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問柴油們一個問題,大家也都用智能手機十幾年了,關于手機這玩意,你們感受到我們的科技遙遙領先,具體在哪些方面呢?
柴油們也一定看到了前幾天,小紅書被爆「高頻讀取用戶信息」一事,在熱搜上炸開了鍋,讓不少人驚嘆,咱們一個軟件的科技竟然遙遙領先到了這程度……
事情大概是,有不少網友爆料,近30天內自己小紅書應用訪問總量高達9.2萬次,是使用頻率最高的微信的一百倍;也有用戶爆料,最高3天內被訪問1.7萬次。
看到這一幕,不少網友表示,突然感覺自己大腿外側有點發熱,你以為你手機裝兜里,手機就停止工作了,沒成想,手機上的應用竟然還在瘋狂的工作。
那濃眉大眼的小紅書在你手機里干什么呢?被用戶投訴最多的就是其時刻都在讀取用戶的定位信息,有博主上演了一波技術秀,曬出數據分析,結果顯示,小紅書對用戶定位的讀取,密集到可以繪制出一條精準到每米的運動軌跡。
這一刻,著實讓小柴感受到了咱們科技的遙遙領先!在這里,你不單單是一個用戶,還是一個在算法主打的信息繭房里內容分發時代的魚肉,你每挪動一米,你打開軟件給你推薦的商業信息,就是離你最近的,比如螺螄粉、美發店……裸奔也不過如此吧。
甚至,到了凌晨,你都睡覺了,這款應用還不安分,有用戶曬出的數據顯示,小紅書每隔2分鐘訪問1次用戶的位置信息。
當然,讀取用戶信息就算了,有用戶爆料稱,小紅書還把眼睛,伸進了了你存在手機里的媒體信息,包含照片與視頻、設備狀態、日程、剪貼板……
比如有用戶爆料,小紅書訪問了其手機24萬次,包括視頻、照片文件、音頻文件等;也有用戶表示,自己的相冊一天內,被小紅書偷看了9000+次。
該事件炸鍋后,小紅書否認三連,并稱是為了用戶體驗,一副想對用戶號的無辜臉:平臺不會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讀取用戶信息、為了提升體驗會有采集行為、不會泄露用戶隱私……
然而對于對此回應,網友們似乎并不買賬,具體大家可以翻一番網友們的各種吐槽。
可悲的是,在互聯網瘋狂壟斷的背景下,軟件廠商不怕你不用,因為在壟斷背景下,你只能用,所以,他們肆無忌憚的在用戶協議中,寫上各種過分的要求,如果用戶不同意,這款軟件你連打開都打開不了。
而關于軟件過度索取用戶個人信息的官方點名,就像大姨媽一樣,基本上一個月一次,但他們似乎并沒當回事。
那么柴油們是否覺得,類似這樣,瘋狂讀取用戶個人信息的技術,就是遙遙領先?事實上,在小柴看來,這種行為可能只排第三。
小柴認為手機這玩意遙遙領先的技術,排名第二的是手機應用開屏的缺德帶冒煙的搖一搖廣告……
這個缺德的搖一搖廣告,但凡你手機動一下,哪怕毫米級,都能給你立馬完成跳轉。平常卡的要死的手機,到了搖一搖這里,那比絲綢還絲滑。
具體小柴不再贅述,柴油們可以看小柴之前的文章:「「缺德到冒煙」搖一搖跳轉廣告,終于有人治它了……」
今天我們重點要說的就是手機竊聽的問題,也就是小柴認為手機行業技術遙遙領先的No 1的存在。
事實上,關于手機竊聽這件事,所有人都知道它是真實存在的,但凡手機重度用戶,一定感受過手機竊聽的恐怖程度,你前一分鐘聊天,后一分鐘打開手機,各種應用里面,定制的精準內容,就亂箭一樣,戳進了你的眼窩子。
可以想象,這短短的一分鐘內,手機廠、軟件、和各種商業信息提供方都干了多少活,收集談話信息,然后篩選信息,再精準匹配商業推動,實現推動,足以看出,這背后到底投入了多少精力和金錢去搞研發。
就比如小柴身邊的案例,小柴有個同事,壞掉了一顆牙,然后在辦公室里討論了下,之后的幾天中,他的手機中不管是電商平臺、社交軟件,還是短視頻平臺,然后就被各種種牙廣告給攻陷了。
然而,至今,我們似乎沒有抓到過關于手機竊聽的案例,也讓手機竊聽一直肆無忌憚的持續收割用戶。
不過,昨日,智能手機行業曾經的失敗者羅永浩,驚天爆出一條關于手機竊聽的內幕。
他表示:「為什么大家都在抱怨被各種 app 偷聽和推送廣告,但沒有廠商做物理關閉麥克風的手機?是因為跟軟件行業的利益捆綁太深嗎?」
此言論一出,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關于手機竊聽的話題,又沖上熱搜。
有網友表示:作為手機市場曾經的核心玩家,羅永浩的言論看上去帶著疑問的口吻,實則是對行業潛規則的實錘爆料。
是啊,攝像頭可以做到物理關閉,為了手機的麥克風,手機廠商不物理關閉?站在技術的角度來看,物理關閉麥克風,可能并不難。
為何不關閉,唯一的解釋就是,手機廠商和軟件廠商一樣,他們是這座金礦的共同開采者。
大家都知道,在智能手機市場,除了蘋果、三星,以及主打非洲市場的傳音,其他的品牌有一個算一個,手機硬件的平均售價,大概也就是一千多,除去零部件、工廠、渠道、營銷及研發等等成本,一臺手機平均凈利潤100元都謝天謝地了。
原來,硬件不賺錢的手機廠,擱這兒等著盈利呢?正如羅永浩的質疑,有廠商做物理關閉麥克風的手機?是因為跟軟件行業的利益捆綁太深嗎?
