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夜郎西
2025年3月,中國車市迎來“小陽春”。
狹義乘用車零售市場規模達185萬輛,同比增長9.1%,環比增幅更達33.7%,其中新能源車型滲透率回升至54.1%,延續了行業向電動化轉型的趨勢。
在這場暖潮中,頭部車企與新勢力品牌表現分化明顯。
比亞迪以37.74萬輛的銷量繼續領跑,同比增長24.8%,其中王朝網和海洋網貢獻超35萬輛,高端子品牌騰勢、方程豹及仰望合計銷量約2.1萬輛。
吉利汽車則以23.2萬輛的成績緊隨其后,同比增長54%,新能源車型占比突破52%,銀河系列單月銷量突破9萬輛,同比暴增290%,成為其增長核心。
奇瑞集團以21.48萬輛的銷量位列第三,同比增長18.3%,其中新能源車型占比提升至29%,海外出口占比超40%,穩居中國汽車出口第一
在這場復蘇中,廣汽埃安以34,082輛的全球銷量成績值得關注。
01
埃安“回血”密碼
這個3月,廣汽埃安單月銷量強勢回彈,環比增幅達63.4%。
這個成績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算不上登頂,但對前兩年因轉型滯后飽受爭議的廣汽而言,無異于一場關鍵的突圍戰。
埃安此次銷量回升,本質上源于產品定位精準貼合市場需求、核心技術積累轉化為競爭力、供應鏈體系自主化重構,以及品牌營銷策略的年輕化革新,每一步都踩中了用戶痛點與行業趨勢。
首先是產品層面的精準破局。埃安UT作為主力車型,以6.48萬-9.68萬元的定價切入經濟型純電市場,目標直指三四線城市家庭用戶及網約車群體。
這款車的核心優勢在于“入門級價格實現越級體驗”:安全性能上,搭載的彈匣電池2.0版本通過槍擊測試——子彈穿透電池包后仍能保持電路穩定、不起火,極大程度上打消了用戶對低價電動車安全性的顧慮。
埃安“三龍”的安全性經受住了現實的檢驗,更獲得了央視的認可。
空間設計上,4.27米車長搭配可放平的“變形金剛”座椅,既能滿足五口之家日常通勤,也能秒變臨時休息艙,精準適配下沉市場“一車多用”的實用需求。
配置上更是堪稱同價位標桿,全景天幕、L2級輔助駕駛、智能語音交互座艙一應俱全,甚至采用嬰兒級環保內飾材料,讓用戶以6萬元級預算獲得10萬元級的用車體驗。
這種“水桶型”產品策略成效顯著,3月埃安UT單車型銷量突破1.8萬輛,貢獻了品牌超半數的銷量。
其次是技術研發的厚積薄發。在三電系統領域,自研的夸克電驅系統采用納米晶-非晶超效率電機,“高功率密度,低發熱損耗,續航能力實質增強。
電驅系統核心部件實現100%國產化,從電機繞組的X-PIN扁線技術到控制器的碳化硅模塊均自主生產,有效抵御了芯片短缺等供應鏈風險,確保市場需求爆發時的穩定供貨。
靈架構將車輛算力提升至2000TOPS,支持智能功能的快速迭代,讓汽車從單一交通工具進化為可成長的智能終端。
值得一提的是埃安RT搭載了同級別首個激光雷達高階智駕,埃安霸王龍則是20萬以內行業唯一帶激光雷達的SUV。
針對最近爭議頗大的智駕問題,埃安也貼心配備了“智駕險”。
這種保險方案不僅提供傳統保險難以覆蓋的智能駕駛系統誤判導致的意外事故保障,還為用戶提供了最高300萬元的責任保障。
而這次由廣汽集團旗下眾誠保險推出的保險保障范圍涵蓋昊鉑、傳祺、埃安三大品牌,覆蓋智能泊車輔助(APA)、遙控泊車輔助(RPA)、代客泊車輔助(AVP) 、車道巡航輔助(LCC)、智駕領航輔助(NDA)五大場景。
