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架草莓大棚
近日,湖北省廣水市城郊街道水寨村有機草莓種植大棚,離地一米的高架上,一顆顆鮮紅飽滿的草莓懸掛半空。游客穿梭在支架間,采摘心儀的草莓,放入小籃中。
與傳統地栽土培草莓不同的是,這里的草莓均采用“高架”種植模式,通過搭建支架將草莓植株懸空種植。“草莓根系活力強,‘高架’種植能減少與地面的接觸,避免土壤病蟲害侵擾。”基地負責人劉家翠解釋。
劉家翠當過獸醫,2004年,她成立廣水市單親母親農民養殖專業合作社,發揮畜牧師技術優勢,開啟養殖之路。對有養豬創業意愿的單親特困母親,合作社免費提供豬舍和種豬,手把手教她們養殖,先后有100多個單親家庭受益。
為推動合作社轉型升級,劉家翠決定轉變模式,發展生態、休閑和旅游農業。2022年,合作社在水寨村流轉村民土地,建設百畝蔬菜大棚,種植冰翡翠甜寶、有機高架草莓。基地從河南聘請技術指導老師,對合作社成員及附近村民進行定期科普培訓,普及原生態無公害農業種植理念,手把手教授村民先進種植技術。
“我們將餅肥和羊糞蓋膜發酵半年,然后用石灰水殺菌制成生物肥下苗,確保草莓生長所需營養,提高果子產量。”劉家翠指著滴灌管說,種植園利用智能水肥一體化管理系統,通過培槽上的滴灌管,實現精準施肥、澆水。整個栽種過程中避免使用激素、除草劑和農藥,確保種出來的草莓綠色、安全。
劉家翠介紹,基地當前栽種的草莓有隨株紅顏、紅玉等品種,均從山東壽光引進,“這些品種果子香、汁水足、品相好,吃起來口感鮮甜。”
工作人員采摘草莓
眼下,綠色無污染的草莓吸引了一波又一波市民前來采摘,聽著手機里不斷傳出的“微信收款40元、80元……”收款提示,劉家翠的臉上樂開了花。
“高峰期,一天會來40多個游客,草莓供不應求。”劉家翠說,基地目前采取線下采摘模式售賣,按照等級分20元/斤和40元/斤。
“基地草莓最早臘月就能收獲,采摘期可持續到今年6月初,預計產量有10萬斤。”劉家翠說,基地草莓分兩批種植,提高大棚利用率,實現全年不間斷循環種植。
產業發展紅火,也帶動當地村民增收。日常在草莓大棚務工的村民有27人,其中80%均為單身母親和脫貧戶。
“在這工作也不累,每月能拿到3000元。”說起工作,村民李著鳳滿臉笑意,只見她雙手在葉片間翻飛,麻利地清除老葉,疏花疏果。李著鳳在基地務工三年多,除每年3.6萬元收入外,年底還有分紅。
劉家翠說,合作社聘請意大利留學生擔任農場技術指導,將草莓產業與旅游、研學等深度融合,加快建設集育秧、采摘、研學、旅游等功能于一體的全產業鏈田園綜合智慧農場。
“智慧農場的建設已經到了收尾階段,預計五一開業。”劉家翠滿懷信心,“希望能吸引更多人來鄉村體驗田園生活。”(文/圖 程淇、周春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