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秋,趙一曼除擔任珠河區委書記,還兼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一師二團政委。此時的趙一曼剛剛30歲,清秀俊美,氣質出眾,但卻有著非凡的對敵斗爭經驗和領導能力。
戰爭是殘酷的,青春貌美的時光與血流成河,滿目凄涼的無情和殘暴無可分割。1935年11月,在一次與日軍的激烈戰斗中,趙一曼不幸被俘,日軍將所有的酷刑都用在了她的身上,血肉模糊,不省人事的趙一曼,緊閉雙唇,日軍沒有獲得絲毫抗聯的消息。
趙一曼在愛國人士的幫助下,僥幸逃脫日軍魔掌,遺憾的是在準備奔赴抗聯駐地的趙一曼再次被日軍抓住,惱羞成怒的敵人,對她再次用上各種酷刑,見同前次一樣,趙一曼咬緊牙關,只字不說抗聯的情報。
1936年8月2日,無計可施的日軍將趙一曼殘忍殺害,此時趙一曼的兒子陳掖賢才7歲,被寄養在大伯家。
艱苦的戰爭年代,陳掖賢無法得到父母的疼愛,性格變得日漸孤僻,新中國成立后,陳掖賢并不知道母親早已犧牲,懷揣著與母親重逢的強烈愿望,1950年,得到母親早已離世,陳掖賢不禁難掩傷痛,哭泣不止。
1954年,陳掖賢看到了母親留給自己的遺書,傷心欲絕,上面寫有:
“寧兒,母親對于你沒有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斗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母親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沒有再見面的機會了,希望你,寧兒啊,趕快成人,安慰你地下的母親,我最親愛的孩子。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在你長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你的母親趙一曼于車中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1955年,陳掖賢接到相關部門的通知,要他去領趙一曼烈士的撫恤金,陳掖賢拒絕了,他不想用以母親的鮮血和生命換來的生活補助。雖然生活過得十分拮據,但陳掖賢始終記得母親寫給他的遺言。
1982年8月15日,陳掖賢自殺。臨終前,他給女兒陳紅寫了遺言,“不要以烈士后代自居,要過平民百姓的生活。不要給國家添麻煩,自己的事情自己辦。”“奶奶是奶奶,你是你!否則就對不起奶奶!”
陳掖賢從小就被寄養,對他再好,也不能替代父母的疼愛,無疑這對孩子的成長是一種缺失,這也是導致陳掖賢性格孤僻的原因之一。但是面對國家與民族之愛,趙一曼沒有選擇,她只能舍棄孩子的幸福,義無反顧地選擇大義。
陳掖賢雖然最終放棄生命自殺,但他卻傳承了母親趙一曼偉大的情懷,無私無畏,勇于擔當,在面對生活困難的窘境之下,沒有拿國家一分錢,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以烈士后代居功自傲,而是要求他們不能給國家增加麻煩,自己的事情自己辦。平凡的話語,強烈地撞擊每個人的心,汗顏之下,是深深的思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