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晚間9時左右,作為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0001.HK,下稱“長和”)子公司的巴拿馬港口公司(PPC),正式出面回應其兩港口特許經營權問題。
巴拿馬港口公司方面此次回應共有十點內容,包括其與巴拿馬政府在合約、投資、稅務豁免、經濟貢獻等多個方面的關系。
此次回應源于此前巴拿馬政府相關部門表示:長和在2021年續簽港口合約時違規。
《財經》于3月5日曾對此進行報道:巴拿馬港口公司在1997年取得巴拿馬政府授權25年,在當地經營巴拿馬巴爾博亞和克里斯托瓦爾兩個港口,并于2021年屆滿后自動續約25年。
前述一系列相關事態的出現,被普遍認為與近日長和方面出售相關資產有所關聯:3月4日晚間,長和方面發布的公告消息:將以228億美元向相關方出售其所擁有的一系列港口及相關業務。
前述《財經》報道此次交易將由兩部分組成:一、和記港口持有的巴拿馬港口公司90%股權(“巴拿馬交易”),該公司持有和營運巴拿馬巴爾博亞和克里斯托瓦爾兩個港口(“巴拿馬貨柜碼頭”);二、其附屬公司與相關公司持有的80%有效控制權益(“和記港口交易”),包括于23個國家43個港口擁有、運營、發展共199個泊位,連同所有和記港口的管理資源、營運業務、貨柜碼頭系統、信息科技及其他系統,以及其他涉及用于控制和運營有關港口的資產(“和記港口出售資產”)。
根據長和方面在港交所披露的“內幕消息”顯示:長和此次交易的具體過程,涉及其出售Hutchison Port Holdings S.a r.l.(HPHS)全部股份及Hutchison Port Group Holdings Limited(HPGHL)全部股份。正是HPHS及HPGHL合共持有長和方面于和記港口之全部80%的實際權益。
巴拿馬港口公司則是前述HPHS的子公司,因此也被稱為長和旗下子公司。
相關交易引發的巨大爭議已持續月余,目前并未傳出交易簽約信息,此前長和方面亦未進行任何回應。直到近日巴拿馬政府相關部門表示長和續簽港口合約時違規,被認為可能會嚴重拖延前述巴拿馬港口的交易進程。
4月9日晚間巴拿馬港口公司的回應,共涉及十點內容,包括其與巴拿馬政府在合約、投資、稅務豁免、經濟貢獻等多個方面的關系。該公司透露的相關內容及表達的觀點,可大致梳理如下:
2005年,巴拿馬港口公司與巴拿馬共和國自愿簽訂了特許經營合約的附加協議。巴拿馬港口公司承諾投資超過10億巴波亞幣(巴拿馬法定貨幣),并且為其在1997年接管巴爾博亞港和克里斯托瓦爾港之特許經營權時繼承的基礎設施,支付額外1.02億巴波亞幣。
在接管后,巴拿馬港口公司已投資超過16.95億巴波亞幣,這一數額超過原本特許經營合約要求的5000萬巴波亞幣投資金額,也超過附加協議中的10億巴波亞幣投資金額。相關投資于2020年獲巴拿馬共和國總審計長在歷時約四個月的徹底審計后確認。
“因此,任何關于巴拿馬港口公司應根據1997年簽訂的特許經營合約支付若干款項的言論,都必須包括相應已有效執行,并且通過法律批準的附加協議。”巴拿馬港口公司稱,“任何聲稱指巴拿馬港口公司未有向巴拿馬共和國支付約12億巴波亞幣,絕對是違反事實的謬論。”
巴拿馬港口公司還透露:其是巴拿馬共和國唯一一家當地政府持有股份的港口公司(10%股權)。在過往的28年中,其向巴拿馬共和國支付共1.26億巴波亞幣的股息;在特許經營期間,巴拿馬港口公司向巴拿馬共和國繳納了6.68億巴波亞幣。
“根據巴拿馬共和國總審計長,巴拿馬港口公司通過各項附加價值、間接效應、向巴拿馬共和國繳款,以及各項投資,為當地經濟貢獻逾59億巴波亞幣。”巴拿馬港口公司指出。
為提供佐證,巴拿馬港口公司還在此次回應中多次提及符合巴拿馬共和國審計署、巴拿馬海事管理局相關要求、合規的一系列細節。
相關新聞
李嘉誠的暫緩,只是長和“賣港”之事發展的一個階段。下一步會向什么方向發展,倒是為世人所關心的!
文 | 海上客
多家內地與香港媒體報道稱,“接近長和高層消息人士稱,長和下星期不會簽訂任何關于出售巴拿馬港口的協議”。這被一些媒體解讀為“李嘉誠暫緩交易”。然而,亦有分析認為,“暫緩”并非“停止”。
那么,怎么看李嘉誠的暫緩呢?