據了解,埃安也是在15萬級智駕產品中推出“智駕險”的先行者之一。
電池技術方面同樣亮點突出:巨灣技研的極速充電電池實現“8分鐘充80%”的超充能力,搭配即將量產的石墨烯基超級快充電池(10分鐘充電續航400公里),大幅緩解用戶的補能焦慮。
這些技術優勢通過公開的針刺測試、槍擊測試等可視化傳播,將“技術硬核”形象直觀傳遞給消費者,成功建立起技術信任感。
供應鏈的自主化重構是另一個關鍵因素。此前廣汽集團因過度依賴外部供應商,在2023-2024年電池原材料價格波動期陷入被動,如今埃安通過109億元投資建成綠擎電池公司,將電芯自供比例大幅提升。
不僅降低了20%的電池成本,更保障了產能穩定——2025年3月產能利用率達較2024年同期也大大提升。
品牌營銷的年輕化轉型同樣功不可沒。埃安摒棄傳統車企的嚴肅形象,通過簽約郭麒麟作為代言人,借助其“高性價比、接地氣”的公眾標簽,精準傳遞品牌“務實可靠”的價值主張。
在全國500多家商超體驗店融入咖啡吧、共享辦公等生活化場景,將購車場景轉化為輕松的社交空間,吸引年輕用戶主動體驗。
社交媒體傳播上,以“6萬級電車能有多卷”系列短視頻拆解產品細節,在抖音、B站獲得超2億次播放。
發起“城市漫游計劃”鼓勵用戶生成UGC內容,實現從“品牌單向輸出”到“用戶參與共創”的轉變。
這些舉措使埃安的C端用戶占比有了顯著提升,進一步擺脫“B端專用車”標簽,成為年輕家庭購車的優先選擇。
在埃安UT上市發布會后的采訪會上,廣汽埃安肖勇給今年的埃安定下了25%的B端銷量與75%的C端銷量的結構目標。
作為廣汽集團“番禺行動”中的首款產品,埃安UT的誕生以及1個月2萬臺的銷量,正式宣告了廣汽埃安C端戰役的首戰告捷。
渠道與服務的下沉升級也為銷量增長提供了支撐。
針對三四線市場,埃安開展“鄉鎮巡游展”“夜市促銷”等活動,將產品直接送到用戶家門口。
在線上積極搭建直播電商團隊,短時間內便取得顯著成效,直播訂單量在整體銷售中占據可觀份額,成功緊跟直播帶貨這一新興商業風口。
服務政策上推出“終身免費基礎保養”“24小時極速救援”。
針對網約車司機提供“電池終身質保”等專屬權益,解決用戶后顧之憂,鞏固了B端市場基本盤的同時,提升了C端用戶的購買信心。
埃安的此次銷量回彈,本質上是傳統車企轉型邏輯的一次成功實踐。
在產品上聚焦真實用戶需求,拒絕“低價低配”陷阱,用“越級配置”打造性價比優勢。
在技術上堅持自主研發,將硬核實力轉化為可見可感的用戶體驗。
在供應鏈上打破依賴,構建自主可控的生產體系;在營銷上放下身段,以年輕化、場景化策略拉近與用戶距離。
前段時間的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質量排行榜中,埃安第三次登頂。對用戶而言,“連續三年質量第一”的數據,比任何廣告詞都更具說服力。
02
廣州與廣汽:生死相依的“雙子星”
話說回來,三月這份成績單也暗藏玄機:廣汽集團3月新能源汽車總銷量為33362輛,同比下降0.72%。汽車銷量173929輛,同比下降3.01%
這說明埃安的“獨秀”尚未能完全扭轉集團整體頹勢。
更扎心的是,埃安一季度全球銷量雖同比增長4.8%,但國內銷量卻同比下滑11.49%。
“墻內開花墻外香”的尷尬,暴露了廣汽在國內新能源紅海中的掙扎。
回想2024年,廣州GDP被重慶超越,引發全網熱議。
許多人將矛頭直指廣汽集團——這座“汽車城”的GDP有近三成依賴汽車工業,而廣汽的銷量暴跌直接拖垮了第二產業增速。
翻開廣州的產業地圖,廣汽的存在早已超越了單一企業的范疇。
