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柒柒 供圖|受訪者
2025年4月4日,安徽銅陵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電子屏正輪播提醒著“慎用智能輔助駕駛”,6天前,一輛小米SU7在此路段的現場施工區撞上高速護欄,隨后發生爆燃,車上的三名女大學生未能及時逃生,不幸遇難。
一場車禍,三條人命,網絡上一時如烈火烹油,公眾和媒體的關注焦點指向了智能駕駛和電池安全。
△事故車輛殘骸,圖片源于網絡
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年內銷量首次突破1000萬輛,新能源月度滲透率邁上50%的新臺階。我和身邊的新能源車主聊了聊,關于電車的智駕邊界、安全性和體驗感......
#我從不用智駕功能
“呱~”停車場里,一聲青蛙叫聲清脆響起。
身后的好友90后妹坨大頭笑著對我說:“哈哈哈。有味不?”
大頭的車是特斯拉Modle Y,下車后會自動鎖車,無需車鑰匙無需手動操作,青蛙叫聲是她從系統自帶的十幾種特色鎖車聲里挑選的。
“相較于油車,電車除了可以省很多油費外,同等的價位,還可以買到更多的功能。”大頭拿出手機APP給我展示,五個座椅和方向盤都可以加熱,座椅加熱有三個檔位,方向盤加熱有兩個檔。冬天夏天,人不在車上,在手機上操作,就可以提前暖車和涼車。
如果有人借車,或者需要挪車時,人不在現場,同樣也可以通過APP授權他人操作。
△大頭提供的APP使用界面截圖
購買了嵐圖夢想家的志哥也提到這點,“電車的加速和平順性是同價位燃油車給不了的。”
燃油車上很多需要物理按鍵實現的功能,在電車上都可以通過語音控制來喊話,例如座椅調節、溫度調節、底盤懸掛升降等,配置上,零重力座椅,座椅的通風加熱按摩等,如果在BBA品牌上,可能需要百萬以上的車型才會配置。
“坐上去(電車),無論是駕駛體驗還是乘客體驗,感受都會非常直觀。”有里程焦慮的志哥,試駕過不同品牌后,再考慮到一家老小的出行,他最終選擇的是混動MPV。
2024年,中國電動車市場出現了史詩級的混戰,價格戰尤為激烈,各品牌紛紛通過堆砌配置來吸引消費者,個個都將彩電、冰箱、大沙發搬上車,卷配置,卷顏值,卷續航。
各車企品牌開始在智能駕駛技術上塑造領先的品牌形象,為了強化智能駕駛的科技感,很多車企拋棄了國際標準中的級別宣傳,模糊混淆出花樣繁多的智駕系統名稱。
“我從不用智駕功能。”老家在瀏陽的大頭,時常在長沙-瀏陽間往返,但她從不在高速上使用智駕輔助,超過三小時會感到駕駛疲憊的車程,她會選擇其他出行方式,“這種東西哪怕再先進,把自己的生命交到人工智能上,我還是不放心。”
“有一兩次,智駕真的是幫我緊急避開了風險。”購買了問界M5沒多久的長沙伢子李可樂在城區開車時,經常使用智駕,偶爾電動車從旁邊一鉆出來,然后嗖地又不見了,機器的反應比李可樂快,做了緊急制動,避免了剮蹭碰撞。
李可樂在看車時,最看重的就是城區智能駕駛系統,“聽說智駕越用越好用,”但用了一段時間后,他評價,“智駕會有些智障操作。”
例如有車實線變道,或電動車、行人在四周竄來竄去,智駕識別到后,都會原地等待,“車會一直動不了,”李可樂又笑著補充說,“但智駕開車比我規矩多了!至少不會亂穿亂變道,亂插隊。”
#機器不會累,人會
“你怎么買個帶智駕的啊?把生命安全交給一個電腦。”志哥今年年前提的車,他的好友曾關心地這樣問。
志哥心想,這個事情還是見仁見智,他認為機器不會累,人會累。
過年時全家出去旅游,在高速比較暢通、車輛比較少的情況下,志哥都是使用智駕輔助。在安全的情況下,需要拿個飲料,捶下長時間開車酸脹的腿,智駕輔助讓他可以有條件去做這些動作,“我眼睛還是看著路,系統也會提醒我,請手握方向盤。”
△志哥在城區使用智駕
發現車流比較大時,可以踩剎車,降低一下車速,自己來接管,但大部分時間基本都交給智駕來完成,只是比人駕慢一點,“我駕駛習慣比較激進,比較快,所以我會覺得智駕比我慢。”
小米SU7高速燃爆事故,在事發前幾秒,車輛處于智駕狀態,監測到障礙后把控制權交給駕駛員,只留了短短兩秒接管時間。我詢問了受訪者們同一個問題,在小米SU7高速燃爆事故后,是否會對電車的安全性產生擔心?
