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沉迷網絡游戲的少年
如今頂刊論文的作者
近一年內
他新獲5項國家級頂尖學術競賽最高獎
發表1項英文學術論文
一躍成為武大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目前
在集成電路設計方向影響因子最高的文章
他是李展
雷軍獎學金獲得者
用堅持與熱愛打破“差生”標簽
他的故事沒有天賦異稟的傳奇
卻充滿真實的熱血
讓我們跟隨珞珞珈珈
認識武大博士生李展
從游戲少年到頂刊作者
2018年,李展從武漢市第一中學畢業。高中階段的李展就不是典型的“乖學生”,青春的躁動、激烈的情緒、無形的壓力,青春期的叛逆在李展身上似乎都能找到些痕跡。班主任朱利川老師的包容和疏導,一度幫助他振作,并順利考入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大學初期,因為本科的學業模式和陌生環境與預期有所出入,讓他無所適從。大一大二那兩年,他就像一只迷失方向的船。生活中的不如意與遲遲找不到目標點的焦慮推著他越發沉迷于游戲世界,那個時候,他常常無心學習,掛科使其績點從三點七暴跌至一點幾,保研希望渺茫。
但對李展來說,低谷永遠不是終點,而是蛻變的起點。父親曾對他說:人生應當是螺旋上升的。李展從小在骨子里就有一股不服輸的韌勁,他曾因中考失利與好朋友們漸行漸遠,隨后又憑著高中三年的努力與他們在武大重逢。面對大學新的人生低谷,他沒有選擇放棄,繼續堅持追尋童年的芯片夢,他堅信打不到他的苦難,在未來都會是他的人生財富。
當李展的生活陷入停滯時,他首先想到的是常勝老師,他課上幽默風趣、鞭辟入里的講課方式讓李展記憶猶新。李展主動找到他,坦誠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困境與其想做出改變的決心。這份真誠打動了常勝教授,破格收他進入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EDA實驗室(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 Lab)。該實驗室由常勝教授領銜,聚焦量子神經網絡的設計與應用、人工智能芯片開發及新型電子器件設計自動化,是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的集成電路領域的核心科研平臺。
▲李展與常勝教授合影
從此,在常勝教授的幫助下,李展開啟了“自我周旋”之路:白天補專業課,夜晚啃科研文獻;學習Verilog、電路設計等實操技能;主動報名集創賽和大創項目,用競賽倒逼成長。
作為課題組的“差學生”,李展發現身邊的同學個個優秀,自卑感一度讓他抬不起頭。為了撕掉標簽,他決定用科研成果證明自我,高質量完成畢業論文成了最好的契機。2022年新年伊始,他扎根實驗室,幾乎24小時投入于此。一張行軍床,睡醒便是科研。三個月便完成14萬字論文,查重率僅0.1%。這篇論文不僅成為他科研的基石,更讓組員們對他刮目相看:那個掛過科的“差學生”,有點東西。
此后,他以論文為基礎,耗時兩年半優化數據、攻克電路模塊設計難題,最終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中科院一區頂刊發表文章。努力從不說謊,時間會為堅持者正名。
▲第一篇文章投稿持續一年,期間經歷四輪審稿
從競賽“小白”到獲得國獎
依托武漢大學在練中學,在學中練的實踐傳統,李展發現,競賽其實是最快的成長通道,對手會不斷鞭策你努力。于是他積極參加各種比賽,也取得了許多優異成果。其中李展組建的“新芯之火”隊在“中國光谷·華為杯”第七屆中國研究生創“芯”大賽中榮獲全國一等獎與企業一等獎。在比賽現場,面對突然出現的全新題型,雖然困難情況超乎預料,然而他們團隊憑借著堅定的信念和扎實的科研基礎,最終成功將Transformer大模型部署于邊緣端硬件平臺,并取得了優秀的性能,打敗數百支研究生團隊成功晉級。晉級名單深夜公布,而次日便要答辯。但李展團隊成員相約買好零食,便踏上了前往實驗室的路,用一整夜時間準備好了答辯ppt并進行多次預彩排。次日清晨,他們一舉斬獲獎項。
▲常勝老師、王豪老師指導參賽隊員
▲“新芯之火”隊伍上臺參加總決賽路演
與此同時,李展幾乎同時間準備集成電路創新競賽、嵌入式芯片與系統設計競賽等多項競賽并完美兼顧。而這些榮譽背后,是他無數次“死磕”到天亮的堅持,沒有什么“天賦異稟”,熱愛與堅持才是“武林秘籍”。
▲圖中右五為李展
從單一到多元,探索無限可能
2024年李展繼續跟隨常勝教授攻讀博士學位,但是讀博從不僅是單行道或獨木橋,讀博期間,拓展發展路徑尤為重要。李展的視野更是從實驗室擴展到了產學研結合與社會服務——作為核心成員參與到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與國家級專精特精小巨人企業“聚芯微電子”合作的芯片開發項目,將學術成果落地;聯合北大博士團隊研究“AI邊緣部署”,沖擊算力瓶頸。
不止于此,此前李展因為考研的要求開始系統學習政治,發現其內部邏輯性與魅力,它使李展的視野由小我走向家國。在武大繼續深造研究,當然不止于學術,李展也想用理科生的邏輯解讀紅色信仰。于是他報名選拔成為博士生宣講團講師,在學校、到基層宣講“西遷精神”與“三牛精神”,力求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偉力,講好中國故事,凝聚時代力量。
▲第八屆武漢大學博士生宣講團講師聘書
在生活與科研中,找到幸福的方程式
盡管科研與學生工作任務繁多,但李展有一套獨特的“平衡術”。一方面他重視感情生活的穩定,與文科生女友形成最佳拍檔。她包容他不同尋常的生活作息;包攬三餐家務,讓他無后顧之憂。李展則用理科思維影響女友,鼓勵她進行交叉學科的探索。每晚工作結束,兩人聯機打一把《英雄聯盟》極地大亂斗,這是專屬于他們的浪漫。
另一方面,李展也會有一套自己獨特的減壓法,那就是游戲。黑神話悟空、艾爾登法環……有些游戲累計游玩時長甚至超過100小時。但與之前沉迷于此的他不同,現在他只把游戲當成生活的“潤滑劑”。熱愛與沉迷的區別,在于能否掌控邊界。成功從不是苦行僧式的犧牲,而是與生活溫柔共生。
▲李展及其女友周貝合影
現在,對于未來究竟會走那一條路,李展還沒有確切想好。但是這并不妨礙他進行探索,在一切看似塵埃落定之前,當然可以邊走邊看。對于李展來說,深入了解與積極探索每一條路,才能成功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一條。
從游戲少年到頂刊作者
從競賽“小白”到全國冠軍
李展的逆襲沒有捷徑
“遇見的皆為禮物”
——無論是低谷時的自我懷疑
還是科研中的死磕時刻
亦或是領獎臺上的高光瞬間
他都坦然接納
如今的他
雖然已經獲得了許多榮譽
但他依舊是他自己
依然每天工作到凌晨
依然會在洗澡時突發靈感
依然覺得“和頂尖同行比
我還有差距,我還要認真追趕”
這就是李展
永遠在證明自己的路上
永遠相信下一個舞臺會更精彩
人生沒有不可能,除非你從未開始
來源:武漢大學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攝影:劉黃川
采訪&文案:孫一田 張樂 劉愷迪
編輯:孫一田
責編:劉愷迪 孫一田
審核:張佳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