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火狐文娛觀察組
(聲明:火狐文娛原創圖文,轉載請注明出處)
當美國揮舞關稅大棒、貿易戰硝煙四起時,橫店影視城的街頭巷尾卻擠滿了扛著器材的劇組和穿著戲服的群演。清明剛過,秦王宮前的廣場上,三部古裝劇同時開機,群演們排隊領盒飯時還在討論:“今天上午演完太監,下午能不能換個將軍當當?”不遠處,一位制片人正對著手機吼:“特效團隊必須用國內的!好萊塢那幫人現在報價太離譜……”
橫店開機熱:群演日薪漲了,劇組數量沒跌反增
“一天能跑三個組,日結工資從120元漲到150元。”在橫店干了五年的群演小李說,今年開年后劇組數量明顯增加,尤其是古裝劇和年代劇扎堆。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橫店開機劇組同比上漲18%,《慶余年3》《大秦賦2》等大制作均在此取景。導演陳凱旋剛拍完一部諜戰劇,他直言:“國外合作變數大,不如深耕國內市場。觀眾愛看什么,我們就拍什么。”
這種“內循環”策略已成行業共識。制片人林薇透露,原本計劃中美合拍的科幻片因關稅問題擱淺,團隊迅速轉向開發本土IP:“《流浪地球3》的預算大頭都給了國內特效公司,技術不比好萊塢差,成本還低三成。”演員方面,一線明星檔期排到明年,張譯在采訪中調侃:“現在劇組盒飯都升級了,四菜一湯,生怕我們‘跳槽’。”
關稅戰沖擊?有人焦慮,更多人淡定
貿易戰對文娛行業的影響并非毫無波瀾。進口電影設備關稅上調,導致部分器材租賃成本增加;中美合拍項目因審查和資金問題大量延期,一位匿名制片人抱怨:“《巨齒鯊3》劇本都寫好了,現在美國資方突然要求撤資。”此外,好萊塢大片引進數量銳減,今年僅有《美國隊長4》《阿凡達3》等零星幾部過審,影院經理老王嘆氣:“進口片票房占比從30%跌到15%,但國產片頂上了,《哪吒2》一場IMAX票能賣200塊。”
面對不確定性,行業卻顯得異常淡定。橫店影視集團負責人表示:“我們95%的業務在國內,關稅戰對拍攝、制作、放映環節影響有限。”導演賈樟柯在論壇上發言:“中國觀眾更愿意為本土故事買單,這是文化自信的體現。”就連群演們也學會了自我調侃:“美國加關稅,橫店加盒飯里的雞腿,咱不虧!”
應對之道:技術自立、內容為王、市場下沉
在橫店一家特效公司里,技術總監小張展示了剛完成的“數字人”建模:“以前這類技術依賴美國軟件,現在國產引擎完全能替代。”隨著《封神三部曲》《深海》等影片推動國產特效崛起,行業正擺脫對海外技術的依賴。
內容上,現實主義題材持續爆發。《熱辣滾燙》靠女性勵志話題拿下50億票房,《年會不能停!》用職場喜劇戳中打工人心聲。編劇老六透露:“現在資方最愛問一句話——‘這劇本能引發抖音討論嗎?’”市場下沉則是另一張王牌,春節檔三四線城市票房占比首次突破45%,小鎮青年成為《飛馳人生2》《第二十條》的觀影主力。
未來展望:危機中的轉機
貿易戰帶來的短期陣痛,反而加速了行業轉型。演員片酬被進一步規范,流量明星不再是票房保障;中低成本電影憑借口碑逆襲,如《宇宙探索編輯部》以3000萬成本撬動3億票房;短視頻平臺與長視頻聯動,為影視劇導流開辟新路徑。
橫店一家咖啡館內,新銳導演阿年正在修改劇本:“以前總想著沖國際電影節,現在覺得把中國故事講透才是正經事。”窗外,又一隊穿著盔甲的群演匆匆走過。這場關稅戰或許撼動了全球經濟,但橫店的“戲”還在熱火朝天地拍著——畢竟,只要觀眾還在,中國文娛行業的“劇情”就不會冷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