1
據先前的一些報道,長和原本將在4月2日簽署相關“賣港”的最終協議。然而,到了接近4月之際,又有港媒《南華早報》等披露,4月2日未必是最后簽署協議的期限。
及至3月28日,傳出“接近長和高層消息人士”之言,亦即長和暫緩簽署相關協議。
港澳辦網站也轉發了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對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采訪報道
而值得關注的是,同在3月28日,香港大公文匯新媒體報道了其對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采訪。
“我們注意到此交易,將依法進行審查,保護市場公平競爭,維護社會公共利益。” 海叔注意到,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微信公眾號“市說新語”不僅轉載了這一問答,還轉載了大公文匯新媒體所作視頻解讀。
自長和發布“擬售港口”消息之后,香港大公報等所作報道、評論,已先后被香港中聯辦、國務院港澳辦等相關平臺轉載。
國務院港澳辦也好,香港中聯辦也好,都是中央管理香港特區事務的機構或者派駐機構,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主要工作任務顯然與之不同。
圖為李嘉誠 圖:資料
由此也不難看出,長和所涉及的有關“賣港”的交易,不僅僅涉及香港事務,也涉及整體上得遵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的問題。
2
看大公文匯新媒體的報道,接受其采訪的是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反壟斷二司負責人。
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站所披露內容看,反壟斷執法二司主要有這些工作職責:
負責依法對經營者集中行為進行反壟斷審查。
負責查處違法實施的經營者集中案件,查處未達申報標準但可能排除、限制競爭的經營者集中案件。
開展數字經濟領域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審查。
監督執行經營者集中附加限制性條件。
指導企業在國外的反壟斷應訴和合規工作。
盡管相關報道并沒有披露接下來國家層面對長和此筆交易的審查,具體涉及上述五項中的哪些項目,但可想而知,既然稱“將依法進行審查”,則截至3月28日,相關審查一定還沒有開始,起碼沒有全面鋪開。
自3月28日至4月2日,短短四五天時間,能否全部審查清楚呢?
顯然不能夠!哪有審得那么快的呢?
也正因此,李嘉誠方面提到暫緩出售。
2024年8月28日,在巴拿馬首都巴拿馬城附近,一艘貨輪在巴拿馬運河上航行(無人機照片) 圖:新華社
這里未必有什么緩兵之計,既然其與貝萊德簽署了相關協議,則如今只是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審查。如果審查下來這些交易都合法依規,特別是沒有涉及壟斷等等問題,則可以去履行協議。而如果發現其中有問題呢?難道僅僅停止與貝萊德之間交易,或者說停止履行協議就夠了嗎?
海叔個人認為:
一旦發現長和相關違規協議,則不僅僅是賣不掉相關港口的問題,還要依法對相關違法違規行為進行處理。假若如此,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的買賣了。
當然,目前看,既然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尚沒有公布相關審查結果,不妨假以時日,希望認真審查,仔細厘清,到時候出了結果,我們拭目以待。在結果出來之前,不能說長和一定就涉及違法。
3
倒是也要注意香港特區政府以及各界的反應。
有報道稱,早在3月4日,港府就意外得知長和將向美方出售其所有海外港口業務,立即與該公司聯系。
這說明了什么呢?無非說明港府認為茲事體大,不僅涉及長和自身的利益,也涉及香港特區乃至整個中國的利益。這不僅僅是一筆簡單的商業交易!
李家超稱,港府已經要求外國政府為香港企業提供公平營商環境、反對使用脅迫手段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于3月18日在行政會議會前接受記者采訪時曾稱,“社會對該事件的關切值得重視,港府已經要求外國政府為香港企業提供公平營商環境、反對使用脅迫手段”。李家超還表示:任何交易須符合法律法規要求,港府會依法依規處理。
從中已經非常清晰地表露香港特區政府的態度。
有法律界和政界分析人士認為,長和集團此次陷入了一種自己造成的兩難境地,在當前的國際局勢大背景下,無論選擇退出交易還是繼續推進交易,都無法全身而退。
拿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的話說:如果長和集團繼續推進交易,中國方面肯定會不滿,不過目前還無法確認中方會采取具體怎樣的措施;但如果叫停交易,特朗普方面也肯定會報復。
換言之,其繼續售賣、推進交易,中方不滿意;如終止交易,則美國又有人不滿意。這令其騎虎難下、左右為難。
但如果國家方面出手呢?
一位專門從事商業交易的律師表示,常見的買賣協議通常會包含違約條款,以明確違約方的責任和義務以及非違約方的補救措施。這或許為以合理方式終止交易提供了一些可供協商和操作的空間。還有專業人士表示,如果確認涉及非法行為,政府也可以介入并叫停交易。
如此看,李嘉誠的暫緩,只是長和“賣港”之事發展的一個階段。下一步會向什么方向發展,倒是為世人所關心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