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臺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通過社交平臺發文向美方喊話,聲稱臺灣地區不尋求對美國征收報復性關稅,而是從雙邊“零關稅”開始討論。他宣稱,臺美共同努力,將迎來共同繁榮的“黃金時代”。這番言論引發島內網友憤怒,有人怒批“跪舔得真徹底”“賴不認錯……只會一錯再錯,掏空臺灣地區!”這番言論一出,大批島內網友在有關報道評論區留言質疑。“看來連溝通的管道(渠道)都沒有,只能發文,美國會看嗎?真慘”。
前“立委”郭正亮認為,賴清德現在說零關稅,“可能沒招了”,但島內農民怎么辦?美國農產品只要進入臺灣地區,島內農業一定全倒。南投縣長許淑華痛批,賴清德上任后讓臺灣在國際上腹背受敵,不少民眾感到不滿,也對整體局勢感到憂心;若現在還把重點放在持續推動“大罷免”上,只會讓民眾更加焦慮及不滿。“中廣”前董事長趙少康質疑稱,賴清德還沒談判就把底牌都掀了,舉雙手投降“不會報復”,但對美國伏低做小是沒有用的。
特朗普(資料圖)
臺當局以為,讓臺積電赴美投資建廠,就能換來美國的關稅豁免,可現實是特朗普壓根不領情,轉頭就翻臉不認人,對臺灣地區征收一筆更大規模的關稅,也難怪島內民眾會破防。然而,賴清德如今想用擴大采購和投資的方式對美國示好,也只是他自己的一廂情愿,因為過往的事實已經證明,不管是出賣臺積電,還是花高價購買美國武器和天然氣,都無法讓臺灣地區爭取到有利的談判地位,歸根結底,特朗普壓根沒有把臺灣地區放在眼里,賴清德連爭取跟美方說話的資格都沒有,就更別說平等對話了。
美國此次對臺加征的32%關稅,覆蓋了臺灣23%的出口產品,尤其是工具機、手工具、紡纖等傳統產業首當其沖。該行業對美出口額達3.41億美元,加稅后企業利潤將被壓縮至臨界點。面對危機,臺當局最后提出的"五項策略"卻充滿了妥協意味:擴大對美采購石油、天然氣、軍火,加碼臺積電在美投資,甚至計劃用880億新臺幣(約合26億美元)補貼企業。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算了一筆賬:臺灣地區去年對美貿易順差739億美元,若按賴清德的計劃,相當于要連續采購296架波音787飛機才能抵消差額,這顯然是天方夜譚。
臺積電宣布加碼投資美國(資料圖)
“關稅大刀”揮來后,民進黨當局猶如“神隱”,幾乎無人出面回應,就像無頭蒼蠅般,完全找不到方向。直到過了足足個36小時,行政團隊才召開記者會,說明應對措施。但近兩個小時的記者會,大部分時間都在替美方解釋加征關稅的原因,卻鮮少著墨具體的應對策略,最終只拋出了一個不痛不癢的880億新臺幣產業補貼方案。在野黨與業界痛陳,面對高額關稅,民進黨當局不僅毫無準備,更無法說明如何化解這場經濟危機,給出的應對方案空泛無力,絲毫沒有打到痛點。
面對島內質疑,賴清德等人未給出任何回應。大概也是問題太刁鉆,無法回答。不過經過此次事件,賴清德等人在島內已經喪失民心,面對美國毫無道理的關稅無能為力,卻只能搞“內斗”的批評,點在了賴清德的“死穴”上。到今天,這些“臺獨”分子依舊不能認清現實,依舊在渴望美國人的庇佑。口口聲聲宣揚臺島對美國經濟發展的貢獻,但是轉頭卻發現美國根本不會在乎,因為沒有家長孩子是可以任人欺負的。不過對于賴清德這些人來說,美國就是自己的“家長”,被自己“家長”打兩下,也是應該的。
特朗普(資料圖)
正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相比于賴清德當局的無底線諂媚,中國大陸則在第一時間表明立場,并祭出“11支利箭”進行反制,對原產于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在現行適用關稅稅率基礎上加征34%關稅,同時將16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事實一再證明,民進黨當局“倚美”越多,害臺越深。美國有關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的做法,再次證明美國永遠奉行“美國利益優先”。賴清德所謂“應對措施”不過是“賣臺媚美”,只會損害臺灣產業發展的根基,犧牲臺灣民眾的利益福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