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岳人物評傳系列11:燕必顯
文:王玄陵,號抱一
燕必顯還是挺值得聊一聊的。
他是全書唯一一個投降后還被處死的一流武將,我們先看一看他的戰場表現。
燕必顯是楊幺手下的鎮國元帥,使一口八十二斤的合扇刀,與岳云的銀錘、關鈴的青龍偃月刀同重。
單憑這柄大刀,也可以看出這不是一個簡單的角色。
他曾和韓彥直打過一場,兩個人戰到三十多回合,不分勝負。對于這一段單挑,作者有一段描述:
“虎頭槍欺霜傲雪,合扇刀掣電飛虹,那個真是離山猛虎,這個分明出海游龍。”
在這段描寫當中,處處將兩個人相提并論。
一般來說,只有雙方旗鼓相當,打得非常精彩的時候,作者才會給予這樣的描寫。
從二人的戰況,以及這段戰況描寫大致可以判斷,燕必顯和韓彥直應該能打一個旗鼓相當。
三十多回合以后,不知道是因為什么原因,韓彥直詐敗而走,在燕必顯拍馬趕上的時候,拔出腰間金锏,打中了燕必顯的左臂,然后將燕必顯生擒。
一般來講,使用詐敗計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落了下風,另一種是短時間內難以取勝。
整部《說岳》當中,只有一次例外,就是曹寧用回馬槍刺死金彪,這是因為曹寧這個人過于陰毒。
所以,從韓彥直的詐敗,我們大致可以判斷,他與燕必顯的實力應該相當,至少短時間內難以取勝。
要知道,韓彥直的實力和岳云相當,而岳云是準超一流高手。
即便燕必顯的實力不如韓彥直,你知道和一個準超一流高手戰到三十回合以上,意味著什么嗎?
前面有篇文章我曾做過分析,以岳飛的實力,在全力以赴的情況之下,頂多能和岳云戰到三十回合。
也就是說,能和一個準超一流戰到三十多回合不分勝敗的,至少也得是一個一流高手。
而如果燕必顯和韓彥直實力相當,就意味著他是一個準超一流高手,這種級別的高手,在整部《說岳》當中也不超過二十個。
燕必顯投降以后,立而不跪,寧死不降,就連韓世忠都稱贊他:“雖然謀叛之徒,倒也忠義可嘉。”
后來燕必顯被用計放回,而楊幺之父楊梟,中了岳飛和韓世忠的離間計,下令要將燕必顯斬首,在楊會求情下才免了一死,暫且被收監。
在這種情況之下,燕必顯即便是反水,也是情有可原,算不上不忠不義。
后來楊幺大勢已去,燕必顯在牛皋等人的拉攏之下,最終決定向岳飛投降,并且將楊梟一門百十余口活捉,向岳飛獻功。
可詭異的是,岳飛見到燕必顯以后,卻直接下令將他斬首。
岳飛的理由是,燕必顯前番被擒不肯投降,這次走投無路才投降,不是出于真心,所以要將他斬首。
這特么算是個什么理由,純純的欲加之罪“莫須有”。
燕必顯寧死不降,正說明他是出于對故主的忠心;之所以第二次投降,一是因為楊梟要殺他,二是因為牛皋等人的拉攏、許諾,三才是因為走投無路。
燕必顯的做法,不管從什么角度來看,都挑不出什么大的毛病。
一個連死都不怕的人,難道還會背信棄義,還有什么不是真心的?難道被俘虜之后,就立馬改換門庭、背主求榮,這樣才算是真心嗎?
岳飛親自收降的四位大將當中,余化龍被擒后立馬投降,伍尚志因為一個女人直接背主求榮,這樣的人難道比燕必顯高尚嗎?
可以毫不夸張的說,在岳飛收降的所有武將當中,真正表現出氣節、寧死不屈的,只有一個何元慶。論忠義和氣節,除了何元慶以外,沒有任何降將能比得上燕必顯。
當然了,燕必顯前面之所以寧死不降,也有其它的客觀原因,因為他的弟弟和家眷都在楊梟大營中。可即便如此,所謂“螻蟻尚且惜命”,燕必顯的忠義之心也是不能被抹殺的。
再者說了,所謂“不看僧面看佛面”,燕必顯之所以投降,是因為事先得到了牛皋等人的許諾。
岳飛在這種情況殺了他,將牛皋、湯懷四人置于何地?
對于岳飛的做法,我百思不得其解,本來,我將他的這個舉動,歸因于他的道德潔癖。但通過上面的分析來看,這樣的說法顯然是站不住腳的。
后來,我終于想通了這里面的關節,也是唯一合理的解釋。
岳飛之所以一反常態,必然是存在某種變量,否則他不會做出如此反常之舉。那么,到底是什么變量呢?
這個變量,就是韓世忠。
以往他之所以肆無忌憚的招降納叛,是因為他自己孤軍作戰,不會有人對他說三道四。
而這一次,因為楊幺的實力太過于強大,他是和韓世忠一起并肩作戰。
對于楊幺這種盤踞已久、聲勢浩大的叛軍勢力,在這種情況下,岳飛如果招降了他手下的將領,很有可能授人以柄。
最為關鍵的是,很有可能影響岳飛看得比命還重要的“忠義”之心,這才是他殺害忠義大將的真實原因,當然這樣的事情后面他干的也并不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