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據財聯社等多家媒體報道,興業證券首席信息官李予濤已正式卸任。另據“金融人事mini”公眾號消息,其此前分管的主要部門目前已由興業證券合規總監接手暫時管理,李予濤離任后或將加盟全球知名對沖基金Citadel(城堡投資),但相關動向仍待進一步證實。
跨國背景到本土實踐
李予濤是一位兼具跨國背景與多元領域經驗的資深技術領軍人物。公開資料顯示,李予濤1975年出生,美籍華人,職業生涯橫跨航空、交易所、銀行和證券業。
圖片人物系 李予濤
他曾任美國聯合航空信息技術開發團隊主管、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交易系統架構團隊主管、北方信托銀行信息技術軟件架構部經理,此后在國內金融領域嶄露頭角,擔任鄭州商品交易所總經理助理兼首席技術官,以及港交所高級副總裁、董事總經理等職務,并出任港交所旗下深圳前海聯合交易中心首席技術官、港勝技術服務(深圳)有限公司總經理等要職。
2019年11月,懷揣在大型金融機構積累的技術與戰略經驗,李予濤受聘興業證券首席信息官,肩負起引領這家券商數字化轉型的使命
數字化藍圖:從基礎建設到全面賦能
上任之初,李予濤為興業證券制定了清晰的轉型路徑,將數字化變革劃分為兩個階段:前期聚焦“數字化”基礎建設,后期則全面進入“業務轉型”階段。
第一階段為2019至2022年,興業證券通過制定科技藍圖、調整優化組織架構、數字化文化建設,初步完成“數字化”從“基礎支持”向“局部賦能”的升級。
例如,其主導采用國際領先的雙模式IT(Bimodal IT)模型,對原有單一的信息技術部進行拆分,成立“信息技術部”和“金融科技部”兩個專業部門,前者聚焦IT基礎架構和運行保障,后者專注金融科技研發與創新。
而第二階段(2022-2025)興業證券計劃在財富管理、機構服務、運營管理、風險管理、經營管理、數智基建六個領域推動全面數字化轉型,實現由“局部賦能”向“全面賦能”的跨越。
李予濤數字化“全面賦能”舉措很快在業務一線落地、生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2024年初報道,興業證券將月日均資產在50萬元以下的客戶群體被整體剝離出傳統營業部渠道,改由名為“興業證券服務官”的線上智能服務端口接管。
與此同時,原本承擔大量基礎服務職能的客戶經理也因此獲得“解放”,可以將更多精力投向對高凈值客戶的深度挖掘與差異化經營。這種人員結構的“再分工”,不僅提升了服務效率,也為人效提升和資源優化騰出了空間。
人力數據的劇烈變化,進一步印證了這一改革的實質力度。Choice數據顯示,2023年初,興業證券員工總數為8935人,其中證券經紀人324人,投資顧問2089人;而到了2024年底,公司從業人數已驟降至7748人,其中證券經紀人和投資顧問分別銳減至100人和1082人,降幅分別高達69%和48%。如此劇烈的壓縮,并非簡單的“瘦身”,更像是一場自上而下、以科技驅動的組織重塑。
信息技術投入一路攀升
任何轉型都離不開真金白銀的投入。過去幾年,興業證券在信息技術和研發方面的資金投入呈現出明顯的上升趨勢。Wind數據顯示,興業證券研發支出總額已從2020年的約0.84億元增至2023年的約1.46億元,四年間累計增長超過70%。研發支出總額占營業收入的比例也從2020年的0.48%一路上升至2023年的1.37%。
值得注意的是,興業證券每年都有相當比例的研發投入予以資本化。例如2023年1.46億元研發支出中,有1.27億元被資本化,占比近九成。這表明興業證券近年加大了對核心技術平臺、自主系統的建設投入,并對這些投入的未來收益持有信心。另一方面,費用化的研發支出在2022年達到高峰(約0.57億元,占比約40%),隨后2023年顯著下降(約0.19億元),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部分項目由研發階段轉入了成果產出階段。
經營回暖:轉型成果躍然紙上
從公司整體經營表現來看,2022、2023年間,受市場波動與業務結構調整影響,興業證券業績經歷下滑。2022年營業收入約106.6億元,同比下降43.8%;歸母凈利潤為26.37億元,下降44.4%。2023年營收同比-0.52%,凈利潤進一步下滑25.51%至19.64億元。
但2024年,公司業績顯著回暖。據業績快報,興業證券全年營業收入達123.54億元,同比增長16.25%;歸母凈利潤21.64億元,同比增長10.16%。2025年一季度,興業證券延續增長態勢,營收同比增長17.48%,歸母凈利潤增長更是高達57.3%。管理層將此歸因于財富管理、信用交易、投資交易等核心業務的提速發展。
而財富管理業務作為轉型重點板塊,在客戶增長與資產規模提升方面實現“良好開局”,成為利潤重要引擎。可以說,過去幾年在平臺搭建、技術投入、線上運營等方面的系統建設,正在為興業證券帶來持續的增長動能。
正是在此背景下,李予濤的卸任時點頗為引人注目。一方面,公司經營已回暖,數字化轉型初見成效;另一方面,按其規劃,2022—2025年的轉型攻堅尚未正式收官。因此,此番李予濤卸任究竟意味著其階段性使命的完成?抑或是李予濤對于職業發展的選擇,仍待進一步觀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