神。”——中央機關刊物《向導》刊登的《悼蔣先云同志》的悼詞
蔣先云在黃埔軍校同期的同學后來回憶說:“蔣先云有如恒星一般,無論身在何處都不減其光輝,他是天然的領袖,好像天生就是人中龍鳳。”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p>
近日,王一博在《理想照耀中國·抉擇》中飾演蔣先云的形象,使一眾粉絲表示無比期待。
王一博飾演的蔣先云 劇照
在忠粉們大贊王一博有眼光、會選角色的同時,也有不少質疑的聲音認為,王一博作為一介流量明星,不可能準確地拿捏近100年前這位身處白色恐怖之中的革命英雄雖然短暫卻無比光輝的傳奇人生,以及他的人生中許多獨一無二且難以復制的細節。
筆者也忍不住好奇,在簡單了解了集天才與英雄于一身的蔣先云的故事后,你們認為王一博能夠hold住這個角色嗎?讓我們一起期待《理想照耀中國·抉擇》中他的表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