他們都回答了否。
李可樂說,“沒什么擔心,工具畢竟是工具,主要看你怎么用。”
△4月4日,筆者攝于大悅城小米之家,事故發生后,小米之家仍人流如織
最先在受訪者中口中聽到“L2”專有名詞,是志哥說的,“L2是智駕領航,是領航員,不是駕駛員,也不是自動駕駛。”
按照國際自動機工程師學會標準,汽車自動駕駛技術可劃分為L0至L5共六個級別:L1至L2為輔助駕駛技術,L2級系統借助全速自適應巡航、車道保持、自動泊車等功能輔助駕駛,但駕駛員需全程監控路況,雙手不能長時間離開方向盤,屬于部分自動駕駛。
L3及以上為自動駕駛;L4是指在絕大部分場景下,車輛可實現自動駕駛,不需要人類駕駛員干預。
L3正是車輛駕駛權變更的關鍵分水嶺。現如今,所有交付給普通消費者的智駕系統都僅僅停留在L2級自動駕駛輔助階段。
不少車企為凸顯自家產品較基礎L2功能的提升,應對復雜路況的能力,在市場宣傳中大量采用“高階智駕”“L2+”“L2.99”等五花八門的命名方式。
更有甚者,刻意營造出“全程零接管”“解放雙手”“上班路上處理郵件”“一邊開車一邊開會”等措辭,無一不是在暗示消費者開車時可以分心,甚至可以幾乎完全放棄對車輛的監督。
用戶被廠商的輿論影響,部分消費者不注重智駕的安全邊界,事故頻發。智能輔助駕駛系統的過度宣傳在這次事故發生后,備受公眾質疑和詰問。
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曾在朋友圈建議,統一自動駕駛中文名詞的標準:L2=輔助駕駛;L3=自動輔助駕駛;L4=自動駕駛;L5=無人駕駛。
“一個多余的中文字也不要有,避免夸張地宣傳造成用戶使用的誤解。在推廣上克制,在技術上投入,對用戶、行業、企業都長期有利。”
#FSD真的很香很香
長沙妹坨阿妹性格直爽,買車十分撩撇。三年前,她去試駕了特斯拉,她就想搞清楚所謂的單踏板,跟她之前開的車有什么不一樣。
她沿著江邊開了一圈后,就直接下單了,“買個車,又不是要我的命,考慮那么多干啥。不就是四個輪子加電池,連發動機都沒有。”
智能駕駛的商業化始于特斯拉,2014年特斯拉推出了Autopilot系統,這是首款量產車搭載的L2級智能駕駛系統。“我不太喜歡智駕這個詞,目前電車市場把所謂的智駕炒得很神,我認為智駕其實就是幫助和輔助人類駕駛,”阿妹說,“開高速時,FSD真的很香很香。”
阿妹口中“很香的特斯拉FSD”,英文全稱為 Full Self-Driving,中文翻譯為“完全自動駕駛”,但其當前實際功能僅為L2。
按照中國《智能汽車管理新規》要求,車企需明確智駕系統的功能邊界,禁止使用可能誤導消費者的命名。3月25日,特斯拉中國官網對其輔助駕駛系統的命名進行了調整,其中的“FSD 智能輔助駕駛”也更名為“智能輔助駕駛”。
除開部分車企的宣傳誤導,目前,智駕技術還存在著算法局限、感知局限以及人機交互的響應時差等問題?。
“智駕和AI一樣,適合本來就會的人去提高工作效率,減少一些重復性操作,但并沒有辦法將一個完全不會,或者非常生疏的人變得很厲害,所以不建議任何實際駕駛年齡在一年以內的新手司機使用。”老司機李可樂認真總結道。
#世界上有不起火的電車嗎
小米SU7高速燃爆事故,除了智駕,“事發時車門是否被鎖死”“車輛和水泥護欄相撞后為何燃爆”也被大眾關注著,指向的是電車安全逃生和電池安全的隱患問題。
“我也只是聽說,好像因為電車電池的關系,燃燒速度非常快,逃生可能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大頭說自己并沒仔細研究過,但聽與自己同開這輛車的母親說過,每個車門好像配置了暴力破門還是機械開門的鑰匙,萬一出現事故,車門自動鎖死,可以用機械鑰匙打開,“如果不是特別嚴重的車禍,跟油車差不多。”
在車企宣傳里,不同穩定性和安全的材料:三元鋰與磷酸鐵鋰,其實只是正極材料的不同,本質上都是鋰電池。一旦發生起火,電池自身就可以分解出燃燒所需的一切物質,很難通過澆水隔絕等方式來撲滅,往往要燒完全部的能量。
△不同時間段,陸續發生的電車起火,右圖為SU7發生撞擊后,出現明火和濃煙,消防隊抵達之后,用大流量的水槍噴射,并在車底堆砌出了一個圍堰,讓電池泡于水中,才控制住局面(圖片來源于網絡)
志哥平日里喜歡釣魚、越野,常會面臨坑坑洼洼不好的路況,對于電車電池安全的問題,他說,“這輛車能干什么,你就干什么,不要做超越這輛車極限的事情,不管是油車還是電車。”
電車電池通常采用底盤平鋪式布局,如果拿電車去越野,路面通過性低,那肯定容易頂到底盤,引起電池起火,“它不像傳統燃油車,比如牧馬人,離地間隙很高,不把電車開到那種路況里,我就沒有電池起火的焦慮。”
已經開了三年特斯拉的阿妹和受訪的其他電車車主報有同樣的想法:電車并不是因為它是電車,才有安全問題,傳統燃油車及一切其他交通工具都有各種各樣的問題。
最后阿妹還想說一句:“要是怕,莫買就是了。”
作者——柒柒
一個喜歡寫故事的湘妹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