如果物理關閉麥克風成為手機廠商的統一選擇,或許關于手機竊聽這件事,可能真的就只剩下手機軟件調用麥克風來實現了。
而調用麥克風,不像調用用戶的定位信息,用戶會一點也不在乎……就和攝像頭一樣,那不可能隨時隨地拍用戶的臉是吧!
當然,更關鍵的是,有哪個軟件廠商可以明目張膽的把調用麥克風權限和調用位置信息一樣寫在用戶協議里呢?
有業內人士也表示,終端廠商和軟件廠商,本質上是兩個體系,如果軟件有讀取竊聽行為,操作系統能快速的感知到,而且軟件竊聽對手機的耗能、內存和CPU占用會非常高,按照常理,終端廠商應該組織這種行為的發生。
然而事實是,他們并沒有!雖然所有人都能明顯的感受到竊聽行為的存在,但終端廠和軟件廠,都是否認三連,這也不得不讓人懷疑,背后是否存在巨大的利益。
而事實上,手機竊聽,加上上文中提到的軟件廠商瘋狂的讀取用戶的位置信息、甚至相冊、剪貼板內容,上網瀏覽記錄,再加上AI數據算法,以及各種遙遙領先的技術疊加起來,造就了咱們互聯網行業絕對遙遙領先的精準營銷生態。
這讓整個商業世界的鏈路實現了最短化,用平臺的話說,這是為了提升用戶體驗,然而,實際上,就是一場讓無數的網民,在AI算法織起了的繭房里被精準的收割財富大戲。
即盡可能在讓商家降低獲客、交易成本,而這個過程省下來的前,被手機軟件廠和手機廠分刮,也就是去除中間商,自己成了那個中間商。
當然,盡是這樣也就算了,畢竟很多的消費都是強需,但更恐怖的就是遙遙領先的技術,到了這里,還遠遠沒有結束,因為后面前面的這一切,都是為大數據殺熟做鋪墊,而大數據殺熟才是真正的鐮刀。
這不由得讓小柴想起去年寫的一篇爆文——「對著手機喊太貴機票降兩千,年輕人開始反向馴化大數據殺熟……」
這也是去年沖上熱搜的一個熱點事件,即這屆年輕人突然發現,對著手機哭窮,竟然可以讓機票降價,竟然可以拿到團購的優惠券,以及外賣平臺的大額紅包。
于是,這屆年輕人,每次到像要出門這樣的消費場景的時候,就會對著手機一直喊,機票太貴了,不去了,反向馴化AI!
然后,神奇的發現,機票價格真的降了,有網友表示:「開始搜出來的機票價格是4309元,我就反復評論機票太貴了,買不起,不去了。后來,航班價格變成了1903元。」
一把直降2400元,平臺動態定價的借口,似乎沒有任何說服力了。而在社交平臺上,反向馴化AI,拿到低價機票的案例,也是數不勝數。
而在對著手機哭窮的另一面,不少網友表示,在社交媒體上發哭窮帖,立貧窮人設也會有類似的效果。
你看,如今遙遙領先的移動互聯網技術,都把用戶逼成什么樣的。
年輕人對著手機哭窮、上網發帖立貧窮人設,看上去很搞笑,但也很諷刺,這不就是軟件廠商各種頻繁的讀取用戶個人信息、竊聽用戶造成的嗎?
可用戶們面對這些商家、資本、軟件廠、手機廠、廣告商組成的遙遙領先的技術天團的收割,能怎么辦呢?
最后,小柴只能夸一下,這屆年輕人的新腦子果然好用!可是顯然,用魔法打敗魔法這樣的方式,掌握著遙遙領先技術的玩家們,馬上會攻克這些笨辦法。
畢竟在手機成為和空氣一樣重要的的需求的時候,面對龐大的上網行為,主動性立貧窮人設的行為,在這龐大的數據量中,只是九牛一毛罷了。
然而,如果只是用來做營銷、用大數據殺熟賺更多錢也就算了,可是這些廠商、軟件公司,誰能保證這些通過缺德手段采集到的用戶信息,不會泄露呢?
畢竟,那些巨頭們,員工倒賣用戶信息的事,也是經常發生的,而數據一旦泄露,后面無疑是給電詐鋪路,而電詐那是會死人的……
柴狗夫斯基??
作者|小柴叁號
編輯|譚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