這家誕生于1997年的本土車企,用28年時間編織起一張覆蓋整車制造、零部件配套、研發設計、物流貿易的產業大網:番禺化龍基地年產60萬輛整車,帶動周邊300多家零部件企業集聚。
南沙工廠的智能化生產線輻射珠三角的電子信息產業帶,讓車載芯片、動力電池的供應鏈半徑縮短至50公里以內。
就連廣州的出租車市場,超過60%的車輛都來自廣汽旗下品牌,形成獨特的“廣州車跑廣州城”的景象。
數據顯示,廣汽集團貢獻了廣州市工業總產值的1/5,帶動了全市1/8的就業人口,每7輛從廣東駛出的汽車就有4輛印著廣汽的標志。
深度嵌入城市肌理的產業共生,讓廣汽的呼吸與廣州的脈搏同頻共振。
圖源:城市財經
但反過來看,廣州給予廣汽的不僅是土地和政策,更是改革開放的基因賦能。
上世紀90年代,廣汽與本田、豐田的合資合作,讓廣州成為中國汽車工業“市場換技術”的前沿陣地,也塑造了這座城市包容開放的產業氣質。
當廣汽傳祺在2010年推出首款自主車型時,背后是廣州成熟的模具制造、電子元件、汽車玻璃等配套產業的集體托舉。
當埃安品牌在2017年獨立運營,瞄準新能源賽道時,廣州的充電樁建設速度、電池回收網絡、智能網聯測試道路等基礎設施,早已為其鋪好了起跑線。
這種“城市哺育企業,企業反哺城市”的良性循環,曾是廣州汽車產業領跑全國的核心密碼。
然而,時代的浪潮從不給任何一方留有余地。
2024年廣汽集團財報顯示,全年營收同比下滑17%,凈利潤由盈轉虧,自主品牌銷量增速落后行業平均水平9個百分點,新能源車型滲透率不足35%,遠低于比亞迪、吉利等同行。
更深層的危機藏在結構里:曾經支撐半壁江山的合資板塊(廣汽豐田、廣汽本田)銷量連續三年下滑,2024年合計銷量不足120萬輛,較峰值時期縮水近40%,利潤貢獻率也大幅下降。
當合資品牌的光環逐漸褪去,廣汽的自主創新能力能否接住接力棒,成為懸在城市上空的問號。
廣州的產業焦慮同樣具象:盡管汽車產業產值突破5000億元,但核心零部件的本地配套率已從2015年的85%降至68%,動力電池、車規級芯片等關鍵領域依賴外部采購。
土地資源的緊俏讓汽車產業園擴產計劃受阻,黃埔、番禺等地的工業用地價格五年內上漲110%,部分零部件企業開始向周邊城市遷移。
更嚴峻的是人才競爭,深圳、杭州等地的新能源車企以高于廣州30%的薪酬挖角,廣汽研究院的核心技術人員流失率在2024年攀升至15%。
當“汽車第一城”的寶座被重慶、上海相繼超越,當新能源汽車產量被合肥、柳州等城市反超,廣州不得不直面一個現實:曾經的產業優勢正在變成“追兵環伺”的壓力。
此時廣汽的興衰,早已超越一家企業的范疇。它是廣州能否守住“一線城市”地位的關鍵戰役,更是中國汽車產業轉型的縮影。
對廣汽而言,3月的銷量回暖只是喘息之機。若不能在未來兩年內完成品牌高端化、技術自主化、市場全球化三大突圍,恐將淪為“時代的眼淚”。
而對廣州來說,與其糾結GDP被重慶超越,不如思考如何培育更多“埃安”——畢竟,一座城市的競爭力,往往取決于它能否孵化出下一個顛覆者。
參考資料:
1.趣車坊《埃安“三龍”領先逆勢破局,廣汽埃安決戰C端首戰告捷》
2.新浪財經《失去先發優勢,埃安加速求變》
3.南方都市報《智駕出事故怎么賠?廣汽智駕險來了,保額最高300萬元》
4.城市財經《官宣!深圳,助攻廣州了!》
原創不易,辛苦動一動你的小指頭,在文章右小角點個在看、點個贊。歡迎分享出去,讓更多的人看到。
轉載、廣告投放、加讀者群,加微信:593594349(備注來意,否則不通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